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陈俊

作品数:68 被引量:43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1篇法律
  • 17篇国法
  • 16篇中国法
  • 14篇诉讼
  • 14篇法学
  • 11篇中国法律
  • 11篇法律史
  • 8篇法治
  • 7篇中国法律史
  • 7篇讼师
  • 7篇切入
  • 7篇健讼
  • 6篇司法
  • 6篇法律史研究
  • 5篇知识
  • 5篇诉讼文化
  • 5篇清代
  • 5篇无讼
  • 4篇档案
  • 4篇学界

机构

  • 4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8篇北京大学
  • 14篇中南财经政法...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康奈尔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耶鲁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马里兰大学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 66篇尤陈俊
  • 4篇陈柏峰
  • 2篇范忠信
  • 2篇侯猛
  • 1篇李学尧
  • 1篇王亚新
  • 1篇黄宗智
  • 1篇陈杭平
  • 1篇汪雄涛
  • 1篇孙超
  • 1篇梁治平
  • 1篇徐涤宇
  • 1篇朱晓阳
  • 1篇陈利
  • 1篇成凡
  • 1篇季卫东
  • 1篇杨锦程
  • 1篇张泰苏
  • 1篇张婷
  • 1篇程金华

传媒

  • 7篇法律和社会科...
  • 6篇法学
  • 4篇中西法律传统
  • 3篇法制与社会发...
  • 3篇中外法学
  • 3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学术月刊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法商研究
  • 2篇北大法律评论
  • 2篇中国法律评论
  • 2篇原道
  • 2篇法律史评论
  • 1篇开放时代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法学研究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法学评论
  • 1篇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为问题的“问题意识”——从法学论文写作中的命题缺失现象切入被引量:14
2017年
那种按照教科书式体例撰写的法学论文,其最大的弊病在于"有论域而无论题",亦即只是选定了一个研究领域、对象或范围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和叙述,却没有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论题贯穿全文始终并加以论证。教科书式的写作风格在今天仍然顽强乃至顽固地继续影响着法学论文的写作,这在很多题为"××制度研究"或"论××制度"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当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之所以仍然存在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与对问题意识的重视不够和认识误区有关,特别是没有充分意识到问题(question)、论题(problem)和命题(issue)之间的区别。对于如何提炼问题意识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围绕"书本知识VS.社会实践""历史视野VS.现实关怀"和"中国意识VS.国际视野"这三组概念展开。
尤陈俊
清代简约型司法体制下的“健讼”问题研究--从财政制约的角度切入被引量:41
2012年
由于受治理理念和财政因素等的制约,清代官方始终没有通过增设包括州、县官在内的常规官僚方式来积极应对当时主要由于经济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和人口渐繁而不断扩大的民间词讼规模。在这种简约型司法体制之下,一旦词讼规模超过官府理讼能力所能应对的范围,就会被纳入"健讼"之类的主观评价话语而予以谴责。因此,清代所谓的"健讼"之论,既是对官府理讼能力与民间诉讼需要之间张力不断拉大这一现实的话语体现,也是当时的司法体制在"制度资源"逐渐无法有效应对社会情势变迁之时用来弥补其正当性的一种"话语资源"。清代简约型司法体制下的种种微妙关联对于我们思考当代的司法状况不乏启示。
尤陈俊
关键词:健讼清代司法
当代中国基层政治研究的若干新趋向被引量:1
2008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基层政治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尤以"村治"研究为代表。但众多紧紧/仅仅聚焦于"村庄"层面的研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共同的缺陷。正是对这一状况的反思,近年来促生了从"村"至"镇"这样的"重心下沉"后的"视域上移"。作为一个相对有着更为广阔视野的学术新域,运用叙事手法对乡镇政治所做的动态研究正越来越为研究者们所关注。以近年来出版的数本代表性论著为中心展开的延伸分析清楚地显示,当代中国基层政治研究正在整体面貌上经历着微妙的转变。
尤陈俊
关键词:基层政治叙事
法制变革年代的诉讼话语与知识变迁--从民国时期的诉讼指导用书切入
18世纪中叶以来为官方所禁的讼师秘本,在民国初期又重新被不少书局刊刻与销售,但是到1920年代以后,它们曾经一度恢复的市场,又为另一类新式诉讼指导用书所取代。这两类诉讼指导用书均是以传授撰状技巧、提供状式范本为主要内容,...
YOU Chen-jun尤陈俊
关键词:诉讼制度司法改革民国时期
从清代诉讼费用实况看“讼费高昂”话语的主客观意涵被引量:1
2022年
清代的官员和士大夫们常常声称打官司的费用非常高昂乃至会令人倾家荡产,并强调这主要是由于衙门吏役向当事人肆意需索各种司法陋规所致。但从清代的许多实际案例来看,当时人们的诉讼费用固然不会低,但也并不总是那么高不可攀。大致从道光朝开始,不少地方衙门各自陆续出台了吏役规费章程,试图对吏役们在承办讼案过程中可收取的规费名目及其数额进行某种程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上述做法的成效不能被高估,但也不能被轻视。清代那些关于“讼费高昂”的描述具有一种典型的话语性特征,所呈现的乃是一种表达性现实。它既反映出打官司的费用明显给许多涉讼的普通民众造成经济压力的客观现实性,又潜藏着官员与士大夫们的某些微妙用意,不仅被他们用于建构吏役皆是腐败之辈的整体负面形象,以维护特定的意识形态、利益格局和权力结构,而且还被用来劝阻乃至恐吓民众不可轻易兴讼,进而期望能有助于遏制当时总体上不断扩大的词讼规模。
尤陈俊
关键词:诉讼费用话语主观目的
法学继受对法学研究及法学教育的连锁影响——以德国法教义学在我国台湾地区之继受为例的反思被引量:2
2022年
当我们今天讨论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应当主要朝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具体如何进行调整时,与其是以德国或美国的情况作为参考样版来径直断定我们应如何效仿行事,还不如先来仔细考察那些大规模进行某种法学继受的地区的现状(特别是其中存在的弊病),进而以一种后见之明对法学继受过程当中应当注意避免的一些重要问题形成清醒认识。就此而言,以我国台湾地区法学界长期以来大规模继受德国法教义学为实例进行细致检视,并反思这一持续至今的法学继受过程给当地法学界学术生态带来的各种连锁影响,可以为我们在当下谨慎思考中国大陆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之选择,以及自身法学的主体性意识之培养,提供某种必要的警醒。
尤陈俊
关键词:法学研究法学教育
中国法治事业中的空间因素与性别因素——从《秋菊打官司》的角色隐喻切入被引量:6
2013年
二十年来,围绕《秋菊打官司》故事内容的寓意,中国法学界保持了经久不衰的讨论热情,这部电影也因此被塑造成人们反思中国法治事业的一个经典文本。在这部影片中,主角秋菊作为"农村妇女"的角色隐喻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农村"所暗示的空间特征、还是"妇女"所象征的性别特征,都构成了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法治事业的切入点。借用齐美尔关于"距离"和"陌生"的观点来看,中国法治事业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并非来自一部分民众由于地理空间而产生的"陌生感",而是来自立法者、司法者忽略了不同人群的不同体验(包括不同性别的法律认知差异)从而在不同人群的心理空间中造成了"距离感"。
尤陈俊
关键词:《秋菊打官司》中国法治农村妇女
民事法制中的“旧惯”与日据台湾时期的治理术
<正>如果被征服的国家,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向来习惯于在它们自己的法律之下自由地生活,那么想要保有这种国家有三种办法:其一是,把它们毁灭掉;其二是,亲自前往驻在那里;其三是,允许它们在它们自己的法律之下生活,同时要它们进贡...
范忠信尤陈俊
文献传递
话语竞争与社会变迁:明清区域性诉讼社会中的讼师形象
利用族谱、方志、诗词、官箴书、文人日记、诉讼档案等史料的综合分析展示,明清以来,至少在中国南方的很多区域,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区域性诉讼社会”的景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当时的普通百姓们并不将衙门公堂看作是绝...
尤陈俊
关键词:明清时期司法体制
阴影下的正当性:清末民初的律师职业与律师制度
近代中国人与西方律师制度最早发生实际接触的事例,至少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而1860年代以来更有外籍律师在中国的租界内执业,其后也不乏国人聘请外籍律师为其办理事务.晚清时期的不少报刊,亦透过其涉及律师的一些报导,在社会中...
尤陈俊
关键词:律师职业律师制度清末民初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