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小卫
作品数:
4
被引量:26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历史地理
文化科学
更多>>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文学
1篇
文化科学
1篇
历史地理
主题
3篇
文学
2篇
奥斯特
2篇
保罗·奥斯特
1篇
得主
1篇
英国作家
1篇
人物形象分析
1篇
人学
1篇
人学意义
1篇
萨特
1篇
他者
1篇
内向化
1篇
凝视
1篇
主体性
1篇
自我
1篇
文学创作
1篇
文学奖
1篇
文学评论
1篇
小说
1篇
小说创作
1篇
小说美学
机构
2篇
北京师范大学
2篇
西北大学
作者
4篇
姜小卫
传媒
1篇
外国文学动态
1篇
当代外国文学
1篇
西北大学学报...
1篇
渭南师专学报...
年份
1篇
2007
1篇
2006
1篇
2002
1篇
1998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卡夫卡小说美学管窥
被引量:1
2002年
卡夫卡的小说始终以揭示、探索人类内在心灵世界为旨归 ,以注重本质、艺术化地再现精神真实为小说艺术的最高目标。这一切皆源于作者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 ,对于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思索和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他以不朽的文学作品向欧洲传统的文学观念发出了挑战和冲击 ,引发了一场小说美学上的巨大变革 ,对 2
姜小卫
关键词:
内向化
文学评论
小说创作
小说美学
凝视中的自我与他者——保罗·奥斯特小说《纽约三部曲》主体性问题探微
被引量:14
2007年
本文从后现代关于主体构成性的理论出发,研究保罗.奥斯特小说《纽约三部曲》的主人公生活境遇发生改变时,“自我”如何在与他者相遇的过程中发生新的变化,主体性与身份认同又是如何在新的生存处境中进行新的建构。论文分析了奥斯特小说与后现代理论的契合之处,指出主体的建构和消解以语言为中介,在自我与他者的相互凝视中处于一个开放的、永无休止的互动过程。
姜小卫
关键词:
保罗·奥斯特
《纽约三部曲》
主体性
阿斯图里亚斯文学奖得主保罗·奥斯特
被引量:11
2006年
2006年5月31日,2006年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文学奖授予五十九岁的美国后现代小说家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奥斯特在最后一轮的投票中击败了另一位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而获得该项荣誉,从而成为继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和女作家苏珊·桑塔格以后,第四位获得此奖的英语作家。今年获得文学奖提名的共有二十七位来自十七个不同国家的作家,其中包括菲利普·罗斯和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等著名作家。
姜小卫
关键词:
奥斯特
文学奖
美国作家
英国作家
论萨特小说《墙》的人学意义
被引量:1
1998年
在萨特的文学创作中,短篇小说《墙》隐含了其诸多的人学命题与思想。本文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切入,透过人学的视角,在文学与哲学的融汇点上,剖析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观: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人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焦虑是对自由进行反思的一种意识;小说中荒谬的结局充分验证了世界是荒谬的。
姜小卫
关键词:
《墙》
萨特
荒谬
人物形象分析
人学意义
文学创作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