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二冬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台湾中流文教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诗歌
  • 4篇唐诗
  • 4篇中唐
  • 3篇中国文学
  • 3篇文学
  • 3篇乌托邦
  • 3篇乌托邦理想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唐代
  • 2篇陶渊明
  • 2篇齐梁
  • 2篇中唐诗歌
  • 2篇无弦琴
  • 1篇登科
  • 1篇登科记
  • 1篇登科记考
  • 1篇对立
  • 1篇对立面
  • 1篇新唐书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作者

  • 14篇孟二冬
  • 1篇耿琴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国学研究
  • 1篇文学遗产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古籍研究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 1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
孟二冬
关键词:唐诗诗歌
论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被引量:3
1995年
钟嵘在《诗品》中就曾以鲜明的态度倡导自然之美,但自然之美作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并在创作中广泛地为诗人们所共同追求,则是到了盛唐才第一次出现.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不仅表现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之中,而且也反映在他们的理论表述之中.隋及初唐的一些史学家和政治家,如李谔、王通、魏征、令狐德棻、姚思廉、刘知几等,曾对六朝以来浮靡淫艳、雕琢华丽文风加以尖锐的批评,但并未能扭转这种风气.初唐诗人王绩的创作,可谓脱尽了六朝的脂粉气,而充满一种质朴自然的情趣.但他的诗毕竟不多,影响不大,尚不足以振起一代.初唐四杰在改造宫体诗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追求清新、刚健、自然的美,但他们的创作实践,毕竟未能摆脱齐梁馀弊.如前人所论:
孟二冬
关键词:盛唐诗人自然之美自然美盛唐诗歌审美趣味审美理想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
<正>憧憬理想社会,建立美好家园,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在西方文明史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前347)的《理想国》和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1478-1535)的《乌托邦》,
孟二冬
文献传递
“无弦琴”的认同与启示(下篇)——论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后的继承与发展
2004年
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本文下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後的继承与发展。前五个方面,是在唐代已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与发展。“无弦琴”由隐逸避世、淡泊名利、抱朴守素、安贫乐道、自适其意的典型象徵,而逐渐衍生出以之为文雅、为高雅乃至为高贵的含义,此其一。从老庄之“道”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去体悟“无弦琴”的内涵,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天真、天全和天趣的人生境界;或将“无弦琴”与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直接联系,使得“无弦琴”成为领略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的直接象徵,此其二。“无弦琴”在佛教禅学理论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成为佛教徒谈禅与妙悟的重要法门之一,此其三。将“无弦琴”与儒家“无声之乐”的教化理论相结合,并在现实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无弦琴”又被引入到“心学”的思考之中,成为理学家“心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其四。从“成”与“亏”、“无弦”与“无琴”、“旷达”与“非旷达”等角度,深入思考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此其五。第六个方面“无弦琴”与诗书画理论,第七个方面“无弦琴”所蕴含的高尚气节与时代精神,则是在唐代之后产生的新的启示与内涵。
孟二冬
关键词:陶渊明唐代处世态度书画理论
皎然“复古通变”论被引量:3
1995年
皎然“复古通变”论孟二冬,耿琴唐代诗僧皎然在其《诗式》卷五《复古通变体》中说:评曰:“作者须知复、变之道,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驾驶同厩,非造父不能辨。能知复、变之手,亦诗人之造父也。以此相似一类,置于古集之中,能使弱...
孟二冬耿琴
关键词:皎然《诗式》通变齐梁诗歌
意境与禅玄─—中唐诗歌意境论之诞生被引量:12
1996年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从理论上明确提出诗歌“意境”的概念,并对之加以探讨的,是中唐时期的一些作家和诗歌理论家,这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然而诗歌意境理论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与前人及同时代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学术思想及哲学理论观念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孟二冬
关键词:中唐诗歌意境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被引量:1
2005年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丰富多彩,其共同特点,一是站在社会现实的对立面,从与社会现状相反的方向去构想,表现出鲜明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其二,这些理想中的社会,不是从国家的政治法律、行政组织等方面去设想,而是与之相反,是没有王治的“无为”世界,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和平安逸、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
孟二冬
关键词:乌托邦文学行政组织社会对立面
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被引量:8
1999年
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选本之一,历来受到唐诗研究者的重视。但学术界对该集毁誉悬殊,往往使后学无所适从。故本文结合唐代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的实际。
孟二冬
关键词:唐诗唐人选唐诗
“无弦琴”的认同与启示(上篇)——论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
2004年
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其涉及面之广泛,思考之深刻,启示意义之重大,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本文上篇,论述陶渊明“无弦琴”在唐代形成的基本内涵。文章分别从五个不同的方面,阐明陶渊明的“无弦琴”在唐代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而且人们从中得到诸多深刻的启示:或以之作为穷愁潦倒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隐逸避世、淡泊名利、自适其意的象徵;或以之作为风流蕴藉、潇洒不羁的象徵;或从中体悟老、庄“大音”、“地籁”、“天籁”之境界;或以之阐发佛教“梵音”之妙理;或寓以禅学之要义;或以之阐发儒教“无声之乐”论;或以之为“矫”,乃沽名钓誉,非达者所为。所有这一切,已经构成了“无弦琴”的基本内涵。
孟二冬
关键词:陶渊明唐代禅学
《登科记考》新补正
2003年
拙著《登科记考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业已成书,近来读书又得可补正徐松《登科记考》者若干条,今另行付刊,以备同仁参阅。诸条目略以年代为先后,年代无考者分类附焉。
孟二冬
关键词:《登科记考》补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