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蓬生

作品数:19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著

领域

  • 15篇语言文字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古文字
  • 4篇金文
  • 4篇考释
  • 3篇训诂
  • 3篇汉语
  • 2篇古代汉语
  • 2篇古音
  • 1篇读音
  • 1篇对齐
  • 1篇虚词
  • 1篇虚词研究
  • 1篇训诂学
  • 1篇牙音
  • 1篇异读
  • 1篇异读词
  • 1篇因声求义
  • 1篇语法化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音

机构

  • 18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9篇孟蓬生
  • 1篇宋继华
  • 1篇胡佳佳
  • 1篇王志平
  • 1篇杨敏
  • 1篇李学勤
  • 1篇王宁

传媒

  • 4篇中国语文
  • 3篇古籍整理研究...
  • 3篇中国文字研究
  • 2篇古汉语研究
  • 2篇语文研究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现代教育技术
  • 1篇中国语言学史...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车”字古音考——兼与时建国先生商榷被引量:4
2002年
从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来看,车字不但有“居”音和“舍”音,而且跟“舆(?)”两字相通。本文根据这些材料并参考李方桂、王力两家的古音构拟对车字的音变轨迹进行了探索。文章还认为,中古韵书、字书中所收车字的读音都是从经籍旧音中继承下来的,时建国先生《说车字的“居”音》一文否认车字古有“居”音,其结论是不能成立的。
孟蓬生
关键词:古音牙音舌音
“法”字古文音释——谈鱼通转例说之五
2012年
本文以战国文字中"法"字异构或从夫声(鱼部)、户声(鱼部)、百声(铎部)的事实为依据,通过对传抄古文字材料中一些"白"字变体的考察,认为《说文》"法"字古文"金"字的构形应当分析为"从止,白声"的形声字,并从音理上对此进行了解释。
孟蓬生
关键词:古文字
经籍假借字间诂被引量:3
2006年
古代典籍(含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有许多假借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前人不曾明确指出,甚至以讹传讹的,这就给今天的读者带来了不便。本文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对古代典籍中前人无说或语焉不详的19个假借字进行了考释,目的是为今天的读者和辞书编纂者研读古书、探求古义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孟蓬生
关键词:训诂学因声求义假借字考释
吴国金文中“诸樊”之“诸”的构形与古音问题
2018年
传世文献吴王"诸樊"之"诸",在出土文献中或作"■""■"。一种意见认为,"■"字是双声符字,"舌"字上古音在月部,因而"■"的上古音也应该在月部。一种意见认为,"■"字中"舌"为意符,"■"为声符;"■"的声符是"聑",与"聂"字同音,古音在盍部。两种意见各有所得,又各有不足,可以互相补充。"舌"字上古音在月部,但更早的时候应归谈盍部。按照现在的上古音系统来看,"■"古音在盍部(-ap),"舌"古音在月部(-at),而"诸"字在鱼部(-a),其主要元音均为a,所以三部相通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孟蓬生
关键词:金文
《尚书·盘庚》“乱越”新证被引量:2
2017年
"乱越"二字连用在传世先秦文献中仅出现一次,旧解纷纭,莫衷一是。文章采用王国维先生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将《尚书·盘庚》"乱越"跟出土文献中的"谏辥(乂)"相联系,通过语音、辞例、意义等方面的比较证明了二者所记语言单位的同一性,其构成方式为同义复合,其本义为"治理",引申为"安定(使……安定)"。金文中的"谏罚"当为"谏辥"之音转,其意义为"治理"。
孟蓬生
关键词:《尚书》金文
越王差徐戈铭文补释被引量:1
2009年
珍秦斋藏越王差徐戈经过曹锦炎、吴振武、董珊等三位先生的考证,已经基本上可以通读。本文在董珊先生所作释文的基础上对铭文中"未"字的构形作了补充论证,并对其中"居乍"、"金"、"得"、"就"等四个字词的训释提出了新的看法。
孟蓬生
关键词:金文考释
说“橹”——兼论“古”字的构形本意被引量:1
2007年
商周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中有一个象盾形的字符,其读音众说纷纭,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毌"、"盾"两说。本文根据古文字中加"口"作装饰性和区别性偏旁的字符往往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通则,赞同前人释此字为"橹"的说法,认为这个盾形字符的上古音当与"古"相同,记录的是后代用"橹"字表示的那个语词(一种大盾)。文章认为"古"字的构形本意就是在盾形字符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装饰性或区别性的"口"旁。《说文解字》解"古"的构形本意为"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应该看作对"古"字构形本意所作的重新分析,并不符合商周古文字的实际情况。
孟蓬生
关键词:古文字
“懿”及“壹”的来源试析
2016年
自《说文解字》对"懿"及"壹"作出解释以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懿"字所从为"壹",并且"壹"为"壶"之省。但据目前所见古文字材料,"懿"字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金文,而"壹"则最早见于战国,并为秦国专用,故古文字"懿"字形所从并非"壹",而且壹字形也不是"壶"之省形。"懿"字字形由从"欠"而发展为从"恣"声,是一个变形音化的过程。推测"懿"字最初字形"亞欠"为"噎"本字,后假借表"懿德"之"懿"。
杨敏孟蓬生
副词“颇”的来源及其发展被引量:11
2015年
本文以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借鉴当代的"语法化"理论和"主观化"理论,对副词"颇"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主要结论如下:(1)范围副词来源于形容词"颇",大约产生于秦代。曾经有过"部分(一些)"、"大多(大部分)"和"约略"等用法。(2)程度副词"颇"是范围副词"颇"主观化并向两极发展的结果,大约产生于西汉。先后有过表示"低度"、"高度"、"甚度"等用法。(3)频率副词"颇"由范围副词"颇"发展而来,大约产生于西汉。最早表示"低频",后来表示"高频"。(4)否定副词来源于表示频率极低因而含有否定意义的频率副词,通行时间约为西汉到南北朝时期。(5)疑问副词"颇"产生于东汉晚期,是否跟上述用法相关,现在还不能确定。
孟蓬生
关键词:古代汉语副词语法化主观化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核诂
2012年
前人对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中的"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一句话有不同的理解和句读,而今人多从司马贞《史记索隐》之说,将"隐约"理解为《诗》《书》的内容"隐微而约省",并将整句话断读为:"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本文则认为"隐约"应该如魏文帝曹丕等人理解的那样,是"困窘失意"的意思,"隐约者"即"困窘失意之人"(指《诗》和《书》的作者),所以整句话的句读当调整为:"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孟蓬生
关键词:《史记》《汉书》训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