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玉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含有TRPV1受体拮抗剂的修护霜对敏感性皮肤的改善作用
- 2024年
- 目的:评价含有TRPV1受体拮抗剂的修护霜对敏感性皮肤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半脸对照及使用前后自身对照研究,受试者在第一次随访根据随机号将修护霜涂抹于单侧面部,使用本品后进行即刻时间点TI敏感程度评估(30s,1 min、10 min)。随后研究期间全面部涂抹修护霜每天2次,共28天。分别在使用前(TO)、使用后48 h(T2)、使用后28d(T3)进行面部乳酸刺痛实验、生理指标检测及皮肤敏感状态主观评分。由皮肤科医生,眼科医生及耳鼻喉科医生分别在使用前和使用后10 min,48 h及28d对皮肤和眼部鼻部黏膜耐受性进行评估。结果:共收集39例受试者。受试者单侧面部涂抹修护霜10min,与未用修护霜侧相比,敏感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试者的皮肤刺激症状迅速改善。在使用修护霜30 s,1 min、10 min,48 h以及28 d后,各项敏感评估评分均较使用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修护霜后28天,乳酸刺痛实验评分和经表皮失水率,分别为1.46±1.52和14.91±3.90g/h·m^(2),较使用前(3.50±1.63,17.82±5.34 g/h.m^(2))降低。受试区角质层含水量(62.90±10.83)较使用前(53.91±16.07)水平增加(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斑指数,pH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研究期间未观察到与修护霜使用相关的皮肤、眼部和鼻部的任何刺激性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含有TRPV1受体拮抗剂的修护霜可快速缓解敏感性皮肤的多种不适症状并可以修复皮肤屏障,耐受性良好。
- 张文萱夏金玉姚新宇白倩倩吴蕴颖宫姝尚盼盼那君吴艳李航田甜郝健晨甄甄尚美霞张瑛仲少敏
- 关键词:敏感性皮肤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 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 2015年
- 临床资料〈br〉 患者,女,20岁。主因双下肢反复溃烂4年,累及上肢1个月余,于2013年7月23日入院。4年前患者右小腿因蚊虫叮咬后出现一绿豆大小红色丘疹伴瘙痒,反复搔抓后皮损破溃、结痂,未诊治。之后3年患者就诊多家医院,考虑为“脓疱疮、湿疹”,多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无效,原皮损面积逐渐扩大,漫延至左下肢。期间双下肢皮损反复出现“面积增大-破溃-溢脓-结痂”过程。2013年3月,因双下肢皮损处疼痛、行走加重,遂就诊于北京某医院,疑诊着色芽生菌病,给予伊曲康唑、环孢素、泼尼松口服治疗,18 d后皮损变薄、结痂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伊曲康唑,2个月后四肢间断性出现新的脓性疱疹。同年6月,双上肢开始出现类似皮损,破溃、溢脓。1个月前面部开始出现暗红色小丘疹。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下肢可见弥漫性直径3~20 cm大的紫褐色不规则环形斑块,中央溃疡,其上可见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肉芽组织、结痂及瘢痕,伴有异味。斑块边缘隆起,周围有暗红色浸润带;触之有波动感。双上肢可见散在的类似皮损,双肘部可见少许新发的直径0.5~1 cm大的脓疱,周围有红晕(图1)。面部单发小结节,表面破溃、结痂。皮损均有压痛。左右滑车上触及绿豆大小增大淋巴结,压痛;左侧腹股沟触及黄豆大小增大淋巴结,压痛(&#177;);余浅表淋巴结未及增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76&#215;109/L [正常值(4~10)&#215;109/L],中性粒细胞75.4%(50%~70%)。尿、粪常规正常。梅素螺旋体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均(-)。血生化检查:白蛋白28.9 g/L (32.0~55.0 g/L),球蛋白51.9 g/L(25.0~45.0 g/L)。体液免疫:IgG 19.50 g/L(7.51~15.60 g/L),IgA 4890 mg/L(820~4530 mg/L),C�
- 夏金玉彭世光曹梅何焱玲
-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
- 趋化因子及受体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免疫、炎症等多个方面.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作为介导炎症及免疫反应的桥梁,参与自身免疫、感染、肿瘤和血管等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存在多种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系统的异常表达,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概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在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 夏金玉何焱玲
- 关键词:银屑病趋化因子类受体
- 皮肤镜临床应用新进展被引量:12
- 2015年
- 皮肤镜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和研究。近年来,由于诊断标准的完善和确立,使皮肤镜诊断更加准确和系统化,应用范围更广。目前皮肤镜不仅用于色素性皮肤病,还可用于炎症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代谢类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同时可用于皮肤病治疗疗效的观察和判定。该文就皮肤镜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夏金玉邵丽张斌韩秀娟
- 关键词:皮肤病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银屑病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人员在对皮损的组织病理研究中发现,银屑病的组织病理表现及皮肤内神经纤维的过度增生均与皮损内高水平的神经介质相关,基于相关研究确立了银屑病神经源性炎症发病机制的概念.皮肤神经系统以及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学者的注意,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在众多的神经介质中,发现与皮肤有关的神经肽类已有20余种,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等,其中研究较多且与银屑病有相关性的是CGRP.本文就近年来CGRP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夏金玉何焱玲
-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发病机制银屑病神经源性炎症血管活性肠肽神经介质
- 全身播散性丘疹型结节病一例
- 2015年
- 临床资料
患者,女,75岁。主因躯干皮损2年、加重并累及四肢半年,于2013年9月21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后背出现多发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无明显瘙痒、疼痛等。皮损逐渐增多,受累面积缓慢增大。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外用糠酸莫米松及中药水(具体不详)治疗无效。部分皮损可缓慢消退,但反复发作,以春季为著。入院前半年皮损面积扩大,累及腹部、髋部、左侧大腿、双侧小腿和右肘部,皮损表面脱屑。入院前1个月在我科门诊就诊,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真皮内散在上皮样细胞组成的结节,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图1)。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和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起病以来无咳嗽、咳痰等肺部症状。系统查体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胸背部、腰腹部、臀部、左侧大腿、双侧小腿见多发密集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聚集成大小不等片状分布,边界清楚,表面脱屑;右侧肘部片状红斑,表面覆少量银白色鳞屑;右小腿伸侧片状褐色陈旧性斑疹,表面脱屑(图2)。实验室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血生化:碱性磷酸酶(ALP)145 U/L(正常值50~136 U/L);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SR)22 mm/1h(2~20 mm/1h);C反应蛋白(CRP)1.05 mg/dl(0~0.8 mg/dl);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正常;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弱阳性;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加、双侧胸膜增厚、主动脉硬化;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肺部高分辨CT检查示双肺门及纵隔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肿大、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图3)。诊断:结节病。治疗:醋酸泼尼松15 mg 每日2次口服。7 d 后患者躯干及四肢原有丘疹逐渐变平、红斑消退(图4),遂出院。出院后�
- 彭世光夏金玉曹梅张秀英何焱玲
- 关键词:结节病丘疹型播散性
-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一例
- 2022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全身浸润性红斑8年来诊.8年前患者左下肢出现硬币大红斑,无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扩大,融合成片,按“湿疹、皮炎”治疗无效.3年前,前胸、后背部出现椭圆形红斑,左下肢出现刺痛、麻木不适,后至当地某中心医院就诊,行下肢彩超及真菌检查,结果无异常.给予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效.
- 马山山王雪松赵晴槐鹏程周桂芝夏金玉涂平张福仁
- 关键词:真菌检查浸润性红斑外用糖皮质激素大红斑治疗无效
- 趋化素样因子1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BALB/c小鼠皮肤的影响
- 夏金玉何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