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双燕

作品数:7 被引量:99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术后
  • 5篇胃肠功能
  • 5篇肠癌
  • 5篇肠功能
  • 4篇术后患者
  • 4篇通腑
  • 4篇通腑法
  • 4篇免疫
  • 4篇免疫功能
  • 4篇后患
  • 3篇针灸
  • 2篇四磨汤
  • 2篇温针灸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针疗
  • 1篇针疗法
  • 1篇生活质量
  • 1篇双磷酸盐

机构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双燕
  • 6篇杜业勤
  • 1篇张国庆
  • 1篇王海江
  • 1篇尹双红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针灸

年份

  • 5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降气和胃通腑法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观察针灸和中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将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mL,3次/日,治疗10d;针灸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针灸治疗,1次/日,治疗10d.结果:针灸组术后10d肠功能恢复情况与中药组、对照组比较有差异(χ2=18.583,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比较无差异外(χ2=4.348,P>0.05),其他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3组术后10d,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0.8,P<0.05),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布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8.248,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比较无差异(P>0.05);消化系症状积分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1.904,P<0.05),两两比较也有差异(P<0.05),针灸组和对照组ZPS评分比较有差异(F=3.499,P<0.05).结论:以降气和胃通腑法为原则拟订的中药和针灸不仅对恢复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可以双向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杜业勤张双燕王海江尹双红
关键词:胃癌术后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伴有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给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1次/28d,用药2次;治疗组36例,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愈骨汤口服以及膏药贴贴舒外敷,用药2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获益率、止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骨扫描的变化;治疗不良反应方面观察患者体温、骨痛、下颌痛、血钙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①止痛临床获益率比较,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起效时间和可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用药后治疗组1例出现骨痛、肌痛加重,对照组2例出现骨痛、肌痛加重,考虑与骨质严重损害及唑来膦酸的作用有关,改用帕米磷酸二钠继续治疗后缓解。治疗组发热2例,对照组发热1例,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及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骨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毒副反应轻,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杜业勤张双燕张国庆
关键词:癌性骨痛双磷酸盐类药物中医药疗法
降气和胃通腑法对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观察针灸和中药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mL,每日3次,治疗10d;针灸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针灸治疗,每日1次,治疗10d.结果:3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8,P<0.05),针灸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9,P>0.05).针灸组在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方面优于中药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针灸组在改善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方面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69.44%±6.37%vs57.62%±8.08%,56.57%±8.90%,F=31.25;CD4:35.63%±6.26%vs30.28%±6.66%,30.89%±6.25%,F=7.42;CD4/CD8:1.27%±0.44%vs1.01%±0.45%,1.03%±0.64%,F=5.64;NK:13.29%±3.45%vs11.88%±3.89%,10.64%±2.64%,χ2=10.39,均P<0.05).临床症状改善方面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5,P=0.004),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均P<0.05).Z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5,P=0.00),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降气和胃通腑法对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可以调节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值,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针灸组效果最好.
杜业勤张双燕
关键词:胃肠功能免疫功能
温针灸改善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针灸和中药促进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5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中药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术后胃肠减压、补液等常规处理;针灸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并于术后...
张双燕杜业勤
关键词:温针灸四磨汤胃肠功能免疫功能
温针灸对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2
2011年
目的:验证温针灸促进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的效应。方法:将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5例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中药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3组均给予术后胃肠减压、补液等常规处理;针灸组于术后第1天行温针灸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每日1次,治疗10天;中药组于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20 mL,每日3次,治疗10天。观察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外周血象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首次肠鸣音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针灸组均快于中药组和常规组(P<0.05,P<0.01);术后10天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常规组;在改善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增加NK细胞及改善消化道症状方面,针灸组优于中药组和常规组(均P<0.05)。结论:温针灸对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有较好的疗效,并可双相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改善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张双燕杜业勤
关键词:温针疗法四磨汤胃肠功能
降气和胃通腑法改善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及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降气和胃通腑法为治则的中药和针灸改善肠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方法:将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
张双燕
关键词:胃肠功能免疫功能
文献传递
降气和胃通腑法对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灸和中药恢复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0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针灸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术后第1天营养管推入四磨汤...
杜业勤张双燕
关键词:针灸胃肠功能免疫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