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荣国

作品数:79 被引量:397H指数:11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4篇
  • 16篇水体
  • 16篇土壤
  • 12篇水库
  • 12篇消落带
  • 10篇甲基汞
  • 8篇植物
  • 7篇三峡水库
  • 6篇三峡库区消落...
  • 6篇时空分布特征
  • 6篇光化学
  • 6篇光化学降解
  • 5篇动力学
  • 5篇土壤汞
  • 5篇百花
  • 4篇营养化
  • 4篇水库水
  • 4篇水库水体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机构

  • 47篇贵州师范大学
  • 34篇西南大学
  • 22篇重庆市农业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顺学院
  • 3篇西北大学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贵州省信息与...
  • 1篇铜仁市第二中...
  • 1篇贵州中环科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9篇孙荣国
  • 30篇王定勇
  • 15篇张成
  • 12篇陈卓
  • 11篇马明
  • 9篇李秋华
  • 6篇张金洋
  • 6篇王军
  • 5篇张玉涛
  • 5篇金林
  • 4篇韦武思
  • 4篇张翔
  • 4篇范丽
  • 3篇李楚娴
  • 3篇王小文
  • 3篇赵士波
  • 3篇邓龙
  • 3篇李钥
  • 3篇王军
  • 3篇李佳佳

传媒

  • 11篇地球与环境
  • 10篇环境科学
  • 5篇广州化工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环境化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四川环境
  • 2篇湖泊科学
  • 2篇有机化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被引量:41
2011年
为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设计了由作物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制的改良材料,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水头入渗双环法,研究了秸秆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改良材料能增加砂质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并且随着施用剂量的增大,土壤饱和导水率逐渐增加;随土培时间的延长土样饱和导水率均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土培时间为60d时土样饱和导水率达到最大值;添加麦秆改良材料(质量分数为10g/kg,配方中PAM质量分数为2%)的土样,在培养60d后其饱和导水率是对照组的4.97倍,对砂质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可见,秸秆改良材料可以改善砂质土壤持水状况,对砂质土壤具有改良作用。
孙荣国韦武思王定勇
关键词:秸秆土壤饱和导水率
椭圆小球藻对汞的吸附-解吸探究被引量:6
2018年
以椭圆小球藻(Chlorellaellipsoidea)为试验藻种,探究黑暗环境中活藻、死藻在不同条件下对水中汞的吸附-解吸特征、动力学过程和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椭圆小球藻在弱酸性或中性(pH=3~8)水环境中对汞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总量随藻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单位吸附量随藻浓度增加而降低,最佳吸附丰度约为3.2×10^6cells/mL,其中活藻处理对汞的最大吸附率为71.2%,死藻处理的最大吸附率为62.9%。椭圆小球藻对汞的吸附主要分为生物吸附和生物富集吸附两个阶段,其中死藻细胞主要以生物吸附为主,活藻细胞除了具备生物吸附以外还可进行生物富集吸附,藻细胞生物富集汞的能力与藻丰度和环境中汞浓度有关。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椭圆小球藻对汞的吸附过程。在解吸汞的过程中,椭圆小球藻死藻解吸能力更强,活藻在解吸过程中伴随着生物富集,1440min后死藻和活藻均可达到解吸平衡。
金林孙荣国莫雅斐陈卓范丽李秋华王丽萍
关键词:椭圆小球藻解吸
贵州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旨在总结贵州喀斯特区域地理特征与农村面源污染情况及治理现状,为今后贵州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建议与参考。通过分析贵州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现有技术,并逐一分析其在贵州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可行性,提出影响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总结发现,贵州省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正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紧关贵州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发展建设、环境卫生等及长江和珠江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该研究得出,贵州受地理环境限制,天然耕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十分有限;现今工业化进程的稳步进行,城乡环保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人口的增加已成为影响贵州农村面源污染的关键因素。
金林孙荣国陈卓李鹏武
关键词:面源污染污染治理技术
玉米酒糟对铅的吸附特征研究
2021年
采用玉米酒糟为吸附剂,以其添加量、溶液pH、Pb^(2+)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为影响因素,研究玉米酒糟对水中铅吸附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随玉米酒糟用量增加,吸附量下降;随Pb^(2+)初始浓度的增加、溶液pH的升高、吸附时间的延长以及温度的升高,玉米酒糟对铅的吸附量增加;动力学分析发现,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平衡吸附量(q_(e)=41.49 mg/g)与实际平衡吸附量(q_(e)=41.69 mg/g)较为接近;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玉米酒糟对Pb^(2+)的吸附;热力学计算参数结果显示△G>0、△H>0、△S>0,表明玉米酒糟对铅的吸附为非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玉米酒糟表面的羟基、羧基、羰基可通过表面官能团络合作用吸附Pb^(2+);玉米酒糟对铅的吸附机制包含物理吸附、络合作用、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
代光倩范丽孙荣国顾会刘朝淑
关键词:玉米酒糟动力学热力学
水华束丝藻和铜绿微囊藻对水中甲基汞的吸附特征及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探究了活、死水华束丝藻和铜绿微囊藻对水中甲基汞(MeHg)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和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当MeHg浓度为100 ng/L时,活、死水华束丝藻能吸附水中99.2%和90.9%的MeHg,平衡吸附量分别为9.9×10^-2ng/(10^8cells)和9.1×10^-2ng/(10^8cells),活、死铜绿微囊藻能吸附水中98.5%和94.0%的MeHg,平衡吸附量分别为9.9×10^-2ng/(10^8cells)和9.4×10^-2ng/(10^8cells);两种藻对MeHg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活水华束丝藻和活、死铜绿微囊藻对MeHg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死水华束丝藻对MeHg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模型;对藻细胞结构进行表征,发现活藻和死藻对MeHg的吸附在细胞表面均呈现为生物快速吸附过程,活藻还呈现为生物慢速富集过程,故活藻对MeHg的吸附率高于死藻。
刘朝淑莫雅斐孙荣国张玉涛
关键词:水藻甲基汞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型
南京市大气PM2.5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在源区贡献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对2017年南京市区7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点的PM2.5质量浓度ρ(PM2.5)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克里金(Kringing)空间插值法、气流运动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了四季大气中ρ(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来源。结果显示,四季大气中ρ(PM2.5)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65.54 μg/m^3)、春季(41.70 μg/m^3)、秋季(35.18 μg/m^3)和夏季(23.56 μg/m^3),秦淮区四季大气中ρ(PM2.5)均最高。春季南京大气中ρ(PM2.5)易受黄海海岸和北方大陆性输送气流的影响,来自黄海方向的气流轨迹2贡献比例达51.65%,对应的ρ(PM2.5)为50.91 μg/m3;夏季南京大气中ρ(PM2.5)主要受江苏、东部海洋和南部沿海城市输送气流的影响,其中源自江苏的气流轨迹1对南京大气PM2.5贡献比例最大(33.64%),气流轨迹对应的ρ(PM2.5)为35 μg/m^3;秋季南京大气中ρ(PM2.5)易受短距离的偏北气流影响,来自山西南部,河南中部、安徽中部的气流轨迹5对应的ρ(PM2.5)最高,出现概率(21.11%)和贡献比例(27.81%)均较高;冬季南京大气中ρ(PM2.5)主要受北方大陆性输送气流影响,来自俄罗斯、蒙古国东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山东中部的长距离气流轨迹4对应的ρ(PM2.5)最高,达109.8 μg/m^3,其贡献比例为26.86%。PSCF和CWT分析发现,安徽、山东、浙江与江苏交界和黄海海岸是影响南京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潜在源区,此外,湖北、北京、天津以及渤海海岸也是南京大气PM2.5的潜在源区。
高月孙荣国陈卓臧庆大
关键词:PM2.5轨迹聚类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区土壤氮磷的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在三峡库区干流段忠县石宝寨与支流段汝溪河涂井设置固定采样点,研究1年内不同月份、不同高程出露表层土壤氮、磷含量随水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流石宝寨点(未淹区/消落区)土壤中全氮、全磷年均含量分别为(0.68/0.74)、(0.56/0.54)g·kg-1,而支流涂井点为(0.67/0.80)、(0.52/0.65)g·kg-1,其中,干支流采样点消落区全氮含量在7月累积量最明显,全磷含量在9月最高;相应干流采样点的速效氮、速效磷年均含量分别为(39.81/40.42)、(11.75/14.22)mg·kg-1,而支流采样点为(35.63/48.89)、(6.72/7.68)mg·kg-1,其中,干支流采样点消落区速效氮含量在9月累积量最明显,速效磷含量在7月最高,与相应全量特征不同.可见,消落区土壤氮磷全量高,其相应速效态含量未必高.较于未淹区,干流石宝寨与支流涂井消落区土壤氮磷含量在落干期间均表现出一定的积累,且涂井点的累积量明显高于石宝寨点,待水位上涨时,汝溪河的潜在富营养化风险更大.
李楚娴张金洋王定勇余亚伟孙荣国张成李强
关键词:三峡库区土壤
铅锌矿渣中汞的渗滤特性及其在稻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特征被引量:8
2022年
关于雨水淋溶作用下铅锌矿渣中汞的渗滤特性及其在稻田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铅锌矿渣和未受污染的稻田土壤构建微宇宙环境系统,探究其相关特性/征。结果表明,渗滤液中汞的浓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渗滤液中汞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一级动力学方程和DoseResp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汞的渗滤过程;在矿渣影响下,不同深度稻田土壤中汞的浓度均显著增加,且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升高的规律,0~8、8~15和15~20 cm土壤中汞的垂向迁移速率分别为8.8×10^(-4)~2.2×10^(-3)、2.3×10^(-4)~4.1×10^(-4)和3.0×10^(-7)~8.1×10^(-5) mg/(kg·cm·d);在矿渣影响下,土壤中残渣态汞的比例下降,其余形态汞的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说明在铅锌矿渣影响下稻田土壤汞的生态风险升高。研究结果可为铅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研究基础。
孙荣国范丽杨阳
关键词:铅锌矿渗滤稻田
长寿湖水体甲基汞光化学降解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为明确长寿湖水体甲基汞(MMHg)光化学降解特征,采用硼硅玻璃瓶对水样进行原位培养,探讨了长寿湖水体MMHg光化学降解的季节差异性及垂直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波段光波对MMHg光化学降解反应的贡献,并估算了MMHg光化学降解的通量.结果发现,在光的作用下,长寿湖水体表层MMHg会发生明显的降解反应,未发现明显的净甲基化结果.在水体表层,夏季MMHg光化学降解速率最快((6.10±0.38)×10-3E^(-1)·m^2),其次为春季((4.90±0.24)×10-3E^(-1)·m2),秋冬季节的降解速率较低,分别为(3.10±0.19)×10-3E^(-1)·m^2和(2.60±0.12)×10-3E^(-1)·m^2;UV-A、UV-B和可见光(PAR)对表层水体MMHg光化学降解反应的贡献分别为49%~52%、21%~31%和21%~34%.MMHg光化学降解速率随水深增加而逐步衰减,其中,UV-B引发的光化学降解反应速率衰减最快,其次为UV-A.对整个水体而言,PAR对MMHg光化学降解的贡献最大(67%~77%),其次为UV-A(25%~31%),UV-B的贡献最小(4.3%~8.1%).夏、秋、冬和春4个季节的MMHg日降解通量分别为7.2、0.73、1.1和5.9 ng·m-2·d^(-1),年降解通量估算为1.5μg·m-2·a^(-1).可见,长寿湖水体MMHg光化学降解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水深剖面变化特征,不同波段光波对降解反应的贡献有较大的差异.
孙荣国张成王定勇
关键词:甲基汞光化学降解速率通量
秸秆-膨润土-PAM改良材料对沙质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为改善沙质土壤团粒结构,以重庆市分布面积较大的冷沙黄泥为研究对象,将作物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按一定比例配制后作为改良材料,研究秸秆改良材料种类、改良材料剂量与配比、土培时间等因素对改良材料改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改良材料可以增加沙质土壤1~5 mm团聚体的含量,不同秸秆改良材料改良效果不同,且随着改良材料剂量、PAM含量(〈2%)的增加、土培时间(〈60 d)的延长,沙质土壤1~5 mm团聚体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添加麦秆改良材料(添加量为10 g/kg土,配方中PAM含量为2%)的土样,在培养60 d后,1~5 mm团聚体含量为45.1%,为CK的2.12倍,自然条件下的1.9倍,对沙质土壤团粒结构改良效果最为明显。可见,秸秆改良材料可以改善沙质土壤团粒结构。
孙荣国韦武思马明李佳佳石孝均张玉涛王定勇
关键词:沙质土壤团粒结构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