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霍乱
  • 3篇霍乱弧菌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分型
  • 2篇非O1群霍乱...
  • 1篇新菌型
  • 1篇血清型
  • 1篇血清诊断
  • 1篇中毒
  • 1篇食物
  • 1篇食物中毒
  • 1篇细菌性
  • 1篇细菌性食物
  • 1篇细菌性食物中...
  • 1篇流行菌株
  • 1篇菌型
  • 1篇菌株
  • 1篇弧菌
  • 1篇O139

机构

  • 5篇中国药品生物...
  • 2篇福建省卫生防...
  • 1篇广东省卫生防...
  • 1篇河南省卫生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姜方武
  • 4篇陈天寿
  • 3篇袁佩娜
  • 2篇陈拱立
  • 2篇田万红
  • 1篇王晓苹
  • 1篇陈亢川
  • 1篇罗建辉
  • 1篇莫美仪
  • 1篇许永炎
  • 1篇康国华
  • 1篇赵惠敏

传媒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89
  • 1篇19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株来自我国海南的O139霍乱弧菌与8株国外流行菌株特性比较被引量:3
1994年
一株由海南某地一名霍乱患者水样便中分离的O139霍乱弧菌,通过表型和遗传特性测定;并与来自印度等国家的8株O139霍乱流行菌株作比较,结果证实此海南菌株具有与国外O139流行菌株相同的特性;它属于HeibergI群,具O1群霍乱弧菌相同的生化特性,但对弧菌抑制剂(O/129)不敏感,它不能被O1群多价血清凝集,也不与其他型非O1群血清产生凝集。不能产生O1群霍乱弧菌的杀菌抗体。但携带与O1群霍乱弧菌同源性毒素(CT)基因,并能表达,在其培养物上清中可测到CT活性。
袁佩娜罗建辉许永炎姜方武
关键词:O139霍乱弧菌O1群霍乱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
非OI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系统的建立及我国发现之新菌型
陈天寿姜方武田万红袁佩娜康国华刘长
该项研究建立了我国非OI群霍乱弧菌血清的分型系统,发现了25个新血清型,并在21个省、市、自治区的几十个单位使用。结果证明,其分型率高,有83.79%的菌株可确定血清型,与国外分型系统的分型率基本一致,对我国腹泻病原食物...
关键词: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血清诊断霍乱弧菌
福建省非O-1群霍乱弧菌的血清型与致病性被引量:2
1989年
应用我国新近研制的VBO血清分型系统对福建省1979年和1985~1986年分离的148株非O—1群霍乱弧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并采用兔肠结扎法和乳鼠灌胃法对其中129株菌的致病性作了实验观察。血清的分型率为84.46%;菌株分为26个血清型;人源株以O_9、O_5,O_7、O_(13)、O_(10)、O_(11)型占优势;外环境株以O_9、O_(20)型较多。有5.89%的菌株在一种或二种致病性实验方法中呈阳性反应,证明具有致病性。人源株与外环境株在致病实验中的阳性反应率无显著差异。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可能有差异,但尚不能作出相关性的结论。
陈拱立王晓苹陈亢川陈天寿姜方武
关键词:血清型
我国首次分离到抗0/129非O1群霍乱弧菌被引量:4
1993年
1992年7月20日至9月底,天坛医院检验科肠道门诊化验室对991例急性腹泻患者致病性弧菌感染的病原学做了调查,从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致病性弧菌129株(13.11%)。其中,非01群霍乱弧菌68株(6.86%)、付溶血弧菌55株(5.55%)、溶藻弧菌3株(0.30%)、麦氏弧菌2株(0.20%)、河弧菌1株(0.10%)。还检出气单胞菌32株(3.22%)。更重要的是,还首次在我国分离到对弧菌抑制剂(0/129)有抗性的非01群霍乱弧菌6株(0.61%)。
赵惠敏陈天寿姜方武
关键词:霍乱弧菌
全文增补中
非OI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系统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报道了非OI群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系统的建立。应用这一分型系统对我国广东、福建及河南三省分离的549株菌进行血清学定型。菌株可分为55型。其中的优势型为VBO2、7及9。菌型的分布与分离地区有关。并发现有19个菌型是日本及美国分型系统所未包括的新菌型。血清的分型率为83.79%。对患者分离的菌株有较高的分型率。
陈天寿田万红姜方武袁佩娜莫美仪陈拱立周用直
关键词:血清学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