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7 T MRI研究帕金森病(PD)病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与其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探讨采用7 T MRI测量的EPVS在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经临床确诊为PD的病人(PD组)14例,采用PD Hoehn-Yahr分期(H-Y分期)及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评估运动症状。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HC组)17例。2组均行7 T MRI检查,并在T_(2)WI和T_(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影像上分析半卵圆中心和基底节区EPVS,计数并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半卵圆中心和基底节区EPVS的数量、评分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PD病人半卵圆中心EPVS和基底节区EPVS评分及数量与运动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组的基底节区EPVS数量、半卵圆中心EPVS评分均高于HC组(均P<0.05)。PD病人的H-Y分期与基底节区EPVS数量呈正相关(r=0.242,P<0.001),其他运动症状评分与EPVS数量及评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7 T MRI上可见PD病人的EPVS比HC的多,且PD病人的运动症状与基底节区EPVS数量呈正相关,7 T MRI上测量的EPVS有可能作为PD的影像学标志物。
目的比较多参数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p C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 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方法比较39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进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头颅MR成像、MRA(MRA),DWI、3D p CASL(选取两个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time,PLD,PLD=1.5 s及PLD=2.5 s),DSC PWI。后处理获取3D p CASL的脑血流(CBF)图像和DSC PWI的Tmax图像。比较不同灌注方法与MRA及DWI结合法对于缺血病灶检出率和缺血面积。结果 TIA患者的缺血病灶检出率,3D p CASL(PLD1.5 s及PLD2.5 s)的CBF图像与DSC PWI Tmax对比无差异;3D p CASL(PLD1.5 s)的CBF图像对于缺血的检出率高于MRA结合DWI法;DSC PWI Tmax、3D p CASL(PLD2.5 s)CBF与MRA结合DWI法无差异。显示低灌注面积,3D p CASL(PLD1.5 s)的CBF图像显示的面积最大,其次是DSC PWI Tmax,而3D p CASL(PLD2.5 s)的CBF图像显示的低灌注面积最小。结论 3D p C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无创、快速、可重复性强,推荐作为临床可疑TIA患者的影像筛查手段,不同PLD的3D p CASL序列对于病灶的检出及缺血面积的显示有差异,选择较短PLD有可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