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彬 作品数:21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管抑制基因治疗对增生性瘢痕的病理学影响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血管抑制基因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病理学影响。方法:复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待创面上皮化后10天瘢痕组织局部多点注射基因重组血管抑制剂Ad-METH1(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extracellular protein with metalloprotease and thrombospondin1 domains),30天后观察兔耳瘢痕组织形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d-METH1注射后30天,兔耳瘢痕组织学染色显示微血管分布明显减少,超微结构显示内皮细胞肿胀、变性,部分血管丧失功能,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活性明显降低。结论:Ad-METH1对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明确的抑制作用,血管抑制基因治疗有望为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 张华彬 宋保强 鲁开化 陈骥扬 黄晓峰 于华 马福成 孙东原关键词:基因治疗 血管抑制 增生性瘢痕 超微结构 氰氟酸烧伤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对30例氰氟酸烧伤病人临床治疗分析,了解氰氟酸烧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总结氰氟酸烧伤的全身治疗、烧伤创面的处理等临床治疗经验,我们认为早期明确诊断、快速正确的创面处理、积极全面的全身治疗是提高氰氟酸烧伤疗效的关键。 孙东原 张华彬 陈骥扬 莫军关键词:烧伤 隆颏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用于改善下面部轮廓 被引量:1 2007年 依据东方人的审美观,通常认为瓜子形脸、椭圆形脸是较为完美的脸型。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不少下面部较宽大,下颌轮廓不突出的脸型者,其形成原因包括诸如:下颌角骨质增生、双侧咬肌肥大、下颏短小或后缩及水平型下颏缘等,致显面部线条不流畅、轮廓不柔美。我们针对兼有下颏形态不完美且伴有良性咬肌肥大者,采用隆颏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术用于下面部轮廓的改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许柯 张蓉 张华彬 陈放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 面部轮廓 隆颏术 咬肌肥大 下颌角 血管抑制基因治疗对增生性瘢痕的病理学影响 目的研究血管抑制基因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病理学影响。方法复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待创面上皮化后10天瘢痕组织局部多点注射基因重组血管抑制剂 Ad—METH1(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extracellular protein... 张华彬 宋保强 鲁开化 陈骥扬 黄晓峰 于华 马福成 孙东原文献传递 红唇瓣推进修复术联合文饰术应用于红唇缺损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索一种红唇缺损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我们利用以唇动脉为蒂的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缺失,对于术后遗留的双侧切口瘢痕,创面萎缩性瘢痕,唇峰唇弓不对称,轮廓变形等,按美学审美标准并结合病患特异性体征,用文饰法加以掩盖和修饰。结... 许柯 张华彬文献传递 髂腹股沟皮瓣在上肢创伤急诊修复中的应用 1998年 我们应用髂腹股沟皮瓣急诊修复上肢严重创伤14例,其中手部9例,腕手部及前臂5例,除2例因感染致远端部分坏死外,全部存活,效果良好,该皮瓣操作简单,血供丰富,应用灵活,对急诊修复上肢严重创伤有实用价值。 李赐聪 张华彬关键词:急诊 上肢创伤 小容量皮肤扩张术在面部瘢痕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容量扩张用于面部瘢痕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用10ml-100ml容量的皮肤扩张器植入瘢痕旁的皮下,注水壶内置或外置,定期注水扩张,扩张期4周-8周,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利用扩张皮瓣修复缺损... 张华彬 陈骥扬 孙东原 孟晖 李双庆关键词:皮肤扩张术 瘢痕 面部 文献传递 封闭端粒酶活性基因治疗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张华彬 陈骥扬 宋保强 李双庆 鲁开化成功救治成批烧伤病人的体会 被引量:1 1998年 我院是一个区级基层医院,1996年元月一日,我科一次收治9名火灾烧伤病人,最大烧伤面积66%。其中Ⅲ度面积最大者达52%,全部治愈。 叶尔明 张华彬 莫军 孙东原关键词:烧伤 体液复苏 皮肤移植 消毒处理 全文增补中 封闭端粒酶活性基因治疗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封闭端粒酶活性基因治疗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以寻找新的瘢痕疙瘩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深圳蛇口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12例耳垂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组织,将其进行细胞培养,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组腺病毒Ad-TPTD进行处理,然后比较两组的细胞活性检测结果、细胞周期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实验组的成纤维细胞活性检测结果、细胞周期分析G0+G1期、S期及G2+M期)、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431 7±0.027 2)、(60.53±4.21)、(15.45±3.23)、(24.11±3.17)及(0.323 5±0.027 4),对照组分别为(0.734 2±0.023 6)、(45.63±3.67)、(21.61±3.12)、(32.74±3.34)及(0.547 3±0.033 1),实验组的成纤维细胞活性、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TPTD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封闭端粒酶活性基因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瘢痕疙瘩防治方法。 陈骥扬 张华彬 宋保强 孙东原 周靖宇 鲁开化关键词: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端粒酶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