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祥儒

作品数:52 被引量:49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测深
  • 17篇地电
  • 17篇大地电磁
  • 16篇电磁测深
  • 16篇磁测
  • 14篇电性
  • 14篇大地电磁测深
  • 12篇电性结构
  • 12篇青藏
  • 12篇青藏高原
  • 9篇岩石
  • 8篇岩石圈
  • 6篇地壳
  • 6篇地球物理
  • 6篇电阻率
  • 5篇青藏高原东部
  • 5篇概率成像
  • 4篇地质
  • 4篇电流
  • 4篇层析成像

机构

  • 52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地质矿产部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作者

  • 52篇孔祥儒
  • 22篇马晓冰
  • 18篇闫永利
  • 9篇白登海
  • 7篇张建军
  • 6篇刘宏兵
  • 5篇赵永贵
  • 5篇王谦身
  • 4篇刘士杰
  • 4篇熊绍柏
  • 3篇陈赟
  • 3篇刘美
  • 3篇肖鹏飞
  • 3篇李鑫
  • 2篇底青云
  • 2篇张丽
  • 2篇白武明
  • 2篇高立兵
  • 2篇柳江琳
  • 2篇滕吉文

传媒

  • 1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南极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地震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第8届中国国...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1991年中...
  • 1篇1993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6篇2001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4
  • 5篇1993
  • 1篇199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地电磁观测揭示青藏高原东部存在两条地壳物质流被引量:19
2011年
本研究通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及周围地区连续6年的大地电磁观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初步认识。结果发现,在青藏高原东部存在两条巨大的中下地壳低阻异常带,理论计算显示这是两条中下地壳的弱物质流:一条从拉萨地块沿雅鲁藏布缝合带向东延伸,环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向南转折,最后通过腾冲火山;另一条从羌塘地体沿金沙江-鲜水河断裂带向东延伸,在四川盆地西缘向南转折,最后通过小江断裂和红河断裂之间的川滇菱形块体。本项研究认为,青藏高原深部以两个地壳弱物质流的快速塑性变形为主,上地壳则以块体的走滑变形为主。该模型将有助于对青藏高原动力学的定量研究以及对高原东部和滇川西部地区地震活动机制的分析。
白登海腾吉文马晓冰孔祥儒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大地电磁
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电性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电性研究是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组成、运移及演化的重要手段,因而日益受到地球物理学界人士的青睐.本文从测量方法、设备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高温高压下电性研究的发展进程,探讨了高温高压下电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柳江琳白武明孔祥儒
关键词:高温高压电性岩石地球深部物质
电磁感应研究的进展与展望被引量:9
1992年
最近几年国内外电磁感应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迅速发展:国际和区域合作大尺度电磁感应研究;海洋电磁测深;能源、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等应用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数据采集系统.
孔祥儒
关键词:电磁感应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地壳电性结构特征被引量:44
2005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非线性共轭梯度算法(NLCG)进行二维TE、TM模式联合反演,得到研究地区的地壳电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的中下地壳内普遍存在高导层,其成因一般为部分熔融,其中在羌塘中部地壳内的局部高导异常主要受流体的影响.
马晓冰孔祥儒刘宏兵闫永利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地电磁测深地壳电性结构
鄂尔多斯地块深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反应出鄂尔多斯地块岩石圈并不是一个具有深根的完整的刚性块体,尤其在鄂尔多斯北部以及河套地堑发现有大范围的下地壳-上地幔低速低阻物质,如果这一情况属实,那么人们对鄂尔多斯地块的认识将发生大的变化.为此,我们在华北克拉通西部布设了一条穿过鄂尔多斯地块、河套地堑和阴山造山带的南北向大地电磁剖面,试图通过深部电性结构的探测提供更多信息.该剖面全长约850 km,共布设54个宽频测点和17个长周期测点.二维和三维反演结果均表明:鄂尔多斯地块内部以38°N为界,南部和北部电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鄂尔多斯地块南部地壳至上地幔150 km深度范围内整体表现为高阻,具有刚性克拉通的特征;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到河套地堑之间下地壳出现低阻层,特别是鄂尔多斯北端与河套地堑接壤地段,深部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下地壳-上地幔低阻异常体,该异常体从河套地堑开始,横向上向南延伸到鄂尔多斯地块内部约200 km,纵向上从下地壳向下延伸到上地幔(约100 km深度).根据该异常体的空间特征,参考该区地震波低速异常体的分布,我们认为鄂尔多斯北部及河套地堑中下地壳到上地幔存在热物质,其原因与深部的构造活动有关(软流圈热物质上涌、侧向流动等),这一情况可能反映出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岩石圈深部正处于被改造(或者破坏)阶段,这对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与华北克拉通之间的深部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李晨晶白登海薛帅李鑫马晓冰闫永利孔祥儒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
电阻率层析成像观测的多次叠加概率成像
本文针对电阻率层析成像观测资料处理中计算量大、解释工作困难的问题,对电阻率层析成像观测的多次叠加概率成像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闫永利马晓冰赵永贵孔祥儒
关键词:地质勘探层析成像
文献传递
东南极普里兹湾海冰面地磁考察
1996年
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期间在中山站北部普里兹湾中面积约132km2的测区内进行了地磁测量,为日后的南极内陆考察作前期准备。磁测资料表明,这里有一个宽约5-8km、走向NW的磁异常,其幅度达500nT。磁异常可能是由深成岩浆的侵入体或富含磁铁矿的地质体引起的,磁源物体的埋深在海冰面以下0.3-2.0km。考察实践证明:只要经过充分准备,利用普里兹湾冬季冰封的有利条件,开展大范围的海冰面地球物理考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焦丞民孔祥儒刘成恕
关键词:地磁测量磁异常
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深部电性结构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分析了1992年12月长城站附近三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1s到4096s的低频信号数据),得出菲尔德斯半岛风谷断裂电性主轴为北东110°,半岛地壳厚度为22.3km,壳内含四个主要电性层,厚度分别为:1.3km,6.7km,1.2km和13.3km,其中上地壳为9.2km,下地壳为13.1km。
孔祥儒张建军焦承民
关键词:菲尔德斯半岛电磁测深电性结构
藏东、川西北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
EHS3D 的前期试验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壳岩石圈电阻率普遍偏低,常规大地电磁观测无法获得该区岩石圈完整的电性结构信息,须采用长周期大地电磁观测来获取周期达数万秒的有效信号。在藏东、川西北地区开展长周期大地电磁观测对于研究...
肖鹏飞白登海刘美马晓冰孔祥儒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长周期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文献传递
二次电流场多次叠加概率成像被引量:8
2008年
基于地下电流场的积分公式,离散化的二次电流场被分解为电性不连续界面上的一系列点电荷电场的代数和.单位正点电荷电场被引入作为空间扫描函数(SDS),积累电荷出现的概率(COP)函数定义为二次电流场与SDS的互相关.为对概率成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解释,提出了规范的积累电荷出现的概率(NCOP)函数.通过应用有限元算法对2D地电模型进行二次电流场合成,实现了二次电流场的多次叠加概率成像.结果表明对均匀半空间中赋存地质异常体的电性结构,概率成像方法对地下异常体的空间位置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闫永利赵永贵陈本池陈赟马晓冰孔祥儒
关键词:电阻率层析成像概率成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