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志为

作品数:138 被引量:309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手术
  • 29篇腹腔
  • 28篇切除
  • 28篇腹腔镜
  • 19篇切除术
  • 16篇单孔
  • 15篇单孔腹腔镜
  • 14篇胆囊
  • 14篇术后
  • 14篇外科
  • 14篇内镜
  • 13篇胆道
  • 13篇胆管
  • 13篇肝移植
  • 12篇肝脏
  • 11篇肿瘤
  • 9篇胰腺
  • 9篇引流
  • 9篇十二指肠
  • 7篇肝癌

机构

  • 125篇云南省第一人...
  • 7篇昆明医学院
  • 7篇昆明理工大学
  • 7篇昆明医科大学
  • 6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大理大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云南省中医中...
  • 1篇昆明市第二人...

作者

  • 134篇孙志为
  • 71篇莫一我
  • 49篇唐建中
  • 45篇金焰
  • 29篇张新俊
  • 24篇董坤
  • 24篇朱秀芳
  • 20篇王峻峰
  • 20篇费振浩
  • 19篇李星逾
  • 17篇乔欧
  • 17篇王彦坤
  • 15篇孟春城
  • 15篇王军
  • 14篇刘玉明
  • 13篇傅德庄
  • 13篇付德庄
  • 12篇乔鸥
  • 11篇王晓云
  • 11篇康杜甫

传媒

  • 15篇云南医药
  • 10篇中国内镜杂志
  • 9篇世界今日医学...
  • 7篇中国普外基础...
  • 7篇中国误诊学杂...
  • 6篇肝胆外科杂志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3篇消化外科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3篇2005
  • 8篇2004
  • 9篇2003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2例处理体会
2013年
目的探讨各种复杂类型胆囊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方法。方法本组62例复杂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完成56例,6例中转开腹。结果 Mirizzi综合征I型3例全部中转;胆囊管汇入胆总管过低1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共同一侧壁并行约2cm 1例,右肝管汇入胆囊管1例,均中转开腹;LC术成功56例,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熟悉胆囊管及胆囊三角区内引外胆管结构的特点,细致解剖胆囊三角区,辨清肝总管、胆总管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复杂型LC手术成功的关键。
唐建中孙志为费振浩康杜甫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
十二指肠憩室内镜下医用胶填塞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2001年
目的 寻找一种可永久性封闭和粘缩憩室、增强薄弱肠壁强度、阻断憩室所致胆胰液排泄异常和十二指肠梗阻、符合解剖生理、效果确切、并发症少、费用低、技术不复杂且易于推广的憩室治疗新方法。方法 在兔的十二指肠制作“人工憩室”,用十二指肠镜将不同的医用胶注射到憩室,观察医用胶对憩室的粘闭效果,同时,采用医用胶对5例十二指肠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医用胶粘合力大小依次是:V2胃胶=TH拴塞胶>OB肠吻合胶>ZT粘涂胶>倍特生物蛋白胶。生物蛋白胶(纤维蛋白胶)的作用以“充填”为主;快速医用胶的作用以“粘闭”为主。医用胶与“人工憩室”内壁和边缘粘膜的相融性或适应性:光镜下早期效果较差,可见粘膜坏死,粘膜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医用胶成黑色块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粘膜的坏死被吸收,医用胶逐渐被粘膜下组织的吞噬细胞吞噬吸收,块状胶变小,继而逐渐消失,粘膜下由吞噬细胞吞噬的点状医用胶由逐渐增多到逐渐吸收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渐增多,纤维组织增生,最后“人工憩室”由纤维疤痕组织代替。本组5例十二指肠憩室经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无腹痛、黄疸、胰腺炎、出血、穿孔等特殊症状和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比医用胶的粘合力大小和对组织的相容性,选出了V2胃胶和TH胶是粘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较理想的医用胶,对乳头周围型憩室纤难蛋白胶也可使用。内镜十二指肠憩室的医用胶填塞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效果良好、可首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孙志为莫一我刘玉明付德庄金焰陈天星朱秀芳董坤王晓云唐建中
关键词:医用胶十二指肠憩室粘膜生物蛋白胶粘合力
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附8例报告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23月内为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例,肝癌1例,酒精性硬化1例,化疗后中毒性肝炎致肝硬化1例,原发件胆汁性肝硬化3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1例手术后32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存活7例(87.5%),随访期间7例病人均存活,现存活7例(87.5%),生存时间最长1例已23个月。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并肾衰竭1例;腹腔内出血胆瘘致腹膜炎1例。结论 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肝切除术中,有效的预防减少出血及其它手术并发症,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长期生存的关键。
莫一我傅德庄孙志为王彦坤刘玉明董坤唐建中金焰朱秀芳王晓云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背驮式肝移植终末期肝病
常规器械下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左叶切除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微创化是现代外科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微创外科并未改变外科学的本质,但使外科手术理念不断转变。腹腔镜技术作为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外科的各个分支,尤其在肝脏外科。近年来肝脏外科腹腔镜技术得到了大胆的尝试和拓展。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院肝胆外科于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完成28例常规器械下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唐建中孙志为莫一我费振浩康杜甫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
自体CIK细胞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消化系统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5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均给予自体CIK细胞及胸腺素α1治疗。结果本组治疗后,死亡6例,其余患者血清CD3、CD4、CD8、CD5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而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后腹胀、腹痛缓解42例,睡眠改善36例,食欲好转、体质量增加28例。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李星逾孙志为莫一我
关键词:杀伤细胞胸腺素Α1
肝硬化门脉高压并胆石症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
2000年
张新俊孙志为王晓云王军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胆结石围手术期
胆道镜应用对肝胆胰术式选择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分析胆道镜检查在肝胆胰疾患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4 ̄2004年收集术中或联合术后应用胆道镜治疗肝胆胰疾患227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1966例肝胆管胆石患者胆道残留结石率从34.5%降至9.6%;82例术中胆道镜发现合并胆管狭窄,其中45例肝胆管膜状狭窄者在胆道镜指导下实施了有效扩张治疗;胆总管下段梗阻患者中224例肿瘤依据形态学检查,结合术中扪诊及活检组织学检查得到确诊,并采取了相应的手术方式。结论胆道镜的应用有利于肝胆胰疾患术式的选择,可使一些较为复杂的胆道手术变得简单易行;对术前未能确诊的病变可以达到明确诊断并指导选择合理的术式。
张新俊孙志为王峻峰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术式选择胆管疾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4例原因分析
2013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胆管损伤后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例LC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胆管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发现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4例及时发现并处理治愈后出院。结论:LC手术是具有潜在风险的手术,慎重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紧贴胆囊颈解剖,遵循"不轻易断管"[1]及"解剖Calot的前后三角",预防胆管的损伤。
唐建中孙志为费振浩康杜甫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管损伤
改良内镜鼻胆管负压引流治疗手术后胆瘘
2000年
我院用改良内镜鼻胆管引流(MENBD)治疗6例术后持续胆瘘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孙志为付德庄莫一我金焰朱秀芳张新俊乔欧
关键词:胆瘘内镜鼻胆管负压引流
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消化系恶性肿瘤6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日达仙)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5例消化系肿瘤患者均给予自体CIK细胞及日达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D分子及患者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降低,CD分子升高,除8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日达仙治疗消化系肿瘤安全有效。
李星逾孙志为董虹董坤王欣莫一我
关键词:CIK细胞胸腺肽Α-1恶性肿瘤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