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杰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心脏
  • 2篇右室
  • 2篇右室双出口
  • 2篇室间隔
  • 2篇室间隔缺损
  • 2篇双出口
  • 2篇缺损
  • 2篇间隔缺损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狭窄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手术
  • 1篇心脏手术患者
  • 1篇胸骨
  • 1篇胸骨正中
  • 1篇胸骨正中切口
  • 1篇预后

机构

  • 4篇武汉亚洲心脏...

作者

  • 4篇宋杰
  • 3篇张达雄
  • 2篇华正东
  • 1篇岑明秋
  • 1篇王波
  • 1篇张真路
  • 1篇金晶
  • 1篇贺必辉
  • 1篇宋来春
  • 1篇韩云飞
  • 1篇许铭

传媒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ystatin C对心脏手术患者肾功能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心脏手术患者肾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并统计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的Cystatin C、血清肌酐、手术后次晨的血清肌酐,并对部分患者手术前进行24h尿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检查,分析Cystatin C、24h尿内生肌酐清除率及与手术前后血清肌酐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Cystatin C对术后肌酐异常的敏感性为68.3%,特异性为16.6%,诊断符合率为68.9%。24h尿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指标为62.5%、55.6%和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联合应用,则相关指标分别为66.7%、77.8%和74.1%。结论Cystatin C是肾小球滤过率监测中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联合应用Cystatin C和24h尿内生肌酐清除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肾功能。
岑明秋张真路宋杰
关键词: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肾功能
双动脉无关型右室双出口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早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双动脉无关型右室双出口(DORVncVSD)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早中期预后。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DORVncVSD患者,年龄4个月~34岁(中位数6.5岁)。其中合并肺动脉狭窄43例,无肺动脉狭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史、超声心动图结果、心脏增强CT结果、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门诊随访结果等。结果:42例(57.5%)患者行双心室矫治,25例(34.2%)行单心室矫治,6例(8.3%)行姑息手术(改良B-T分流术或右室流出道疏通术)。6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17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延迟关胸7例,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3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肠道坏死1例。患者随访6个月~79个月(中位数44个月),期间死亡3例,包括二次手术后死亡1例,猝死1例,肠切除术后死亡1例。其余64例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58例(90.6%),Ⅲ级6例(9.4%)。结论:DORVncVSD的手术风险大,根据具体解剖畸形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不论单心室矫治还是双心室矫治患者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早中期预后。
张达雄宋杰华正东杨甜韩云飞贺必辉
关键词:肺动脉狭窄手术预后
不同微创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右胸前外侧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共为198例患者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胸骨下段小切口组(LMS Group,n=66)、右胸前外侧切口组(RLT Group,n=59)及胸骨正中切口组(SMS Group,n=73)。所有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收集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二次开胸止血。微创切口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为正中开胸手术治疗。LMS组、RLT组及SMS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37.73±11.46)min、(41.3±13.97)min、(36.99±10.84)min,三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78);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3.85±9.78)min、(22.54±9.08)min、(19.23±6.92)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SMS组患者的切口最长,为(7.45±1.54)cm,LMS组患者为(5.58±0.8)cm,RLT组患者为(5.96±1.48)cm,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更为美观,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方式。
宋杰王波宋来春金晶许铭华正东张达雄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微创手术
改良Nikaidoh术治疗大动脉转位或右室双出口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的早中期结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改良Nikaidoh术治疗大动脉转位(TGA)或右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狭窄(PS)的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行改良Nikaidoh手术34例,其中22例为TGA/VSD/PS,12例为DORV/VSD/PS,患者中位年龄1.5岁(3个月~26岁),中位体质量11kg(6~42 kg)。手术均以改良Nikaidoh术为主要术式。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0±4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9±36)min,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120±45)h,住院时间(18±11)d。早期死亡3例,延迟关胸6例,严重并发症7例(开胸止血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室间隔中等大小残余分流1例、单侧膈肌麻痹1例、因肺动脉瓣严重反流而置换牛颈静脉管道1例)。随访中位时间64个月(9~115个月),1例因PS、右心衰竭于术后第8年再次手术后死亡;其余30例均未行二次手术,临床心功能Ⅰ~Ⅱ级,无左、右室流出道进行性梗阻病例,无冠状动脉缺血表现,无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反流,1例肺动脉瓣重度反流。结论:改良Nikaidoh术治疗合并VSD和PS的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并不增加围术期死亡率,中期随访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术式。
宋杰张达雄
关键词: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