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斌

作品数:64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0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6篇哲学宗教
  • 7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艺术
  • 8篇主义
  • 7篇社会
  • 7篇阿多诺
  • 5篇美学
  • 4篇圆偏振
  • 4篇圆偏振光
  • 4篇证法
  • 4篇偏振
  • 4篇偏振光
  • 4篇普罗米修斯
  • 4篇椭圆偏振
  • 4篇椭圆偏振光
  • 4篇美学思想
  • 4篇光谱
  • 4篇辩证
  • 4篇辩证法
  • 3篇当代美学
  • 3篇游戏
  • 3篇欲求

机构

  • 64篇复旦大学
  • 26篇上海大学

作者

  • 64篇孙斌
  • 29篇张艳芬
  • 5篇陈良尧
  • 5篇王松有
  • 5篇郑玉祥
  • 3篇章滨云
  • 3篇邹晓静
  • 3篇李晶
  • 3篇杨月梅
  • 3篇张荣君
  • 2篇周鹏
  • 2篇陈岳瑞
  • 2篇孔宇菲
  • 2篇赵阳
  • 2篇韩涛
  • 2篇徐琮辉
  • 1篇刘涛
  • 1篇刘荔
  • 1篇周玉敏
  • 1篇陈缨

传媒

  • 10篇当代国外马克...
  • 4篇现代哲学
  • 3篇复旦学报(社...
  • 2篇浙江学刊
  • 2篇中国卫生事业...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苏州铁道师范...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巢湖师专学报

年份

  • 6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于交换社会的逃脱在何种程度上是可能的——从阿多诺哲学出发的一个考察
2018年
在由交换关系所统治的社会中,作为交换原则的同一性把有差别的东西还原为抽象的量,由此必然带来社会的物化。社会如果要继续再生产出它的成员的生命,就必须超越交换的概念。阿多诺关于艺术乃是社会的社会性反题这个判断正意味着对交换的概念的超越,即对交换社会的逃脱。一方面,艺术凭借它对社会的反对而变成社会性的,另一方面,社会在它最远离社会的艺术作品中最强烈地活跃着。作为结果,质的方面由于对交换的超越而得到恢复,事物成为不可替代的,而幸福毫无例外地系于不可替代东西。但是,阿多诺又指出,艺术是永远被打破的对幸福的允诺,艺术作品使人想起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在被救赎的世界中,一切都如其所是,可是一切又全然有别。
孙斌张艳芬
关键词:艺术社会
媒体时代的社会评价话语被引量:2
2007年
当前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媒体时代。从社会评价话语与媒体信息的联系出发,可揭示出构建社会评价话语需要克服的一个重大问题:信息不对称。社会评价话语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物和人自身在内的一切都是在社会话语中得到评价并从而得到规定的。在社会评价话语后面,不存在着一个脱离评价活动的抽象社会。
张艳芬孙斌
关键词:媒体
适应于资本主义的心理学条件:对阿多诺运用精神分析的一个批判
本文试图从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新特点入手来探讨阿多诺对精神分析学说的使用。阿多诺从弗洛伊德的相关思想出发,考察了权威的去人格化的问题,即权威向匿名社会力量的变迁。由此阿多诺表明,对于父权制的历史超越并不能通向个人和社会的解...
斯蒂芬·哈伯孙斌
关键词:异化资本主义
文献传递
守护夜空的星座——从阿多诺的视野看一段美学问题史
该文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批判地通过阿多诺的视野来考察一段美学的问题史.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经过德国古典时期,再到当代,一直有这样一条线索,即,以美学为契机和动力来进行自我改造和自我更新.如果以此作为整个西方美学...
孙斌
关键词:阿多诺艺术反艺术
自我与超越──从胡塞尔自我观到马克思对象性活动
2000年
胡塞尔自我现在论述方式上、逻辑上及实际理论建构中都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这证明任何自我只可能是与世界关涉的自我。但自我在世界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实体化,而实体化自我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普遍危机,因而自我之超越成为必然趋势。自我超越的可能途径只能是回到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
王礼平孙斌
关键词:胡塞尔自我自我超越意向性对象性活动
全文增补中
上海市“再就业工程”调研报告被引量:5
1997年
孙斌刘涛崔久强刘荔周玉敏
关键词:再就业工程下岗职工劳动力市场下岗人员隐性就业下岗工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展战略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一所具有76年悠久历史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医疗的市场化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医疗需求的多样...
孙斌
文献传递
经验在信息时代的贫乏及其出路——以本雅明思想为线索的一个考察被引量:2
2020年
经验产生于记忆,可是,如果记忆的作用是精确再现过去以便为形成知识作出准备,那么能迅速提供信息的现代技术就使这样的记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于是,记忆同精确再现的功能拆离出来,并以故事的形式使经验的交流和相传得以成为可能。可是,讲故事的艺术在信息这种新的传播形式的挑战下正在走向它的尽头。信息运作的实质在于即时性。这甚至导致了印象和观念之间区分的取消,因为即时信息使一切知觉都成为了强烈而生动的印象。然而,恰恰是印象的过于强烈和生动使得它突破了意识的防护机制,从而作为震惊作用于无意识的层面。震惊印象成为有力而持久的非意愿记忆的组成部分,它打破了信息的即时性以及建基于其上的对事物的透彻说明。不过,试图将私密而迷人的经验加以概念化的非意愿记忆是一种本领,它归属于讲故事的艺术。在讲故事的艺术走向尽头之后,必须考虑震惊印象的另外的形式。这就是电影。电影无法中止经验的贬值或贫乏,但它使这种贫乏变得复杂了。
孙斌张艳芬
关键词:记忆故事
艺术:物之守护——对这个时代中“物”的思考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试图对这个时代中“物”的状况进行一个考察。首先从消费的层面切入。消费一方面使得上手之物变成现成在手之物,另一方面使得实用性被主题化。作为结果,物被归结到实用性。接着将这一问题追问至概念对物的把握,这种把握在于主体将概念放入物之中。作为结果,物成了概念。最后,探讨了艺术。艺术作为我们与物遭遇的另一种方式,它具有去主体和让呈现两个向度,由此,艺术守护了物,并让物呈现。
孙斌
关键词:艺术
从叙述的没落到电影的兴起:对本雅明美学思想的一个考察
2013年
本文试图对本雅明在叙述和电影上的美学思考进行一个追踪性的考察。随着资产阶级的完全统治,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即信息出场了。文字和书籍由此而面临混乱和野蛮。与文字和书籍密切相关的叙述也遭受着相同的命运。信息与叙述的不同在于:前者只活在一个瞬间,后者并不耗尽自己。由于叙述被信息取代,所传播的就只是信息,而不再是得到叙述的经验。经验衰退到前所未有的贫乏之中。一种新的野蛮出现了。人类遗产被极大贬值以获取"当前"的硬币。在电影中,一切都被拉近为"当前",这跟大众对"拉得更近"的狂热欲求有关。今天每个人都有让把自己拍成电影的要求。作为结果,一方面,守护着远近关系的光韵被取消了,另一方面,大众沦为了街上无定形的一群行人。
孙斌张艳芬
关键词:电影本雅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