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卫平

作品数:198 被引量:1,625H指数:2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46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4篇天文地球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电子电信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卫星
  • 23篇卫星测高
  • 23篇测高
  • 22篇时间序列
  • 22篇测站
  • 19篇重力场
  • 17篇水准面
  • 17篇大地水准面
  • 16篇导航
  • 16篇基准站
  • 15篇GPS
  • 14篇GPS坐标
  • 13篇数据处理
  • 13篇GNSS
  • 12篇噪声
  • 10篇历元
  • 9篇GRACE
  • 8篇地球重力
  • 8篇地球重力场
  • 8篇似大地水准面

机构

  • 196篇武汉大学
  • 8篇中国测绘科学...
  • 4篇中南大学
  • 4篇国家测绘地理...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震局
  • 3篇湖北省水利水...
  • 3篇湖南省测绘科...
  • 2篇国家测绘局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卢森堡大学
  • 2篇长江空间信息...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96篇姜卫平
  • 40篇周晓慧
  • 34篇李建成
  • 26篇李昭
  • 21篇陈华
  • 14篇马一方
  • 11篇晁定波
  • 11篇刘经南
  • 10篇邓连生
  • 10篇王正涛
  • 10篇徐新禹
  • 9篇邹贤才
  • 9篇赵倩
  • 8篇金涛勇
  • 7篇王锴华
  • 7篇褚永海
  • 7篇宁津生
  • 7篇姚宜斌
  • 7篇陈华
  • 7篇邹璇

传媒

  • 44篇武汉大学学报...
  • 17篇测绘学报
  • 1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0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测绘信息与工...
  • 7篇测绘通报
  • 5篇测绘科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地理空间信息
  • 4篇测绘地理信息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极地研究
  • 1篇地壳形变与地...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东北测绘
  • 1篇中国测绘
  • 1篇物探装备
  • 1篇海洋测绘
  • 1篇科技传播
  • 1篇大学科普

年份

  • 1篇2024
  • 12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16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1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卫星重力和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稳态海洋动力地形被引量:8
2006年
新一代卫星重力探测任务GRACE大大提高了地球重力场模型中长波分量的精度,使得联合卫星测高平均海面分离更精细稳态海洋动力地形成为可能。本文利用T/P(1994年~2003年)和JASON-1(2003年~2005年)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了全球30’×30’平均海面高;基于重力场模型WHU-GM-05,计算得到对应于海面高的GRACE海洋大地水准面格网值;利用“移丢恢复法”和高斯滤波求得全球稳态海面地形。与EGM96、Ri005、ECCO和GGM02模型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GRACE任务有效的改善了海洋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使得稳态海洋动力地形能够呈现更多细部。
王正涛党亚民姜卫平赵小阳
关键词:卫星测高卫星重力GRACE
山西CORS网基准站速度场分析被引量:30
2012年
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山西CORS基准站2009-05~2011-02期间将近2a的数据,确定了基准站的坐标时间序列和速度场,并分析了山西省地壳运动。结果表明,山西CORS基准站在ITRF2005框架下水平方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33.97mm·a-1,运动方向为SEE110.55;相对于欧亚板块的水平方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6mm·a-1,运动方向为SE130.69。此外,SXCORS基准站在ITRF2005框架下的垂直速度场的变化规律为绝大多数地区发生沉降,且南部地区的沉降速率大于北部地区,沉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的长期开采和超采以及煤炭的开采,并且该现象在南部地区更为严重。
曾波张彦芬姜卫平王力
关键词:GAMITITRF2005速度场
基于共模误差的GPS坐标时间序列不连续性的补足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模误差的GPS坐标时间序列不连续性的补足方法,包括:S1选定中小尺度GPS网,从中小尺度GPS网中连续测站中选定若干连续测站;S2根据连续测站的坐标时间序列观测数据,获得连续测站的残差坐标时间序列;...
周晓慧姜卫平陈华马一方
文献传递
绝对天线相位改正模型对GPS精密数据处理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介绍了GPS相对天线相位改正模型和绝对天线相位改正模型,通过不同尺度、仪器、卫星截止高度角的GPS网数据处理,分析了绝对天线相位改正对高精度GPS数据处理的影响。
杨凯刘鸿飞赵倩姜卫平
关键词:GPS
GPS精密相对定位中用分段线性法估算对流层折射偏差的影响被引量:26
1998年
在概述对流层折射的基础上,介绍了分段线性方法及其理论,然后根据实测数据,利用此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流层折射对中等长度基线所构成的GPS网存在着尺度上的影响,这一影响可分为两部分: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但主要体现在尺度误差的比例部分上,大约为0.5×108。
邵占英刘经南姜卫平李延兴
关键词:GPS
基于IGS的南北半球TEC非对称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2000-2012年的IGS电离层TEC数据,研究了南北半球电离层TEC的非对称性。首先对南北半球TEC日平均值的不对称指数(A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的极大值的绝对值集中在0.4左右,极小值的绝对值集中在0.3左右,表明南北半球电离层TEC存在数值上的非对称性;通过傅里叶变换,发现AI存在1a和1/3a周期;每年北半球电离层TEC高于南半球电离层TEC的时间比例均大于50%,平均值为58%,表明了南北半球电离层TEC存在时间上的非对称性。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南北半球TEC年平均值的差异,发现了北半球TEC年平均值高于南半球的规律,2000-2012年的南北半球TEC年平均值的不对称指数在0.036左右。最后从全球大气分布及运动规律的南北非对称性和热层年度变化赤道非对称性两个角度,对南北半球电离层TEC的非对称性产生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
冯建迪姜卫平王正涛
关键词:电离层TEC
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本文在介绍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大地水准面计算数学模型、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数学模型、似大地水准面与GPS水准似大地水准面拟合等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的研究状况及发展历程,描述了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畅毅姜卫平
关键词:大地水准面似大地水准面数学模型GPS/水准精化
利用GOCE重力场模型确定全球稳态海面地形及表层地转流被引量:4
2013年
稳态海面地形(MDT)是大地测量学家和海洋学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该文基于WHU2009全球平均海面高模型和GO_CONS_GCF_2_TIM_R3纯GOCE重力场模型,采用几何法经高斯滤波处理后确定了全球稳态海面地形,与CLS09及DTU10MDTs相比,其差值均方根RMS均小于8cm,表明该文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根据地转流方程计算了相应的表层地转流,与GRACE重力场模型GGM03S结果相比,GOCE重力场模型所确定的表层地转流在墨西哥湾流、黑潮及厄加勒斯海流等海域均体现了更强的流速和更多的细部特征,验证了GOCE在洋流探测中的优势。
彭利峰姜卫平金涛勇张胜军
关键词:GOCE平均海平面大地水准面
利用Jason-1数据监测呼伦湖水位变化被引量:35
2005年
卫星测高为内陆水域水位变化的实时和连续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工具,但是这种应用受到数据点覆盖稀疏的限制.利用Jason-1 3年(2002~2004)GDRs测高数据作简单的数据编辑,并进行必要的地球物理改正,最后得到内蒙古地区呼伦湖水位变化的时间序列.呼伦湖地区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水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约0.3~0.5 m.在一般的内陆水域,水位变化主要取决于降雨量和蒸发量,所以,根据卫星测高所得的水位变化信息,可以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与方法.
褚永海李建成姜卫平张燕
关键词:卫星测高水位变化气候变化
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双创”人才被引量:1
2021年
世界一流大学是连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纽带,担负着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使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流大学里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郭迟姜卫平刘经南
关键词:科技领军人才双创高校人才培养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