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二平

作品数:2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5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文化
  • 4篇小说
  • 3篇故事
  • 3篇陈寅恪
  • 2篇道家
  • 2篇新语
  • 2篇信仰
  • 2篇渊源
  • 2篇哲学
  • 2篇支遁
  • 2篇志怪
  • 2篇志怪小说
  • 2篇中古小说
  • 2篇世说新语
  • 2篇陶渊明
  • 2篇清谈
  • 2篇逍遥
  • 2篇文化渊源
  • 2篇文学
  • 2篇民族

机构

  • 12篇天水师范学院
  • 8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水市体育运...

作者

  • 20篇张二平
  • 1篇刘涛

传媒

  • 2篇五台山研究
  • 2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东疆学刊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华夏文化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十堰职业技术...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2篇2007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儒学传统
2007年
在玄佛盛行的东晋,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却以儒学为根本。他在诗文中表达了志在兼济、心怀王道的价值取向,也讴歌了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等人生境界。他在对儒学的历史反思中,还流露出了强烈的道统意识。陶渊明思索并体验过的一些问题,成为以后宋代理学中的重要课题。
张二平
东晋净土及观音信仰的地域流布被引量:2
2010年
东晋出现了四大佛教中心:襄阳、庐山、建康、会稽。它们以佛理探讨为主,但民俗信仰也在教理佛教氛围中培植。道安在襄阳僧团内倡导了弥勒信仰;慧远在庐山教团中进行着阿弥陀佛的集体崇拜实践;建康皇室佛教充斥着低级淫祀;而会稽地区,却酝酿并盛行开了观世音信仰。这些民俗信仰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又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佛教的民俗信仰中有一个趋势:弥勒作为佛的身份和上生净土、释疑解难的一面被阿弥陀佛信仰取代;弥勒作为菩萨的身份及未来佛下生人间的一面渐被观音菩萨现世救济取代。
张二平
关键词:东晋弥勒信仰
谢灵运的山水诗与佛学因缘被引量:1
2007年
谢灵运是中古山水诗的确立者,其人生与佛教关系至密。谢灵运的山水诗一方面极富于声色光影自然清晖之美,另一方面又即色观空,深蕴佛理。以上特征的形成,与他净土信仰的稳定心态及得益于佛学的取象理论有关。始宁山居期间他积极从事于佛教活动,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这些作品,具有"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的情理纠结,表现了儒家情志与佛教名理的内在冲突。
张二平
关键词:山水诗净土信仰
论释氏讲唱与中古小说的关系——以释氏辅教之书的兴起为中心被引量:1
2008年
从民俗佛教和口头传播的角度看,东晋佛教民众化运动过程中佛教徒面向世俗的讲经和唱导活动直接促使了中古释氏辅教之书的兴起,释氏辅教之书在创作主体上有一个由佛教高僧到在家居士再到普通民众的扩大过程。
张二平
关键词:讲经唱导
先秦儒墨道修齐治平说略论被引量:2
2007年
先秦儒家、墨家、道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修齐治平说。一方面,由于三家政治原则不同,所以对身、家、国三环节的侧重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己的政治学特色:儒家重修身,墨家重齐家,道家(黄老)重治国。另一方面,儒、墨、道三家,都注重政治上身、家、国的一贯性,其途虽殊,其致则一,皆欲实现平治天下的政治理想。
张二平
关键词:先秦儒家墨家道家
禅宗与俗曲关系略论
2007年
禅宗作为唐以来佛教的主流,其传播充分利用了佛曲俗化中俗曲的力量。禅宗极其重视俗曲的开悟功能,还积极从事俗曲的创制,进一步促进了佛曲的俗化。敦煌经卷与禅师语录中的禅宗俗曲在体制上有只曲与联章体两类,它们的运用主要是上堂开法,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典型形式:上堂——曲、舞、(偈赞、机锋、棒喝)——下堂,充盈着音乐文艺的运用。从俗曲可以窥探到禅宗的世俗性特征与音乐性特征。
张二平
关键词:禅宗俗曲和声
《论语》和《庄子》中的颜回与子贡被引量:2
2009年
在《论语》里,颜回与子贡都接触到了"性与天道"的问题,但为学之方和人生境界不同,颜回"尊德性"而子贡"道问学"。《庄子》全书抑子贡而扬颜回,对"性与天道"进行了深度阐释。在穷达生死的问题上,庄子肯定了孔颜乐处,但引入气化论而远离了儒家正命论。在人性和历史问题上,庄子反思了人类的异化,他重建人性的理想与儒家相似,但其人性预设及反性复情、无为而治的政治观与儒家的扩充四端说及伦理教化观又有明显不同。
张二平
关键词:《论语》《庄子》颜回子贡
程颢的定性说及其与道家之关系
2007年
中唐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一直持续到宋代理学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儒家学者一直企图重构儒学本体论与心性论,以走出千年困境,取得对佛、道的胜利。程颢的《定性书》就是这一努力的产物。定性说以外在的天、人、物及内在的心、性、情为讨论框架,重构了贯通本体论与心性论的本性论。更深层次地看,程颢定性说援道入儒,其“循理顺情”的方法论与道家以理化情学说关系甚密。
张二平
关键词:援道入儒本性论
论支遁清谈——以《世说新语》为中心被引量:1
2008年
支遁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近五十次,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支遁清谈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支遁在清谈中谈著结合,先后立逍遥义与即色义,又融合为《即色游玄论》,实质是以佛解庄。王羲之、王坦之、殷浩等名士各擅道、儒、玄,与支遁有长期论战。支遁清谈的目标是会三归一,促使学理佛教走入士族社会。
张二平
关键词:支遁清谈逍遥义
论《桃花源记》与儒家王道的关系
2007年
张二平
关键词:《桃花源记》社会理想陶渊明文学家哲学家柴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