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智辉

作品数:30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历史地理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1篇青铜
  • 9篇铜器
  • 9篇青铜器
  • 6篇斑纹
  • 6篇出土
  • 4篇青铜兵器
  • 4篇金相
  • 3篇器物
  • 3篇鎏金
  • 3篇甲苯
  • 2篇遗址
  • 2篇银器
  • 2篇唐墓
  • 2篇唐墓出土
  • 2篇文物
  • 2篇相分析
  • 2篇墓地
  • 2篇金相分析
  • 2篇金银器
  • 2篇汉代

机构

  • 21篇郑州大学
  • 1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博物院
  • 1篇郑州市文物考...

作者

  • 30篇姚智辉
  • 10篇孙淑云
  • 4篇李锋
  • 3篇靳会杰
  • 3篇周海清
  • 3篇郭益群
  • 2篇万辅彬
  • 2篇孙凯
  • 2篇王芳
  • 1篇田建花
  • 1篇周润山
  • 1篇白彬
  • 1篇韩汝玢
  • 1篇任翠萍
  • 1篇朱光华
  • 1篇王金潮
  • 1篇范云峰
  • 1篇李晓岑
  • 1篇张雪芬
  • 1篇黄伟

传媒

  • 5篇文物
  • 4篇文物保护与考...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原文物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黄河.黄土....
  • 1篇四川文物
  • 1篇考古
  • 1篇华夏考古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江汉考古
  • 1篇化学研究
  • 1篇河南教育(高...
  • 1篇洛阳考古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蜀青铜兵器热镀锡工艺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SEM、XRD和矿相分析方法对几件战国带虎斑纹的巴蜀兵器样品进行分析.样品基体为铸态组织且铸后经过加热;斑纹与基体有明显的界面,斑纹是高锡的铜锡合金,厚度在20~40μm;斑纹主要是由SnO2与Cu41Sn11组成.根据分析结果并分别用镀高锡合金法、热镀锡法进行模拟实验,初步认为虎斑纹系人工表面处理得到,处理工艺应为热镀锡.组织观察到从基体向镀层方向生长的柱状晶,应是铜向液态锡中溶解扩散所致;镀层中δ相的存在,可能热镀锡后又经过退火的过程.
姚智辉孙淑云
关键词:青铜器斑纹退火
P_bO和HZSM-5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以 XRD,H2 - TPR,NH3- TPD为手段 ,研究了 Pb O和 HZSM- 5沸石表面的相互作用并与探针反应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关联 .实验结果表明 ,Pb O和 HZSM- 5沸石表面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HZSM- 5被 Pb O修饰后 ,表面强酸中心减少 ,从而使探针反应的活性下降而选择性提高 .
周海清靳会杰姚智辉郭益群
关键词:HZSM-5甲苯相互作用氧化铅沸石催化剂
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金相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铜鼓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越南发现的大量古代铜鼓,为研究铜鼓的制作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越南铜鼓及相关器物样品共97件进行了金相组织检测,部分样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铜鼓及其它相关器物全部铸造成形,依铸造冷却速度不同及合金元素含量不同,组织有别.其中有7件样品显示热、冷加工组织,应是铸件在使用过程形成的.越南铜鼓金相组织与中国铜鼓相似,从技术角度提供了中、越古代铜鼓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信息.
孙淑云姚智辉万辅彬
关键词:青铜器金相组织
河南宝丰小店唐墓出土金饰的金珠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2017年3~9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对河南省宝丰县杨庄镇小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一座唐墓保存较为完好,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金银器及金银饰品[1]。虽然此墓墓志多已漫漶不清,缺少对墓主身份的更多信息,但此墓出土金饰的等级无疑是非常高的。通过资料比对发现,小店唐墓出土的金钗与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错彩镂金——陕西珍藏中国古代金银器”展览上展出的一件出土于陕西宝鸡的唐代掐丝珠化金钗首相似度极高[2],但前者更为精美,包金、掐丝、金珠、镶嵌工艺同时出现,而此墓同出一件金凤鸟饰的凤鸟立体造型,在国外一些著名博物馆所藏唐代金饰中也能觅到踪影。
姚智辉
关键词:唐墓金银器金银饰品立体造型金饰
对中国古代块炼铁技术的思考
2020年
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出土的14c.B.C.左右的铁条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块炼铁的实证,中国古代块炼铁技术从出现到消失,延续了千余年。早期块炼铁制品主要集中于西北和中原地区,块炼铁和块炼渗碳钢是汉以前新疆铁器主要工艺方法,而中原地区,最晚春秋晚期已经有了白口铁产品。新疆和甘青地区早期冶铁制品尚缺乏独立起源的技术和社会基础,而西亚、中亚、东亚之间存在的西东文化交流的青铜之路为这些地区的块炼铁提供了交流的可能与途径。
姚智辉史杭
关键词:生铁
重庆忠县邓家沱遗址商周遗存2003年发掘简报
2017年
2001年和2003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对重庆忠县邓家沱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商周时期文化遗存。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器物组合、特征的不同,2003年发掘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可分为四组,与2001年发掘的三组商周遗存可合并划分为三期五段,其年代范围大致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邓家沱遗址商周遗存的发现,为研究当地的文化发展序列、文化性质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李锋姚智辉姚智辉周忠陶磊张清池樊庆平钟振远高勤虎陈俊铎孔德锋马金民刘彦锋朱光华寇小石朱光华齐航福肖露露张雪芬尹彩燕陈倩夏琳瑜
关键词:遗存商周遗址
战国巴蜀兵器表面斑纹工艺研究
<正>1.引言巴蜀青铜器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巴蜀兵器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出土数量比例大而在巴蜀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兵器还出现了一些精美、奇特的表面斑纹,具体呈现银色或黑色斑纹,俗称虎斑纹。而关于虎斑纹...
姚智辉孙淑云肖磷
关键词:WEAPONBRONZEMOTTLECRAFT
文献传递
中国青铜器表面镀锡技术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为探讨中国古代青铜器表面镀锡技术,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北方青铜文化地区、古代巴蜀地区与古滇地区出土的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公元前5~前2世纪)47件青铜器表面镀锡层进行观察、成分及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青铜器表面存在厚度不等的镀锡层,具有铸态组织,有明显热镀迹象。镀锡层成分为高锡的铜锡合金,主要物相组成有金属间化合物Cu_(41)Sn_(11)等铜锡合金相和SnO_2。结合实验室模拟热镀锡实验,初步认为古代青铜器表面镀锡层是采用热镀锡方法形成的,工艺可以有热浸、热涂等多种。通过比较宁夏固原、四川巴蜀地区和云南青铜器表面镀锡层的厚度、组织和结构,发现三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在镀锡工艺上可能有所不同,还从工艺角度对古代镀锡技术在中国的起始应用和传播进行了初步探索。
孙淑云李晓岑姚智辉韩汝玢
关键词:镀锡青铜器金属间化合物
中岳汉三阙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研究
2016年
一、引言中岳汉三阙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地上古建筑,是中国仅存的最早的庙阙和最早的礼制建筑实物,是探索研究我国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于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包括汉三阙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汉三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画像和铭文三个方面。汉三阙画像图案精美、形象真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社会生活气息,展示了我国古代民俗、风情、生活状况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对研究我国汉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汉三阙铭文。
姚智辉千绍彬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点云数据数字化保护激光扫描仪
河南宝丰廖旗营墓地明代家族墓发掘简报被引量:1
2017年
2010年5~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对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廖旗营村东的一处墓地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图一)。本次发掘分A、B、C三区,共清理战国、
祝贺张清池姜凤玲刘福来孙凯李锋李锋王芳姚智辉尹彩燕王芳曹建敦王团乐
关键词:墓地家族明代南水北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