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晶

作品数:40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视网膜
  • 22篇网膜
  • 11篇电图
  • 11篇视网膜电图
  • 8篇电生理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5篇诱发电位
  • 5篇视觉电生理
  • 5篇视觉诱发
  • 5篇视觉诱发电位
  • 5篇细胞
  • 4篇夜盲
  • 4篇视觉
  • 4篇先天性静止性...
  • 4篇静止性
  • 3篇眼底
  • 3篇生理学
  • 3篇生理值
  • 3篇视神经

机构

  • 39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空军临潼航空...
  • 1篇空军杭州航空...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40篇安晶
  • 37篇张作明
  • 13篇夏峰
  • 13篇张磊
  • 11篇郭群
  • 8篇李莉
  • 8篇张磊
  • 6篇顾永昊
  • 4篇陶冶
  • 4篇谢蓓
  • 4篇陈涛
  • 3篇薛军辉
  • 3篇殷浩
  • 3篇姚璐
  • 3篇王美艳
  • 3篇刘建文
  • 2篇张迁
  • 2篇施新猷
  • 2篇李振峰
  • 2篇王丽

传媒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眼科研究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眼科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网膜锥体细胞失功能模式大鼠行为学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一种视网膜锥体细胞失功能(RCD)模式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为寻找致病基因提供证据。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旋转杆(rota rod)、爬杆、旷场和避暗反应等行为学方法对RCD大鼠的行为学特点进行观察;采用视觉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视网膜功能。结果与SD大鼠比较,RC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水迷宫试验学习训练的逃逸距离较SD大鼠显著增加(P<0.01),停留在第二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减少(P<0.01);避暗反应错误次数增加(P<0.05);旷场实验中RCD大鼠逃逸距离明显延长,转轮训练停留时间短,与SD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因突变对RCD模式大鼠的空间及非空间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自发性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RCD大鼠的运动学习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亦受到影响。
安晶郭群王丽李莉张磊夏峰张作明
关键词:行为学
正常猕猴与人的视网膜电图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电图异同,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建立动物模型研究视网膜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健康成年猕猴7只(14只眼)与8例(16只眼)正常人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对两者Rod-ERG中的b波,Max-ERG的a、b波,Cone-ERG的b波峰时值及波幅和OPs的O2值,Flicker-ERG的P值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猕猴与人的视网膜电图波形结果较为相似,各指标与人的结果相比,潜伏期短,幅值低,但Cone-ERG和Flicker-ERG两者幅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电图检测从功能上证明猕猴较其他常用实验动物更接近人,尤其表现在视锥细胞及黄斑区功能,可用作人类视网膜疾病尤其是黄斑区病变的良好动物模型。
夏峰安晶张磊刘锐张作明
关键词:猕猴视网膜电图
植入电极法记录大鼠视觉诱发电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植入式颅骨电极记录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的方法,同时应用于RCD大鼠及CSNB大鼠,看是否可行。方法:大鼠麻醉后,暴露颅骨表面,分别在前囟(bregma)前4mm和后8mm处钻孔,植入长2mm,直径1.2mm的不锈钢螺钉,分别作为参考和记录电极;接地电极接入尾部。记录暗适应和明适应下视觉诱发电位(刺激光强:0.011,0.035,0.11,0.35,1.1和3.5ed·s/m^2,叠加100次,不同光强间隔2~5min,刺激频率1Hz,时程300ms)。1wk后,以同样条件再次记录暗适应和明适应下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植入电极后的大鼠存活时间较长,能达数月。记录时基本无干扰,波形清晰,稳定。植入法记录的波形与传统方法记录(记录电极捕于两耳连线中点,向前刺入1~1.5cm,保持电极与身体长轴平行;参考电极由不锈钢针制成,插入右侧颊部;接地电极也由不锈钢针制成,置于尾部,对侧眼遮盖。)的波形没有差异,但幅值明显增大。在视锥细胞缺失(RCD)及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中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结论:由于电极可以长期留置于大鼠上,有利于观察其视觉诱发电位的动态改变,对长期病程变化的研究也非常有利,同时记录和参考电极的位置同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无变化,可大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及精确性。
郭群谢蓓顾永昊安晶夏峰张作明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
CSNB模式大鼠视觉功能发育与视网膜发育的对比观察
本研究主要观察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模式大鼠视觉功能的发育及视网膜组织形态发育特点,探讨视网膜发育与功能发育的关系。
安晶郭群李莉夏峰谢蓓张作明
关键词:视网膜发育超微结构
文献传递
脑电皮肤电极用于视网膜电图记录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适用于本视觉电生理检查室的脑电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正常值指标,以利于将其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方法:选取2015-03/09来我科检查后诊断为正常者30例51眼,分别采用角膜接触镜电极和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电极检查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幅值上皮肤电极结果均明显低于角膜接触镜电极,其占角膜接触镜电极幅值的比值为20%~30%;但潜伏期较角膜接触镜电极稍提前,其占角膜电极记录结果的比值为95%~96%。结论:将脑电皮肤电极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视网膜功能信息。
张磊姚璐王美艳安晶张作明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正常值
Cacna1f基因突变对大鼠神经肌肉功能影响的研究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ongenital stationary night blindness, CSNB)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表现为视网膜杆体细胞的功能异常,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
安晶
关键词:先天性静止性夜盲模式动物视网膜电图免疫印迹
文献传递
早产大鼠与正常大鼠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发育程度的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早产是儿童视觉系统形态和功能发育异常以及伴发眼部疾病的高危因素。观察早产新生大鼠的视网膜结构以及功能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早产对新生大鼠神经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相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28只SD孕鼠随机分为细菌脂多糖诱导早产(LP)组、米非司酮诱导早产(RP)组、剖宫产早产(CP)组和正常对照组,LP组、RP组孕鼠于孕18 d时分别于腹腔内注射细菌脂多糖(LPS),剂量为20 μg/kg或皮下注射米非司酮,剂量为10 mg/kg诱导早产,CP组孕鼠于孕19 d行剖宫产,正常对照组孕鼠于孕22 d自然产鼠,每组每窝10~12只幼鼠。分别于各组幼鼠出生后4、7、10和14 d麻醉后用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对幼鼠进行体循环灌注,摘取左侧眼球行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幼鼠神经视网膜各层分化情况,并计数各层视网膜的细胞层数。分别于出生后14、21和28 d记录大鼠视网膜电图(ERG)国际标准化5项反应,检测各组幼鼠视网膜功能,对早产模型鼠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出生后4 d和7 d,LP组、CP组和RP组幼鼠视网膜神经母细胞层数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组:t=-7.07、-4.97,均P〈0.01;CP组:t=-6.45、-3.61,均P〈0.01;RP组:t=-6.38、-3.35,P=0.00);出生后10 d和14 d,LP组、CP组和RP组幼鼠视网膜内核层和外核层细胞层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同龄正常对照组幼鼠比较,出生后14、21和28 d,LP组、CP组和RP组幼鼠ERG Rod-b波、Max-a波、Max-b波、OPs、Cone-b波和闪烁光ERG振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14 d,与正常对照组幼鼠比较,LP组幼鼠Max-a、b波潜伏值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杨湘敏李蓉王雨生苏静波安晶陈涛曹青林张作明
关键词:孕龄新生动物发育视网膜视网膜电图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大鼠视杆双极细胞L-钙通道电生理特征
2010年
目的研究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视杆双极细胞(RBCs)L-钙通道的生理学特征,探讨其与视觉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4~8周龄SD大鼠20只(对照组)、CSNB大鼠23只(实验组),深度麻醉后处死大鼠,制作视网膜切片,红外显微镜下寻找RBCs胞体,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记录L-钙通道电流,并记录程序刺激后细胞静息膜电容(restCm)的变化值(△Cm),计算胞吐系数(EI)。结果对照组L-钙通道电流于-20~-30mV达到峰值(-33.2±2.5)pA,实验组电流于-15mV左右达峰值,为(12.2±2.3)pA;L-钙通道特异性阻断剂nifedipine(10μm)可以完全阻断所记录的钙电流。GABA受体阻断剂PTX(100μm)能够明显阻断实验组除极时诱发的外向电流。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Cm和EI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SNB大鼠双极细胞L-钙通道电生理特征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其向下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这可能是导致CSNB发病的机制之一。
陶冶郭群王蕊蕊曹发乐安晶谢蓓张磊张作明
关键词: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电生理
急性缺氧对M-/P-视觉通路的影响
陈涛刘建文安晶薛军辉张作明
一种昆明种属来源的视网膜变性小鼠同源导入C57BL/6J小鼠近交系的表型研究
2015年
目的将本实验室发现的一种昆明种属来源的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暂命名为KMrdf/rdf小鼠)的致病基因同源导入C57BL/6J小鼠,培育一种新的近交系小鼠(暂命名为B6rdf/rdf小鼠),并对B6rdf/rdf小鼠进行眼部表型的发育学研究。方法采用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组织形态学和视网膜电图观测不同年龄B6rdf/rdf小鼠的眼部表型。结果眼底照相和荧光素血管造影发现B6rdf/rdf小鼠表现为进行性视网膜血管退化及脱色素改变,视网膜组织形态学表现为外核层在P14显著变薄,外核层和外网状层至P21已基本消失,视网膜电图自P14已记录不到明显波形。结论 B6rdf/rdf小鼠眼部表型呈快速进行性改变,与KMrdf/rdf小鼠表型相似。
姚璐齐林嵩安晶张作明张磊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电图表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