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洪元

作品数:127 被引量:678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8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4篇甘蓝
  • 27篇基因
  • 22篇结球
  • 22篇结球甘蓝
  • 16篇肿病
  • 15篇不育
  • 13篇蔬菜
  • 13篇根肿病
  • 11篇雄性不育
  • 10篇芥菜
  • 9篇抗性
  • 8篇植物
  • 7篇育种
  • 7篇作物
  • 7篇抗病
  • 7篇分子标记
  • 6篇十字花科
  • 6篇种子
  • 5篇转基因
  • 5篇甘蓝类

机构

  • 98篇西南大学
  • 24篇西南农业大学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市中药研...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市蔬菜研...
  • 1篇广元市利州区...
  • 1篇潼南县蔬菜产...

作者

  • 123篇宋洪元
  • 87篇任雪松
  • 85篇司军
  • 81篇李成琼
  • 29篇宋明
  • 16篇雷建军
  • 14篇李勤菲
  • 13篇王小佳
  • 8篇曹必好
  • 4篇蔡青
  • 4篇杨海鹏
  • 4篇杨小明
  • 4篇丁建刚
  • 4篇袁天成
  • 4篇彭丽莎
  • 4篇邹敏
  • 3篇郑敏
  • 3篇杨朝辉
  • 3篇陈静
  • 2篇汝学娟

传媒

  • 17篇中国蔬菜
  • 13篇西南大学学报...
  • 7篇西南农业大学...
  • 6篇园艺学报
  • 5篇中国园艺学会...
  • 4篇中国园艺学会...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中国园艺学会...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西南园艺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南方农业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1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春甘蓝抽薹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相关酶的变化
以两个耐抽薹能力不同的春甘蓝品种“春丰”和“2006042”为材料,研究了抽薹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和POD、SOD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的可溶性糖和蔗糖伴随着花芽分化的进行而升高,花芽分化结束时逐步降低....
杨小明李成琼宋洪元任雪松司军
关键词:春甘蓝春化抽薹可溶性糖
文献传递
胭脂萝卜红色素提取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以4个胭脂萝卜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浸提剂对红色素的提取效果,研究了胭脂萝卜生长过程中红色素含量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胭脂萝卜红色素用50%的乙醇浸提效果最好,在胭脂萝卜生长过程中,从幼苗期到开花期,红色素含量不断增加,红色素含量达到最大为3%,从开花期到结果期,红色素含量逐渐下降.
司军李成琼任雪松宋洪元宋明芮春梅
关键词:红色素
西园系列甘蓝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
王小佳李成琼宋明雷建军宋洪元任雪松司军肖崇刚朱利泉文守云陈磊刘晓波钟建国高军怀燕刘敬东刘家勇张咏明陈友龙龚文郭余龙石振宇柳绍清廖原蒋长春李绪良
“西园系列甘蓝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是从1983年开始,在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多个项目的资助下,围绕甘蓝自交不亲和性机理、多抗病接种鉴定方法、抗病基因遗传规律、优质抗病育种新材料筛选、夏秋甘蓝杂种一代选育等领域开展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甘蓝选育
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分子鉴定及花器官形态对核背景的响应被引量:12
2010年
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5份甘蓝细胞质不育材料进行分子鉴定,并通过多代连续回交转育,研究转育后代花器官形态对核背景的响应。结果发现,15份不育材料中有14份为萝卜胞质不育(Ogu CMS),仅1份为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Nap CMS)。细胞质不育材料花器官对核背景的响应,Nap型主要表现3种类型,第1类与原材料相近或呈负响应,第2类表现为正响应,第3类花器官不同部位响应不一,呈现正或负响应;Ogu型主要表现为不变化或较弱的正响应。不同来源胞质材料的花器形态对同一核背景的响应,因自交系不同而异,对于自交系K1、N4,不同来源胞质材料对其响应趋于一致,对自交系37、F1、G7的响应,在不同来源胞质材料间存在差异。
张艳王小佳李成琼宋洪元任雪松司军
关键词: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分型花器官形态
噬菌体phiC31位点重组酶系统在植物转基因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来源于链霉菌属噬菌体(streptomyces phage)的phiC31定点重组酶系统可诱导重组位点attB(细菌基因组)和attP(噬菌体)之间DNA序列的重组,该重组酶是继Cre/lox重组酶系统和FLP/frt重组酶系统之后的又一种新型位点重组酶系统,在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整合、删除和倒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主要对phiC31重组酶系统的来源、结构特性以及在植物转基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phiC31定点重组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邹丽婷宋洪元
关键词:基因整合基因删除
结球甘蓝SS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3
2009年
以结球甘蓝自交系15R(南宝)和14S(北黑大平头)为试材,建立了甘蓝SSR-PCR反应体系,并从PCR反应组成、扩增程序等环节对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即10.00μL反应体系组成为:1×Buffer(含20.00mmol.L-1MgCl2)、50.00μmol.L-1dNTPs、0.40UTaqDNA聚合酶、0.40μmol.L-1SSR引物、1.00μLDNA(60.00ng.μL-1),加ddH2O至终体积10.00μL;对基本扩增程序作了改进,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后进行20个迫降循环,94℃变性45s,60℃退火45s,72℃延伸1min,每个循环降低0.5℃;再进行15个循环,94℃变性45s,55℃退火45s,72℃延伸1min;72℃延伸10min,16℃保存。对PCR产物的电泳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
司军李成琼宋洪元任雪松宋明王小佳
关键词:甘蓝SSR
油菜种子特异启动子Napin控制外源EGFP基因在芥菜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为研究油菜种子特异启动子Napin在芥菜中的表达特性,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为报告基因,将其置于来自油菜的Napin启动子下游,并经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入芥菜。对转基因芥菜种子及其T1代幼苗的EGFP检测表明:随着转基因植株的种子逐渐发育成熟,EGFP基因在种皮、子叶、胚根中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在转基因种子发芽过程中,幼苗根、子叶、下胚轴中EGFP的表达逐渐降低,直至不能检出绿色荧光。结果表明Napin启动子驱动的外源基因表达在芥菜中表现出较为严格的种子表达特异性。
邹敏唐佳佳宋洪元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甘蓝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13年
以甘蓝自交系南宝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影响甘蓝SRAP的5个因素(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酶)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可扩增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带型清晰的最优反应体系(10μL):模板DNA 40ng、MgCl22.50mmol/L、dNTPs 0.20mmol/L、Primer0.30μmol/L、Taq酶0.40U,该体系能满足甘蓝基因组SRAP扩增的要求.
杨仕春李成琼司军任雪松宋洪元
关键词:甘蓝SRAP-PCR
结球甘蓝黑腐病抗性评价及鉴定方法比较研究
2023年
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为害结球甘蓝的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尽管黑腐病的病原菌有多个生理小种,但是世界上黑腐病的发生主要是由Xcc1和Xcc4引起的,而甘蓝中抗Xcc1和Xcc4的种质资源相对较少.为了明确重庆地区的黑腐病病原菌,筛选抗黑腐病的甘蓝种质,本研究首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鉴定重庆地区病原菌,然后采用离体整叶喷雾接种法评价30份甘蓝资源的抗病性,对筛选出的抗病种质采用离体叶片打孔喷雾法和滴接法复检,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发现,重庆地区黑腐菌为Xcc1生理小种;离体整叶喷雾接种法接种16 d后,1份甘蓝材料(S18)表现为抗病,6份为耐病(S18S,S232,S23S,165,167,169);相比离体叶片打孔喷雾法,打孔滴接法能更准确区分抗病材料(S18)和耐病材料(S232);抗病材料(S18)和耐病材料(S232)均不含来自埃塞俄比亚芥抗黑腐病标记,但是它们同时具有BR6-InDel分子标记.该研究结果确定了重庆地区黑腐病病原菌生理小种为Xcc1,筛选出了抗该生理小种的甘蓝种质,明确了快速鉴定黑腐病抗性的方法,可为甘蓝抗黑腐病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刘霄芸杨志强朱运彭奥任雪松司军宋洪元李勤菲
关键词:甘蓝黑腐病抗病性
重庆市蔬菜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2002年
司军李成琼任雪松宋洪元
关键词:蔬菜产业微型蔬菜无公害生产绿色食品工程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