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喜昌

作品数:26 被引量:16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养殖
  • 8篇贝类
  • 7篇繁茂膜海绵
  • 6篇海绵
  • 4篇养殖水体
  • 4篇药物
  • 4篇病原
  • 3篇污染
  • 3篇蛤仔
  • 3篇菲律宾蛤仔
  • 3篇病害
  • 2篇带膜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养殖
  • 2篇沿岸
  • 2篇沿岸水域
  • 2篇养殖方法
  • 2篇养殖污水
  • 2篇药物开发
  • 2篇有性生殖

机构

  • 14篇国家海洋环境...
  • 1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大连海宝渔业...
  • 2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大连铁道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26篇张喜昌
  • 14篇梁玉波
  • 12篇张卫
  • 6篇付晚涛
  • 5篇刘仁沿
  • 5篇王立俊
  • 5篇薛凌云
  • 5篇金美芳
  • 4篇樊景凤
  • 4篇宋立超
  • 3篇吴之庆
  • 3篇杨波
  • 3篇靳艳
  • 3篇卞正和
  • 2篇孙育红
  • 2篇曲翊
  • 2篇曹旭鹏
  • 2篇虞星炬
  • 2篇孙黎明
  • 2篇邓欢

传媒

  • 15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潮间带海绵实验室人工养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潮间带海绵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养殖获得生物量的方法,将海绵在潮间带采集后,带回实验室后首先清除海绵表面杂质及脏物,然后切割成小块,放入培养器中暂养,然后固定在载体上,放入培养器控温、避光培养,投喂饵料藻类作为...
张卫薛凌云张喜昌靳艳曹旭鹏付晚涛
文献传递
海湾扇贝自身污染的研究被引量:19
1998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海湾扇贝自身污染的研究。在海湾扇贝生长的生态过程中,出现了来源于自身新陈代谢产物的有机和无机氮污染,即自身污染。导致pH和DO的降低,COD和BOD的增加,以及病原生物弧菌的大量繁殖。海湾扇贝自身污染相关生态因子的40d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pH的LC50为7.6;DO的LC50为37mg/L;TOC的LC50为6.2mg/L;NO2-N的LC50为855.79μg/L;NO3--N的LC50为649.1μg/L;NH4--N的LC50为350.8μg/L;弧菌的LC50为146.6×103个/ml。
梁玉波杨波刘仁沿孙育红吴之庆陈红星张喜昌王立俊卞正和陈俅邓欢安育新刘卫东邓立康
关键词:海湾扇贝自身污染生态过程海洋生物
繁茂膜海绵生物修复养殖水体中病原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研究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滤食近海养殖水体中病原体细菌。海绵处理海水24 h后,海水中总大肠菌群、弧菌和总细菌分别比初始数量降低55.1%~91.3%、55.7%~96.3%和25.2%~95.1%。海绵滤食总大肠菌群、弧菌和总细菌速率分别在4.4~105.6/(h.g)、1.7×104~3.8×104/(h.g)和2.0×106~48.8×106/(h.g),且滤食速率随细菌初始数量的加大而增加。当初始细菌总数在55×104~250×104/mL范围内,海绵滤食细菌的速率与细菌初始数量成线性正相关,其斜率为0.22。
付晚涛张卫吴益春虞星炬金美芳张喜昌
关键词:海绵生物修复养殖水体病原体
贝类帕金虫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建立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液体巯基醋酸盐培养基(FTM)培养贝类帕金虫,以其制备抗帕金虫的免疫血清,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贝类帕金虫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iELISA)。方法中理想的包被抗原数量为104/mL;帕金虫抗血清最佳工作浓度1:10 000;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1 000;进行血清敏感性测定,其最低检出限为102/mL;阻断试验中的阻断率达86.77%;板内和板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9%和3.21%。将该方法标准化后,对30份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用FTM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后者灵敏度要高于前者,但是在检测时间上,前者在24 h内能够完成,而后者需要7 d。
樊景凤梁玉波宋立超张喜昌
关键词:间接ELISA
海产贝类帕金虫病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1年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外贝类帕金虫病害的研究进展 ,包括帕金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结构、生活史、检测方法、病理学、病害发生生态机理、防治技术与对策等。我国目前海产贝类病害越来越重 ,并且在发病贝类体内也检测到了帕金虫的存在。因此 ,系统阐述国外贝类帕金虫病害的研究进展 ,对我国海产贝类病害的研究 ,具有现实意义。
张喜昌梁玉波杨波王立俊卞正和
关键词:海水贝类帕金虫病害
一种用于潮间带海绵实验室人工养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潮间带海绵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养殖获得生物量的方法,将海绵在潮间带采集后,带回实验室后首先清除海绵表面杂质及脏物,然后切割成小块,放入培养器中暂养,然后固定在载体上,放入培养器控温、避光培养,投喂饵料藻类作为...
张卫薛凌云张喜昌靳艳曹旭鹏付晚涛
文献传递
有机污染提高双壳贝类对弧菌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投饵不换水所形成的有机污染来研究有机污染提高双壳贝类对弧菌的易感性。结果表明,有机污染时间越高长,弧菌的浓度越高;弧菌的数量与有机污染环境中氨及无机氮(TIN) 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亚硝酸盐(NO-2 - N) 和总有机碳(TOC) 有比较明显的正相关;试验贝类死亡与弧菌浓度呈正相关,它们对弧菌的易感性依次为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紫贻贝。
梁玉波吴之庆张喜昌孙育红陈俅邓欢
关键词:双壳贝类死亡率有机污染弧菌易感性
一种用于潮间带膜海绵幼虫人工收集培育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潮间带膜海绵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收集培育其有性生殖幼虫的方法,将含有成熟胚胎海绵在潮间带采集后,带回实验室,用海水清洗后固定在载体上,放入培养器培育,投喂饵料藻类作为主体食物。母体海绵在人工营造的环境下能够释...
张卫薛凌云张喜昌孙黎明曲翊
文献传递
利用繁茂膜海绵和龙须菜集成调控牙鲆养殖水体中病原菌和氨氮污染被引量:2
2013年
在牙鲆养殖水体中引入繁茂膜海绵和龙须菜,用以生物修复病原菌和氨氮污染。研究发现,在养鱼水体中引入0.27%(w/v)繁茂膜海绵时,水环境中致病性弧菌数量显著降低;在繁茂膜海绵和牙鲆混养水体中引入0.07%(w/v)的龙须菜时,水环境中氨氮浓度显著降低。在引入繁茂膜海绵和龙须菜的水体中饲育牙鲆79 d,水体中致病性弧菌数量降低了(63.1±7.0)%;氨氮浓度降低了(75.5±3.4)%;牙鲆生物量是对照组的117.5%,成活率是对照组的122.2%;龙须菜增长率为(2.52±0.62)%/d;繁茂膜海绵增长率为(-0.82±0.10)%/d。结果表明,繁茂膜海绵和龙须菜能够有效调控牙鲆养殖水体中病原菌和氨氮污染。
张喜昌张卫张弼许淑芬刘明泰李丹
关键词:繁茂膜海绵龙须菜牙鲆致病性弧菌氨氮
繁茂膜海绵滤食养殖水体中过剩饵料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可滤食养殖水体中的残饵。对活体饵料新月菱形藻(Natzchia closterum),在无营养盐条件,5 g鲜重海绵处理300 mL,藻数量为1.62×106/mL的藻液240 h后,处理组藻的平均浓度仅为对照组的2.9%,为初始浓度的17.2%;在有营养盐条件,5g鲜重海绵处理300 mL,藻数量为0.87×106mL-1的藻液220 h后,对照组的藻仍处于指数生长期,此时处理组藻的平均浓度仅为对照组的0.05%,为初始浓度的64.4%。对死体海参饵料—藻粉和鱼粉蛋白等,由于海绵的滤食作用,海水中颗粒物的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呈指数曲线降低。1.5 g鲜重海绵处理200 mL,含200 mg/L海参饵料的海水,在第4d时,海绵已滤食72.6%的颗粒物,有机颗粒物的最大比截留速率为21.6×10-3/d.L。同时,海绵的生物量明显增加。
付晚涛张卫金美芳虞星炬靳艳张喜昌
关键词:海绵养殖水体残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