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雄昊

作品数:12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肝癌
  • 5篇射频
  • 5篇射频消融
  • 5篇消融
  • 3篇单抗
  • 3篇治疗肝癌
  • 3篇肿瘤
  • 2篇导管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射频消融治疗
  • 2篇树突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消融术
  • 2篇消融治疗
  • 2篇利妥昔
  • 2篇利妥昔单抗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5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庞雄昊
  • 6篇陈敏山
  • 5篇林琳
  • 5篇李美香
  • 4篇张耀军
  • 4篇李锦清
  • 4篇刘爱学
  • 4篇梁惠宏
  • 3篇彭振维
  • 3篇谭淑瑜
  • 3篇金花
  • 2篇张亚奇
  • 2篇高恒军
  • 2篇黎鹏
  • 2篇冯天举
  • 2篇周昕熙
  • 1篇张容榕
  • 1篇朱玲燕
  • 1篇周泽强
  • 1篇贾卫华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08
  • 3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疗效分析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外科2000年9月至2007年8月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14例,并行射频消融联合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部病例1、2、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82.6%、73.2%、63.5%、49.1%、1、2、3、4、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1%、64.6%、54.6%、46.8%、36.4%。其中,病灶最大直径≤5cm和5.1~7cm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6%、73.1%、61.5%、50.6%及80.2%、64.9%、56.3%、45.3%、39.5%(P=0.041),单个病灶和多个(不多于3个病灶)病灶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9.1%、78.1%、67.1%、56.7%及80.0%、60.6%、46.6%、33.4%、21.5%(P=0.001)。结论RFA联合TACE是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直径≤5cm、单个病灶的肝癌效果明显好于直径5.1~7cm、多个病灶的肝癌。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病灶边界是否清楚及病灶数目是影响联合治疗疗效的预后因素。
高恒军梁惠宏陈敏山彭振维张耀军黎鹏庞雄昊张亚奇李锦清
关键词: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疗效
利妥昔单抗+CHOP样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CHOP样方案(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本院采用利妥昔单抗+CHOP样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CHOP样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6~8周期,于治疗结束时统计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统计远期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CHOP样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确切,远期疗效理想,1~3年存活率高。
金花谭淑瑜刘爱学李美香林琳庞雄昊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CHOP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预防顺铂化疗后呕吐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预防顺铂化疗后呕吐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06月01日-2014年11月01日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均应用含顺铂的化疗方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化疗过程中对照组预防性应用托烷司琼,实验组预防性应用阿瑞匹坦、托烷司琼,比较两组呕吐预防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恶性肿瘤患者的呕吐预防效果更佳。实验组患者急性期、延迟期、全期呕吐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7%、70.0%、66.7%,与对照组的73.3%、43.3%、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干、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瑞匹坦联合托烷司琼治疗恶性肿瘤,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呕吐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美香周泽强张容榕金花冯天举刘爱学谭淑瑜庞雄昊林琳贺艳
关键词:托烷司琼顺铂呕吐
负载人AFP肽段的树突细胞在体内外对小鼠肝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与目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免疫治疗的一个良好的靶分子,如何克服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状态是诱导有效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本研究探讨异种同源蛋白疫苗负载人AFP肽段的树突细胞(human AFP-derived peptide-pulse ddendritic cells,hAFP-DCs)对小鼠肝癌的体外杀伤作用和体内抑瘤效应。方法:传统方法制备骨髓来源的DCs。MTT法检测hAFP-DCs诱导的CTL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1-6的体外杀伤活性。建立Hepa1-6细胞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分别瘤内注射hAFP-DCs、DCs和PBS(每周两次),观察小鼠肿瘤体积和荷瘤存活时间。结果:成功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DCs。体外杀伤实验显示,hAFP-DCs刺激组和单纯DCs刺激组CTL对Hepa1-6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PBS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表明,每个C57BL/6小鼠接种7×106个Hepa1-6细胞31d后,hAFP-DCs﹑DCs和PBS组小鼠平均移植瘤体积分别为(195.04±155.22)mm3﹑(360.65±209.02)mm3和(756.19±503.24)mm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40d的观察期内,小鼠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100%、90%和50%(P=0.008)。结论:负载人AFP抗原肽的DCs疫苗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
庞雄昊陈敏山贾卫华周昕熙
关键词:树突细胞裸鼠
多针双电极射频适形消融治疗肝癌16例报告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多针双电极射频适形消融治疗肝癌的原理和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多针双电极射频消融肝肿瘤16例,全部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剌,单纯射频消融治疗15例,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1例。结果全组有12例患者治疗1次后影像学检查见肿瘤完全消融,4例首次射频治疗后1个月影像学检查见肿瘤消融不完全,2例再次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消融。甲胎蛋白阳性者6例治疗后全部转为阴性。结论多针双电极射频不仅能增大消融范围,而且可以根据肿瘤形态适形消融肿瘤,是1种新的有效射频消融技术。
彭振维庞雄昊陈敏山张耀军梁惠宏张亚奇李锦清
关键词:经皮射频消融肝癌适形
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Maintenance Rituximab,MR)的安全性及疗效的研究和探讨。方法:38例患者诱导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及家属意见和经济条件分为MR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诱导治疗阶段两组患者均接受6~8个疗程R-CHOP(每3周)或R-EPOCH方案治疗。维持阶段,利妥昔单抗在诱导治疗完成后4-8周开始,375mg/m2,每3个月1次共2年(8次)或直至疾病复发、进展、死亡。维持前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无复发。结果与结论:MR对R-EPOCH或R-CHOP的诱导治疗后达到CRu/CR初治DLBCL病人,有很好的近期疗效,能提高其DFS率,但OS率无改善,而且其毒副反应小,可以耐受。
金花谭淑瑜冯天举刘爱学李美香林琳庞雄昊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疫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
2007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发现的免疫系统中功能最强的专职递呈细胞。大量研究表明DCs疫苗在抗肿瘤免疫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国内外应用DC治疗常见肿瘤的现状进行综述。这将为有关DC的基础和临床试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庞雄昊周昕熙陈敏山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抗肿瘤疫苗恶性肿瘤免疫治疗
小肝癌患者外周免疫状态变化及手术、射频消融治疗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小肝癌患者外周免疫状态的变化及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人及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前后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其CD25、perforin分子。结果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前NK细胞的比例低于健康人(P均<0.05),低杀伤功能的CD56brightNK细胞亚群的比例则高于健康人(P均<0.05);手术切除肿瘤后NK细胞比例上升(P<0.05),而射频消融后CD56brightNK细胞比例降低(P<0.01)。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前和射频消融前CD2+5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的比例高于健康人(P均<0.01),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后降低(P均<0.05),但仍高于健康人(P均<0.01);与健康人相比,小肝癌患者T细胞比例升高(P<0.05),而Th细胞及杀伤性T淋巴细胞(Tc细胞)的比例、perforin+NK细胞及perforin+T淋巴细胞的比例相近(P均>0.05),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治疗后没有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小肝癌患者外周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及功能分子表达水平发生改变,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后获得一定恢复。
朱玲燕庞雄昊周嘉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免疫细胞
IL-6对结直肠癌耐药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6的表达对结直肠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运用RNA过表达技术对原代培养的结直肠癌患者细胞株进行IL-6的过表达,Western-blot进行过表达的验证,确保IL-6在细胞中过表达,检测过表达IL-6和其相应的对照组(mock对照)两种细胞株的耐药性,药物选择为放线菌素D、阿霉素、5-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C、紫杉醇、新长春碱,MTT实验检测这些药物的细胞活力(每个药物至少5个浓度),敏感度用IC_(50)表示。考虑到实验的严谨性,运用si干扰技术干扰IL-6的过表达,然后检测干扰和IL-6后耐药性是否与过表达的细胞株相反。结果:蛋白印迹结果检测IL-6在转入原代培养的结直肠癌患者细胞株中高表达,利用MTT结果将其换算成IC_(50),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IL-6的结直肠癌患者细胞株的IC_(50)高于其对照组,尤其是阿霉素和紫杉醇两种药物,其IC_(50)相对于对照组分别为152和560倍数,在干扰后耐药性检测其IC_(50)下降。结论:IL-6过表达可以加速结直肠癌患者细胞株耐药性。
林琳庞雄昊刘爱学李美香
关键词:结直肠癌耐药性IL-6
以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肝癌术后复发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以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2月间接受以经皮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的84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未见治疗相关性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4),完全消融率为94.0%(79/84),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9%、54.9%、48.2%。肿瘤最大径43cm和〉3cm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2%、67.7%、67.7%和59.1%、24.2%、12.1%(P=0.003),术后复发间隔时间≤1年和〉1年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36.2%、24.2%和76.8%、70.6%、65.1%(P=0.040)。结合和未结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的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57.3%、57.3%和66.7%、33.3%、22.2%(P=0.017);结合和未结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66.0%、57.5%和55.6%、24.7%、24.7%(P=0.001)。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手段,肿瘤大小和复发间隔是其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或肝动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射频消融对复发性肝癌的疗效。
徐立黎鹏陈敏山庞雄昊高恒军彭振维梁惠宏张耀军李锦清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