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晶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外源水稻根系和茎叶碳氮在稻田土壤中释放的特征被引量:7
- 2021年
-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稻田土壤休耕期长,多处于冻结状态;水稻生长期短,土壤温度高且季节性淹水。外源水稻秸秆碳氮在东北地区稻田土壤休耕期和水稻生长期不同水热条件下的释放特征尚不完全清楚。通过室外培养试验方法,利用双标记(^(13)C和^(15)N)水稻根系和茎叶示踪技术和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研究水稻根系和茎叶在稻田土壤中的腐解率、有机碳(氮)释放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茎叶、根系于秋季添加稻田土壤后,经过寒冷漫长的土壤休耕期(11月至次年5月),S1(标记根系+不标记茎叶)和S2(不标记根系+标记茎叶)处理的秸秆腐解率分别达30.2%和34.5%,水稻根系和茎叶碳释放率分别达30.9%和38.2%,氮释放率分别达7.4%和35.0%。添加一年时,S1和S2处理的秸秆腐解率分别达66.5%和66.6%,水稻根系和茎叶碳释放率分别为63.7%和65.8%,氮释放率分别为28.6%和51.1%,水稻根系氮释放率显著低于水稻茎叶氮释放率(P<0.05)。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根系和茎叶添加稻田土壤1年,水稻根系和茎叶的腐解率达65%左右,其碳释放与腐解几乎同步,但氮释放相对缓慢,水稻根系氮释放速度显著低于茎叶氮释放速度,温度升高明显促进了水稻根系和茎叶的腐解及其碳氮释放。
- 刘晖刘杰张玉玲金鑫鑫安晶范庆锋虞娜邹洪涛
- 关键词:稻田土壤
- 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1
- 2020年
- 【目的】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以往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会加速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本研究通过对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产量的研究,明确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佳还田深度,以期为合理利用秸秆、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微区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还田深度,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整个玉米生长季不同还田深度下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试验共设5个处理,还田深度分别为0-10 cm(T1)、10-20 cm(T2)、20-30 cm(T3)和30-40 cm(T4),同时以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CK)。【结果】(1)在整个玉米生长季CO2和N2O均表现为排放,CH4表现为吸收。CO2累积排放量为T3处理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28.6%,T4处理增加最少,较CK显著增加了17.1%(P<0.05),但T1与T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N2O的累积排放量T2处理为最高,与CK相比,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111.3%,T4处理增加最少,与CK相比显著增加了12.8%(P<0.05);CH4则表现为吸收,且秸秆还田后降低了农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吸收量表现为CK处理>T4处理>T3处理>T1处理>T2处理,且各还田处理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2)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增产在5.6%-20.8%(P<0.05),但各处理之间的穗长、穗粗和行粒数差异不显著。当秸秆还至30-40 cm时,产量最高,较CK增加了20.8%,表明秸秆还田对提升土壤肥力及作物增产有重要作用。(3)从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来看,在100年尺度上,GWP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T4处理>CK处理,而GHGI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CK处理>T4处理,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玉米季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而T4处理则降低了玉米季
- 朱晓晴安晶马玲陈松岭李嘉琦邹洪涛张玉龙
-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玉米产量
- 不同土壤水吸力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合理耕作方式是缓解土壤压实、提升土壤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而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机械物理性能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土壤耕作质量。通过研究不同土壤水吸力和耕作方式下土壤压缩曲线及模型拟合效果,分析土壤回弹—再压缩曲线变化及机械力学参数(预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差异,以期为农田土壤耕作和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不同土壤水吸力(S:50 kPa、100 kPa、630 kPa)和耕作方式(T:单一深翻(SF)、深翻+秸秆(SFJ)、地表旋耕+秸秆(XGJ))土壤的单轴压缩-回弹-再压缩固结试验,获得土壤压缩曲线和回弹再压缩曲线,进而计算出预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结果】Gompertz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不同水吸力下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的压缩曲线,其中低吸力段不同耕作土壤间孔隙比差异明显,表现为SFJ>XGJ>SF。耕作方式、水吸力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表现为,同一耕作方式下土壤预固结压力随水吸力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水吸力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的预固结压力值表现为SF>SFJ>XGJ。土壤水吸力和耕作方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的影响均表现为土壤水吸力>交互>耕作方式。土壤压缩指数随水吸力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变化,而回弹指数随水吸力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即在水吸力100 kPa时压缩指数最小而回弹指数最大。【结论】水吸力100k Pa(相当于55%田间持水量)下更适宜土壤耕作,深翻+秸秆还田(SFJ)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压缩—回弹特性。
- 金玉贺肖质秋安晶邹洪涛张玉龙虞娜
- 关键词:土壤水吸力耕作方式
- 深松和压实对旱地棕壤硬度和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通过比较分析深松与压实及对照处理棕壤农田土壤的硬度剖面分布和水分入渗曲线变化,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机械物理性质和通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深松和压实处理后,0~25 cm土层硬度大小顺序为压实〉对照〉深松,25~40 cm土层的硬度为深松〉压实〉对照;而这一处理效果随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但90天后0~25 cm土层处理间差异依然存在,而25~40 cm土层这一差异不明显;(2)菲利浦公式能较好地表达压实、深松和对照处理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且不同处理及各处理重复间的土壤入渗曲线变异性较大;(3)对各处理土壤入渗菲利浦公式做标定处理求得的代表性入渗曲线,其初始入渗速率大小顺序为深松〉对照〉压实,而稳定入渗速率则为对照〉压实〉深松处理;说明深松和压实对土壤入渗能力影响明显不同,深松不仅能提高前期土壤水入渗能力、还能抑制入渗后期的深层渗漏。
- 安晶张玉龙邹洪涛张玉玲虞娜
- 关键词:棕壤土壤水分入渗累积入渗量
- 东北黑土不同开垦年限稻田土壤有机氮矿化特征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自然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矿化氮含量、氮净矿化速率和氮净矿化率,探讨土壤供氮能力及其特点,揭示土壤氮素的演变规律,为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自然荒地(0 a,为对照土壤,原始自然草甸植被)和不同开垦年限(12、35、62和85 a)的稻田(地形、种植制度、施肥和水分管理等大致相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淹水密闭-间歇淋洗培养方法,研究黑土自然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有机氮矿化的特征。【结果】在培养初期(约1个月),各年限土壤累积矿化氮量迅速增加,之后呈缓慢增加趋势;在淹水培养结束(297 d)时,土壤累积矿化氮量为212.43—388.11 mg·kg^(-1),各开垦年限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大小顺序为0、12、35、85和62 a。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可用混合模型(Special模型)很好地进行描述,并可将土壤有机氮库分为增量氮库和其他组分氮库,与对照土壤(0 a)相比,各年限稻田土壤增量氮库的氮矿化势(NF)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开垦12 a与开垦35、62和85 a稻田土壤的NF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开垦12和35 a稻田土壤的NF显著高于开垦62和85 a稻田土壤(P<0.05),而矿化速率常数(kF)均呈上升趋势,但各年限田土壤的kF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开垦12和35 a稻田土壤其他组分氮库的矿化速率常数(k0)无显著变化(P>0.05),但开垦62和85 a稻田土壤的k0则显著下降(P<0.05)。各年限土壤氮净矿化速率在培养4 d时为最大,之后逐渐下降,在淹水培养结束(297 d)时,土壤氮净矿化速率大小顺序与其累积矿化氮量的大小顺序相一致;各年限土壤氮净矿化率在淹水培养初期较高,之后缓慢增加,在培养结束(297 d)时,土壤氮净矿化率为78.60—101.82 mg·g^(-1),各开垦年限土壤氮净矿化率的大小顺序为0 a、35 a、12 a、85和62 a;土壤全氮和C/N是影响土壤矿化氮量和氮净矿化速率�
- 高佳蕊方胜志张玉玲安晶虞娜邹洪涛
- 关键词:黑土区稻田土壤土壤供氮能力
- GA_3、IBA以及变温处理对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及淀粉降解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以东方百合‘Sorbonne’为试材,研究了GA3、IBA以及温度处理对鳞片扦插繁殖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可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小鳞茎膨大,IBA处理使小鳞茎形成的时间延后,但可提高繁殖系数和整齐度。GA3、IBA分别结合5℃预处理可使小鳞茎质量显著增加,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小鳞茎膨大;其中IBA100mg·L-1,1h结合5℃预处理的鳞片繁殖系数和小鳞茎整齐度依次高于25℃与15℃变温培养及25℃恒温培养;GA3100mg·L-1,2h结合5℃预处理获得的小鳞茎品质最佳。鳞片繁殖过程中,GA3、IBA结合各温度处理鳞片淀粉及总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尤其鳞片下部在25℃培养初期(20d)下降幅度最大;IBA促进淀粉降解,结合低温处理的母鳞片较无低温处理的总可溶性糖含量低,为小鳞茎的诱导和形成提供了营养;5℃低温预处理促进GA3处理母鳞片淀粉的降解。
- 孙红梅谢佳王春夏安晶李天来
- 关键词:百合鳞片扦插
- 秸秆添加与土壤基质势对棕壤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
- 2022年
- 土壤板结是农田土壤退化问题之一,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但秸秆还田和土壤基质势对土壤板结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设0,3,5 g/kg 3个秸秆添加量处理,以及高(1 000 kPa)、中(100 kPa)、和低(10 kPa)3个土壤基质势处理。通过固结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压缩曲线并计算压缩回弹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秸秆添加量、土壤基质势及其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对压缩曲线最大曲率、预固结压力值、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性水平。预固结压力值、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最大曲率则随着秸秆增加量的提高而降低。土壤基质势与压缩曲线最大曲率、预固结压力值和压缩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回弹指数随着土壤基质势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秸秆添加有助于提高土壤回弹和抗压缩特性。
- 安晶黎明肖质秋虞娜邹洪涛张玉龙
- 关键词:土壤基质势
- 东北黑土区不同开垦年限稻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组分的演变特征
- 以东北黑土区荒地(0 年)和不同开垦年限(12 年、35 年、62 年和85 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物理分组技术和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研究不同开垦年限稻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及其组分的演变特征,从土壤团聚体中...
- 迟美静安晶张玉玲范庆锋虞娜邹洪涛
- 关键词:稻田土壤开垦年限有机碳组分土壤团聚体
- 应用等温吸附曲线评价温室土壤供硅能力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施硅可以促进园艺作物生长,提高抗逆性和改善果实品质,但关于温室土壤硅素肥力状况及其评价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等温吸附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室土壤硅素的吸附特征及其用于评价土壤供硅能力的适宜性。结果表明:直线型方程y=bx-a能很好地描述土壤硅素的吸附特征,方程参数a、b受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显著影响,分别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直线和二次函数相关关系;且参数a还与植株干物重、含硅量间分别呈显著的对数和幂函数正相关关系。等温吸附曲线方程可用于评价温室土壤的供硅能力,方程参数a值可以作为表征土壤硅素供应能力的特征参数。
- 杨丹张玉龙刘鸣达王程秀安晶
- 关键词:硅温室土壤等温吸附
- 铁矿尾砂配施有机物料对褐土压缩及回弹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探讨铁矿尾砂配施有机物料对褐土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将混有铁矿尾砂和有机物料的土壤以18%含水率培养一昼夜,按1.25 g/cm3容重装入土工试验专用环刀,采用快速固结试验方法,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随铁矿尾砂施用量增加,在低应力时,土壤孔隙比减小量(?e)变大;在高应力时,土壤?e变小。预固结压力值(Pc)和压缩指数(Cc)均随铁矿尾砂施用量增加而降低,Pc和Cc变化范围分别为72.91~119.30 kPa、0.445~0.720,二者均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回弹指数(Cs)变化范围为0.010 9~0.016 9,与有机质及砂粒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有机物料是影响土壤Cs的主要因素。与对照相比,200 g/kg铁矿尾砂配施有机物料处理使Cs降低12.77%,Pc和Cs分别提高6.93%和22.14%,降低压实风险。
- 孙奥博安晶虞娜叶旭红刘虹豆邹洪涛张玉龙
- 关键词:土壤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