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佰林

作品数:56 被引量:744H指数:18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经济管理
  • 4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农村
  • 21篇农村居民
  • 21篇农村居民点
  • 21篇居民点
  • 21篇村居
  • 15篇土地利用
  • 13篇农户
  • 12篇整治
  • 12篇生计
  • 8篇宅基
  • 8篇宅基地
  • 8篇实证
  • 8篇户籍
  • 8篇户籍制度
  • 8篇户籍制度改革
  • 5篇驱动力
  • 4篇意愿
  • 4篇再利用
  • 4篇生态
  • 4篇土地整治

机构

  • 28篇中国农业大学
  • 27篇天津工业大学
  • 13篇西南大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7篇山东财经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郑州轻工业学...
  • 2篇临沂市国土资...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3篇张佰林
  • 23篇张凤荣
  • 12篇蔡为民
  • 12篇杨庆媛
  • 9篇高阳
  • 8篇周建
  • 7篇曲衍波
  • 6篇藏波
  • 5篇李灿
  • 4篇陈琳琳
  • 4篇朱凤凯
  • 4篇严燕
  • 3篇苏康传
  • 3篇王秀丽
  • 3篇姜广辉
  • 3篇吴云青
  • 2篇郝晋珉
  • 2篇李超
  • 2篇陈军伟
  • 2篇王兆林

传媒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资源科学
  • 4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经济地理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基于重庆市十区县540户农户调查被引量:51
2011年
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Logistic分析法,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为破解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农地资源低效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农户兼业普遍,根据非农收入比重、劳动力配置状况和生计策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I兼农户和II兼农户;②农户耕地转出行为普遍,无偿转出比重偏高。II兼农户弃耕及有偿转出比重均最高,与I兼农户相比,纯农户耕地转出的户数多,但转出面积少且多为无偿转出;旱地撂荒较水田普遍,撂荒的多为地块破碎、耕作条件差的地块;③由于家庭成员年龄偏老、劳动能力偏弱等的局限,纯农户会放弃对区位偏远、零星分散地块的耕种;I兼农户更关注土地经济收益,将资本投入到耕作条件好的地块;II兼农户主要基于收益最大化原则,倾向于将要素投入到非农产业,有偿转出耕地。研究认为,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引导其土地利用行为,是整合区域土地资源、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张佰林杨庆媛严燕薛梅苏康传臧波
关键词:弃耕撂荒城乡统筹
宅基地再利用模式比较及驱动力研究——以天津市蔡庄子和北二堡两村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宅基地再利用模式受村庄特征和宅基地特征等因素综合影响。通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兴趣点、天眼查等多源数据,按照“特征—模式—驱动力”的逻辑思路,对天津市蔡庄子和北二堡两个村的宅基地再利用进行系统分析,为宅基地再利用实践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蔡庄子服务完善度低、宅基地利用供需指数高、宅基地闲置率低,北二堡服务完善度高、宅基地利用供需指数低、宅基地闲置率高;(2)蔡庄子形成村集体主导的节约集约模式,北二堡形成产业引领的开发盘活模式;(3)宅基地供需关系和集体经济发展是形成节约集约模式的显著影响因素,资源禀赋和社会资本是形成开发盘活模式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村集体主导的节约集约模式与产业引领的开发盘活模式在特征、驱动力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模式选择需因地制宜。
张钰蔡为民张佰林尹健
关键词:驱动力
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演变——以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为例被引量:15
2015年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1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和草原开垦耕种,农牧户生计策略转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结合,农村居民点向半农半牧型转变;2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逐渐多样化。从改革开放前居民点内部以农村宅基地占主导,到改革开放后居民点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迅速扩大;3由于农牧户生计活动的多样化和非农化,农村宅基地内部不但包括居住用地(住房),还包括生产性用地和生产辅助性用地(如牲畜的棚圈、菜园和粮草仓库等)。研究认为,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人均居民点用地和户均宅基地都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是与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和生计需求紧密相关的。
晨光张凤荣张佰林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生计农村居民点参与式农村评估
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 ——以山东省沂水县为例
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广大农村地区,促使农村居民点的功能与形态特征向着多样化和分化方向发展,为农村居民点演变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在山东省沂水县选取典型样点村,通过研究农村居民点内部...
张佰林
关键词:生计土地利用空间分异农村居民点整理
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时空变化及其分析被引量:34
2014年
土地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中国土地整治时空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发挥土地整治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表明,2001-2008年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分别占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21.8%、63.2%和15.0%;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土地开发新增耕地以西部和东部地区为主,土地复垦新增耕地在区域与年际方面变异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01-2011年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逐渐向中国西部移动,2010-2011年与2001-2006和2007-2009年相比,向西移动的距离为769.59和603.44 km;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在2001-2006年位于中国地理重心的北部和西部,且有从西部往北部移动的趋势,2007-2011年呈从东部往西部移动的趋势;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移动的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在中国进行生态建设和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应通过土地整治规划,减少土地开发项目,并在区域间合理布局土地开发项目,防止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向西部移动;土地整治应以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优质农田为主;充分发挥土地复垦对局地的生态修复及建设作用。
周建张凤荣王秀丽张佰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土地复垦土地整治生态建设
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特征及驱动力被引量:1
2022年
土地混合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激发地区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少有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的系统解析。该研究探索性提出基于多样性和兼容性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测度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抓取、GIS与遥感技术,以珠三角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谷吓村和福隆村为例,剖析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用地多样性从小到大为谷吓村、塘尾村、福隆村,其中,土地利用多样性从小到大为谷吓村、福隆村、塘尾村,住宅用地非居住功能多样性从小到大为谷吓村、塘尾村、福隆村,工业用地商业功能多样性从小到大为谷吓村、塘尾村、福隆村;2)农村居民点用地兼容性从小到大为谷吓村、福隆村、塘尾村,其中,土地利用兼容性从小到大为福隆村、谷吓村、塘尾村,业态兼容性从小到大为谷吓村、福隆村、塘尾村;3)综合多样性和兼容性指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度从小到大为谷吓村、福隆村、塘尾村。塘尾村受乡村旅游政策及村域的历史和人文资源驱动,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程度高;谷吓村交通和区位良好,但仅有沿交通干道两侧的村民发展商业,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度相对较低;福隆村受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带动并充分利用产城融合更新政策发展工业,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程度较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混合利用由多样性和兼容性共同决定,研究可为编制村庄规划、协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张佰林王昭颖朱敏杰
关键词:农村土地利用农村居民点驱动力
农户生计分化对农民新村建设的影响——基于山东沂水县农村的实证调查被引量:6
2016年
农户生计分化成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当前农民新村建设模式需要适应农户生计分化和农业生产生活的双重要求。以山东省沂水县4个典型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从农户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就业时间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农户生计结构呈现的特征,探讨农户生计分化与农民新村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村农户生计非农化倾向明显,4个村庄人均非农收入和劳均非农就业时间比重均超出70%,生计收入主要依靠非农业生产,但是农业生产仍然是农户重要的生计方式;2)受县域和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靠近县城的韩家曲村农户生计多元化越突出,县域内就业生计表现明显,而远郊、偏远山区的李家营村、四旺村和东土沟村农户非农化生计以县域外就业为主;3)近郊村非农生计结构突出,其新村建设宜倾向于集中形态;远郊、偏远山区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其新村建设宜适当分散布局;4)集中上楼的模式忽略了农村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居住方式超前于农户生计分化,会对农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农民新村建设要考虑农户生计分化出现的新特点,匹配多元化的农民新村建设模式。
李灿张佰林张凤荣
关键词:农户生计农民新村非农化农村居民点整治
基于村域综合修正的宅基地价值测算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以天津市静海区17余万宗宅基地为例
2023年
研究目的:基于精细化尺度视角测度静海区17余万宗宅基地综合价值,为科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天津市静海区为例,构建宅基地价值总体测算模型,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1)静海区宅基地价值整体以低值区和中值区为主,低值区占比50%,中值区占比44%,高值区占比6%;(2)静海区各乡镇区位修正系数为0.4507~1.1328,自然修正系数为0.0003~1.0246,社会经济修正系数为0.2448~1.1328,宅基地修正系数为0.1587~1.1328,综合修正系数为0.4945~1.9124;(3)静海区宅基地综合价值整体以低值区和中值区为主,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唐官屯镇,中值区主要分布在静海区西南部,低值区分散分布;(4)静海区宅基地综合价值在空间关系上表现为正相关性和高度集聚性,高—高集聚地区主要分布在唐官屯镇和台头镇,低—低集聚地区分散分布于杨成庄乡、蔡公庄镇和双塘镇等地。研究结论:宅基地价值逐级修正测算模型对测算大量宅基地价值数据具有可行性,能够为明晰宅基地价值、宏观掌握宅基地利用状态提供重要参考。
张钰张钰蔡为民
从我国住房供应体系演变看公租房建设
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在经济制度改革下不断发展完善,在对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政策不断调整和修正的同时,更加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住房供应体系演变过程的分析得出:(1)我国的住房供应体系与我国的社会经...
陈琳琳杨庆媛张佰林藏波
关键词:住房供应体系中低收入群体公租房
文献传递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重庆市40个区县为例被引量:36
2011年
运用重庆市40区县1998—2008年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将重庆市在空间上划分为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Ⅰ)、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Ⅲ)三大经济发展阶段区域,探讨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要素逐渐扩散,多数区县进入Ⅱ区域,Ⅲ区域逐渐缩小至渝东边远地区;②工业化由Ⅲ阶段向Ⅱ阶段演变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日趋强烈,当工业化进入Ⅰ阶段时,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缓和。土地产出率在Ⅱ阶段增长最快。区域土地产出率的演变规律与其土地利用变化相吻合,具有随工业化进程呈"倒U型"演变的特点。③承载性功能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高于生产性功能土地,且伴随经济的发展,贡献的差距逐渐拉大。研究认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使各类土地供给与区域所承载的经济要素相适应,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的主体功能对土地供给的合理需求。
张佰林杨庆媛鲁春阳孙丕苓宗会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