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素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主题

  • 4篇陶渊明
  • 3篇谢灵运
  • 1篇道家
  • 1篇道教
  • 1篇雕龙
  • 1篇新语
  • 1篇性恶
  • 1篇性善
  • 1篇意象转换
  • 1篇异同论
  • 1篇隐士
  • 1篇再审
  • 1篇人生哲学
  • 1篇人性论
  • 1篇儒家
  • 1篇士人
  • 1篇世说新语
  • 1篇思想文化
  • 1篇人格
  • 1篇庄子

机构

  • 9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0篇姚素华

传媒

  • 2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齐齐哈尔师范...
  • 1篇文山学院学报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陶谢比较研究论
2014年
陶渊明、谢灵运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界也多有对陶、谢的研究分别加以评述的成果呈现,而关于陶、谢的比较研究却受到冷遇。陶、谢比较研究在为人、思想、诗文风格、原因探析等方面成果卓著,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巨大空间。对陶、谢比较研究的综合考究,可以窥见陶、谢研究的总体态势,为陶、谢比较研究的拓展、加深提供一些助益。
姚素华
从《体性》篇看《文心雕龙》的思想来源
2011年
刘勰生活的时代南北朝是我国政治上动荡、思想上融和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勰写出了《文心雕龙》。从其《体性》篇中可以看出,刘勰非常注重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他一方面接受了儒家雅正的传统,将文辞、质实结合起来,重视初学者学习的方向与道路问题。另一方面也强调道家重艺术审美情感的思想,认为抒发真情实感最能动人。同时,佛教环境的长期熏陶也对文章的写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姚素华
关键词:儒家道家佛教
陶渊明、谢灵运与道教关系之再审视
2014年
陶渊明、谢灵运其人其文深受道教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者常常只强调陶、谢对于道教的虔诚皈依,事实上皈依之路,艰难而执着。陶渊明和谢灵运作为道教徒在艰难的求仙之途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使其在异常昏暗的政治环境中仍能保持超然、自由的心灵境界。另外,道教教义对于天命的敬畏与对于自然的亲近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陶、谢的世界观,使之形成了一种对于自然与天命双向认同的态度。这一点对于准确理解陶渊明的"委运任化"观和谢灵运"守道顺性"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姚素华
关键词:陶渊明谢灵运道教
陶谢形象比较论析
2015年
陶渊明、谢灵运均是晋宋时期的重要诗人,学界对陶渊明形象的研究较为多见,而有关谢灵运的形象分析却几乎无人涉及。事实上,由陶谢诗文引发出的诗人形象可以从其对异时异境中自我行貌的勾勒中还原其外在轮廓。同时,陶谢行貌的差异又受到其心理以及肯定自我价值的深刻影响。陶谢所选择的意象群也是对自我形象的一种转换。他们所建构的形象是多层面的,陶渊明的飘逸中带有对生命流逝的反思以及坚定不移的理想追寻,并通过意象的构建突出人之为人的责任与担当;谢灵运并非只是旷达而无行动,他是在徘徊中寻找自我的道路。他们代表了这一时期士人心路历程的两种方向以及两种形象层。
姚素华
关键词:陶渊明谢灵运意象转换
论道玄思想影响下的陶渊明
2014年
陶渊明诗文中的酬、答、和、敬诗多是其与友人、亲人的对话;咏怀、疏、述、赞诗文则是与古代先贤的心灵应和。前者在与同时代人的交往的横向对比中表现其淳真、追慕先贤的隐士情怀;后者在同古人的心灵感应的纵向对比中彰显其大而化忧、清新和穆的生活化的诗人气质。两者共同构成陶渊明道、玄合一的生命体验以及超越道、玄的真实人生。
姚素华
关键词:陶渊明隐士
陶谢异同论
本文以陶渊明和谢灵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陶谢为人与为文的对比,全面揭示二人之异同。重点深入分析二人为人的基础、价值取向与其所代表的我国古代士人的两种典型类型,并详细阐释他们的文学创作。  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  ...
姚素华
关键词:陶渊明谢灵运异同论文学创作
从《世说新语·德行》篇论汉末至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
2014年
《世说新语·德行》篇记录了汉末至魏晋诸多士人的品质和德行。文章以此为基础抓住汉末至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及理想人格产生的原因,分析这一时期士人们迥异于前代的人格特征——真情孝悌、逍遥放达、智慧机敏,论述这一时期士人们的光辉人格砥砺后世的巨大意义。
姚素华
关键词:《世说新语》士人理想人格
孟荀人性论对孔子“仁”的发挥
2013年
孔子思想理论的核心是"仁",同时"仁"的概念意义的生发源于孔子对春秋及其之前古代社会礼乐宗法制度的继承与思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秩序其情感基础是孝道和亲情,孟子和荀子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两者情性论殊途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出发点不同,"仁"是两者推演的基础。
姚素华
关键词:孔子性善性恶
《庄子·外物》篇中的人生哲学
2013年
《庄子·外物》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虽然本篇的篇章有杂乱的成分,但是从总体上能反映庄子人生哲学的一些方面。文章在分析各章章义的基础上从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三个方面论述庄子独特的人生哲学,以说明庄子人生哲学对后世影响的深远。
姚素华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
陶谢对宋前思想文化的择取与反驳被引量:1
2015年
陶渊明、谢灵运所受思想文化的影响前代已有诸多论述,且基本都是从儒道思想的引申意义中阐发,难以窥见其细微处。从陶谢对《论语》的直接摘引可以看出,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践行在于人之为人的责任与担当,谢灵运对《论语》的态度则随情景的变化而改变,征引其内容来表现自我情志,更像是一个口号,并没有真正践行。陶谢对老庄的摘引取其旷达的精神境界,陶渊明重在用人情化味纯粹的"自然",谢灵运则将其作为暂时安顿心理郁结的权宜之计,不入内心。他们对《论语》《老子》《庄子》的态度代表了这一时期两种典型的士人心态类型:底层士人保身而现实生活有诸多苦痛,高级士人无贫苦之痛却难以保全性命。他们对前代思想文化的态度是向往中有所超越与反驳。
姚素华
关键词:《论语》老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