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品

作品数:42 被引量:236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多态
  • 17篇基因
  • 11篇多态性
  • 10篇中毒
  • 10篇基因多态性
  • 10篇苯中毒
  • 9篇细胞
  • 9篇慢性
  • 9篇慢性苯中毒
  • 7篇易感
  • 6篇乙烯
  • 6篇易感性
  • 6篇
  • 5篇氯乙烯
  • 4篇单核
  • 4篇单核苷酸
  • 4篇单核苷酸多态
  • 4篇微核
  • 4篇核苷
  • 4篇核苷酸

机构

  • 42篇复旦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上海氯碱化工...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化工职...
  • 2篇安徽省芜湖市...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山东省职业卫...
  • 1篇芜湖市疾病预...

作者

  • 42篇孙品
  • 34篇夏昭林
  • 13篇张忠彬
  • 11篇王威
  • 10篇仇玉兰
  • 10篇金锡鹏
  • 10篇吴芬
  • 9篇万俊香
  • 5篇冯楠楠
  • 5篇刘静
  • 4篇孙原
  • 4篇缪文彬
  • 4篇周莉芳
  • 4篇焦洁
  • 3篇吕建萍
  • 3篇程周祥
  • 3篇金如锋
  • 3篇叶云杰
  • 3篇曲亚斌
  • 2篇顾寿永

传媒

  • 8篇中华劳动卫生...
  • 6篇工业卫生与职...
  • 5篇职业卫生与应...
  • 3篇卫生研究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6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AS和FASL基因多态性与矽肺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FAS和FASL基因多态性与矿工矽肺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183例男性矽肺患者为病例组,111例无矽肺的男性接尘矿工为对照组,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职业史,收集现场粉尘浓度资料,估算工人既往累积总粉尘接触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FAS-1377、FAS-670及FASL-844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多态性与矽肺患病及矽肺期别的关系,基因间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单倍型。结果FAS-1377、FAS-670及FASL-844各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别矽肺患者中FAS-1377、FAS-670及FASL-844位点多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FAS-1377G/-670G单倍型分布频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多态间、基因多态与累积总粉尘接触量以及基因多态与吸烟状况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1377、FAS-670及FASL-844多态性在矽肺发病的遗传易感性中不起主要作用。单倍型FAS-1377G/-670G可能是矽肺发生的易感性标记。
吴芬曲亚斌孙品冀芳仇玉兰缪文彬王威金如锋夏昭林
关键词:矽肺疾病易感性
纳米产业发展呼唤职业安全与卫生标准体系被引量:1
2007年
王威孙品仇玉兰吴芬缪文彬夏昭林
关键词:职业安全与卫生
APE1基因和ADPRT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l)和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APDRT)的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15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152名接触苯而无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创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检测技术(CRS-RFLP)检测APE1基因Asp148Glu位点和ADPRT基因Val762Ala位点的多态性。结果APE1 Asp148Glu多态与ADPRT Val762Ala多态的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PE1 Asp148Glu Asp/Asp基因型的饮酒个体比携带该基因型的不饮酒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升高(OR=4.13,95%CI:1.07~15.85,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对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修饰作用(OR=0.33,95%CI:0.14~0.75,P=0.01)。结论APE1 Asp148Glu和ADPRT Val762Ala位点多态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没有关系。饮酒与APE1 Asp148Glu多态可能存在联合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孙品张忠彬万俊香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苯中毒基因多态性
MPO、NQO1、GSTP1和UGT1A6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MPO、NQO1、GSTP1和UGT1A6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68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268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TaqManPCR分析技术判定MPO(rs7208693),NQO1(rs1800566),GSTP1(rs947894)和UGT1A6(rs6759892,rs1105879,rs4124874,rs3755319,rs887829和rs4148323)基因型。结果携带GSTP1基因rs947894G等位基因个体患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比AA基因型个体降低0.657倍(95%CI0.434~0.994,P=0.046);携带MPO基因rs7208693A等位基因人群中,UGT1A6 rs6759892 G等位基因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TT基因型的2.702倍(P=0.024),UGT1 A6 rs1105879 C等位基因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TT型的2.619倍(P=0.035)。在饮酒人群中,携带NQO1基因rs1800566 TT基因型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较携带CC和CT基因型个体增加9.000倍(95%CI,1.460~55.478,P=0.021);在吸烟人群中,带NQO1基因rs1800566TT基因型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较携带CC和CT基因型个体增加7.000倍(95%CI,1.555~31.575,P=0.012)。单倍型分析显示,本人群携带UGT1A6基因TACGGG单倍型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是携带TAATGG单倍型个体的1.446倍(OR=1.446,95%CI,1.005~2.080,P=0.046)。结论同时携带MPO基因rs7208693 A和UGT1A6基因rs6759892 G或rs1105879 C等位基因型个体对苯中毒易感;携带NQO1基因rs1800566 TT基因型且同时吸烟或饮酒的个体对苯中毒易感;携带UGT1A6基因TAATGG单倍型个体可增加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GSTP1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孙品张忠彬万俊香邵敏华卢大儒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苯中毒单核苷酸多态
尿样中氢醌和邻苯二酚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测定尿样中苯代谢物氢醌和邻苯二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HPLC-ECD)。方法采用ODS柱,流动相为pH 5.84缓冲液(0.01 mol/L柠檬酸三钠和0.01 mol/L磷酸氢二钠:乙腈(V/V)=850:150的溶液,流速1.0 ml/min;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复核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氢醌和邻苯二酚线性范围分别为1.25~100.20 ng/ml和2.50~125.20 ng/ml,氢醌和邻苯二酚回收率分别为92.3%~102.4%和90.6%~106.2%,氢醌和邻苯二酚检出限的为0.05 ng/ml。结论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尿样中苯代谢物氢醌和邻苯二酚的检测。
邬春华郑力行孙品夏昭林
关键词:电化学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XPD的基因多态性与个体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15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15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XPDc.199、XPDc.201、XPDc.312和XPDc.751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未检测到XPDc.199、XPDc.201位点的突变基因型;与携带XPDc.312Asp/Asp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调整性别、工龄和暴露强度后,携带XPDc.312Asp/Asn+Asn/Asn基因型的个体的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ORadj=0.59,95%CI=0.35~0.99,χ2=3.99,P<0.05),在低强度苯接触组,该突变基因型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ORadj=0.15,95%CI=0.04~0.51,χ2=8.93,P<0.01)。结论XPDAsp312Asn基因多态可能与个体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的改变有关。
李岩张忠彬孙品万俊香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苯中毒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基因多态性
汽修厂职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及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汽车修理厂职工职业卫生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维修工人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和健康状况,为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和提高汽修工人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118名汽修厂职工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实地考察汽修厂、查阅职业卫生档案了解汽修厂企业基本情况、工艺流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种类及分布和职业卫生情况。结果 93.2%的职工学历为高中及中专以下,83.1%的职工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知晓工作岗位上存在的职业危害的有53人,知晓率为49.9%;知晓相应防护用品的有106人,知晓率为89.8%;不同年龄、工龄、文化水平和收入组间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5.6%的汽修职工通过培训等传统方式获得职业卫生知识,40.7%通过网络、电视等新兴方式获取。104人上岗前参加过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率为88.1%;108人在岗期间参加过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率为91.5%。结论汽修职工具备一定职业卫生知识和良好的职业卫生习惯,但不能明确岗位上存在的职业危害和相应的个体防护措施。
郑文丽吴玉霞常帅孙品
关键词:职业卫生知晓率
调查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对流感认知和疫苗接种情况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流感认知程度和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上海市闵行、徐汇、浦东和普陀4个区工厂中进行配额采样,随机调查了2371名外来务工人员。了解他们的流感认知情况和疫苗接种率,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和工厂规模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流感认知较高者(答对题>50%以上)仅占总人数的2.1%,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4.4%;年龄(OR=1.049,95%CI=1.015~1.083)和文化程度(OR=1.935,95%CI=1.274~2.938)对流感的整体认知程度有影响;年龄(OR=0.964,95%CI=0.952~0.975)和工厂规模(OR=1.192,95%CI=1.087~1.308)对疫苗接种率有影响,P均<0.001。未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人不知道有流感疫苗。结论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对流感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疫苗接种率较低,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流感等传染病知识教育与宣传,以提高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水平。
周莉芳朱鸣嘉孙原孙品胡嘉吴芬郑颖佳夏昭林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疫苗接种影响因素
氯乙烯致DNA损伤与DNA修复基因甲基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氯乙烯职业接触的早期效应DNA损伤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氯乙烯接触工人按淋巴细胞双核微核数分为DNA损伤组(72例)和非损伤组(43例),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法检测修复基因的甲基化。结果hMLH1基因在DNA损伤组和非损伤组均未检测到甲基化,MGMT基因在DNA非损伤组未检测到甲基化,在DNA损伤组MGMT发生甲基化频率为6.9%(5/72)。结论在氯乙烯致DNA损伤阶段,可检出MGMT基因甲基化异常。
刘静王威仇玉兰孙品缪文斌吴芬夏昭林
关键词:氯乙烯DNA损伤MGMTHMLH1
EPHX1基因及EPHX2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EPHX1基因及EPHX2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68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268名接触苯而无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TaqMan PCR分析技术检测EPHX1基因rs2854451、rs3738047、rs2234922和rs1051741及EPHX2基因rs75114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结果在携带EPHX1rs373804GG基因型个体中,同时携带EPHX1rs2234922G等位基因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P=0.02),而在携带EPHX1rs2234922AA基因型个体中,同时携带EPHX2rs751141A等位基因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升高(P=0.03);饮酒与EPHX1基因rs1051741多态(2χH=5.28,P=0.02)或rs2234922多态(2χH=6.71,P=0.01)存在联合作用,在饮酒人群中携带突变型个体较野生纯合型苯中毒发病危险性降低(P=0.04和P<0.01);EPHX1基因单倍型分析显示,携带AGAC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2个体或GAGT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4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增高(P<0.001),而携带GGGT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6个体或AAGT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10个体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降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对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修饰作用(OR=0.313,95%CI:0.123-0.794,P=0.015)。结论EPHX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慢性苯中毒发生危险性相关,而EPHX2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孙品张忠彬吴芬万俊香金锡鹏夏昭林
关键词:苯中毒单核苷酸多态单倍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