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军

作品数:55 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前列腺
  • 17篇膀胱
  • 16篇细胞
  • 10篇增生
  • 10篇前列腺增生
  • 10篇肿瘤
  • 10篇基因
  • 9篇细胞癌
  • 8篇移行细胞
  • 8篇移行细胞癌
  • 7篇尿道
  • 7篇甲基化
  • 6篇特异
  • 6篇前列腺癌
  • 6篇前列腺肿瘤
  • 6篇腺癌
  • 6篇腺肿瘤
  • 5篇术后
  • 5篇尿道前列腺
  • 5篇前列腺特异

机构

  • 5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辽宁省人民医...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解放军第20...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 1篇沈阳矿务局职...
  • 1篇沈阳矿务局
  • 1篇沈阳铁路分局...
  • 1篇山西省针灸研...

作者

  • 55篇崔军
  • 41篇宋永胜
  • 11篇费翔
  • 10篇张辉
  • 8篇吴斌
  • 7篇殷波
  • 7篇刘鹏
  • 7篇安康
  • 7篇王雪松
  • 7篇单立平
  • 6篇刘珍
  • 5篇姚雷
  • 5篇孔垂泽
  • 5篇张宇曦
  • 4篇富崴
  • 4篇王晓天
  • 3篇孙传海
  • 3篇张学
  • 3篇王敏
  • 3篇姜彦多

传媒

  • 8篇中国男科学杂...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临床泌尿外科...
  • 5篇山西医药杂志...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4篇中国医学工程
  • 3篇中华男科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与尿沉渣细胞WWO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与其对应尿沉渣细胞中氧化还原酶的WW结构域(WWOX)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以及二者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54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尿沉渣细胞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54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达35.2%,对应的尿沉渣细胞中甲基化率为29.6%,分别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膀胱癌组织WWOX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和对应的尿沉渣细胞的甲基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81,P<0.05)。不论是在癌组织还是尿沉渣细胞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随着癌组织分级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结论 WWOX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膀胱癌的早期事件,尿沉渣细胞中WWOX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膀胱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王晓天宋永胜崔军
关键词:尿沉渣DNA甲基化WWOX基因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榄香烯与表柔比星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榄香烯及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16例,均为单发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Ta,T1),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榄香烯(治疗组,52例)、表柔比星(对照组,64例)行膀胱内灌注,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榄香烯组复发率为15.4%,表柔比星组复发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榄香烯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于表柔比星组(9.6%vs.42.2%,P<0.05)。结论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崔军宋永胜郭启振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榄香烯表柔比星膀胱灌注
膀胱功能不稳定与膀胱血流灌注的关系
郭启振宋永胜卜仁戈殷波费翔张辉崔军
三维超声预测TURP术中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预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中出血的价值。方法:本实验对115例BPH患者术前进行超声检查,获得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TURP术中记录出血相关参数;术后切除标本计数MVD。比较超声定量参数、术中出血参数及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结果:VI、VFI与切除单位重量前列腺组织出血量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2、0.885(P<0.01);与MVD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0、0.830(P<0.01)。VI、VFI作为预测TURP术中出血量超过300ml的指标时,敏感性为0.692和0.641,特异性为0.697及0.737。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评估前列腺内的血流具有临床意义。
富崴崔军任卫东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三维能量多普勒微血管密度
f-PSA/t-PSA和c-PSA/t-PSA比值对于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意义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f-PSA/t-PSA和c-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家医院107例PCa患者和319例BPH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进行检测,计算f-PSA/t-PSA和c-PSA/t-PSA,对f-PSA/t-PSA和c-PSA/t-PSA在鉴别PCa和BPH中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血清t-PSA处于4~20ng/ml区间时,以f-PSA/t-PSA<0.16作为诊断PCa的标准,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0%、78.0%、60.7%和94.6%,以c-PSA/t-PSA>0.84作为诊断PCa的标准时,分别是91.8%、81.3%、66.3%和96.1%。f-PSA/t-PSA<0.16和c-PSA/t-PSA>0.84两项标准诊断PCa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PSA/ t-PSA>0.84诊断PCa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f-PSA/t-PSA<0.16的标准(P<0.05)。结论血清t-PSA在4~20ng/ml区间时,f-PSA/t-PSA<0.16和c-PSA/t-PSA>0.84都可以为PCa的诊断提供帮助,但c-PSA/ t-PSA>0.84诊断PCa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好于f-PSA/t-PSA<0.16的标准。
时京刘贤奎孔垂泽冯宗承刘涛崔军张辉郑伟李付彪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
地那非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刘珍宋永胜崔军殷波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西地那非
蛋白激酶A活性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活性增高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PKA信号传导通路的激动剂forskolin诱导T24细胞后,用放免法检测forskolin作用下T24细胞中PKA活性的变化;用噻唑蓝(MTr)比色法检测forskolin作用下T24细胞活力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orskolin作用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forskolin作用下T24细胞中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结果forskolin能够使124细胞中的PKA活性增高,并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在20μmol/L forskolin作用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T24细胞增殖受到抑制,G1期细胞74.46%,显著高于对照组50.21%(P〈0.01),S期和G2/M期细胞分别占7.63%和14.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5%和24.37%(S期P〈0.01,G2/M期P〈0.05)。用20μmol/L forskolln诱导T24细胞后,Cyclin D1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forskolin能够显著上调T24细胞中PKA的活性,PKA活性增高使T24细胞处于G1期静止,抑制其增殖,并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KA活性增高所致的G1期静止可能与CyclinD1的表达下降有关。
柳东辉孔垂泽王海明崔军
关键词:PKA细胞周期CYCLIND1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在T1G3型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复发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肿瘤多药耐药性在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近期复发中的作用.观察榄香烯对耐阿霉素(ADM)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ADM)增殖的影响,并探讨榄香烯在逆转膀胱尿路上皮癌耐药性中的作用.临床应用榄香烯及...
崔军张辉宋永胜
非那雄胺对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崔军宋永胜
榄香烯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与目的:榄香烯可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并可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观察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88例,均为单发浅表性膀胱癌(T_(is)、T_a和T_1),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榄香烯、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及羟基喜树碱行膀胱内灌注,观察3组肿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榄香烯组平均随访29.7个月,复发率为11.1%;MMC组平均随访28.4个月,复发率为26.7%;羟基喜树碱组平均随访31.5个月,复发率为21.5%。术后应用榄香烯膀胱内灌注治疗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明显低于MMC及羟基喜树碱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崔军宋永胜张辉单立平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榄香烯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