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如兵

作品数:28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农业大学SRT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9篇历史地理
  • 6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水稻
  • 5篇农业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学术谱系
  • 3篇育种
  • 3篇蚕桑
  • 3篇蚕桑业
  • 2篇杂交
  • 2篇栽培
  • 2篇石榴
  • 2篇农业科技
  • 2篇农业文化
  • 2篇农业文化遗产
  • 2篇流域
  • 2篇民国
  • 2篇民国时期
  • 2篇明清
  • 2篇明清时期
  • 2篇近代农业

机构

  • 26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6篇夏如兵
  • 2篇严火其
  • 2篇李昕升
  • 2篇王思明
  • 1篇李玉
  • 1篇陈超
  • 1篇王言
  • 1篇王晨
  • 1篇曹尚银
  • 1篇李芳芳
  • 1篇李思
  • 1篇殷小霞
  • 1篇刘倩文

传媒

  • 6篇中国农史
  • 3篇农业考古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昆明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农垦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古今农业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农垦史研究综述
2023年
新中国农垦史作为中国当代史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对新中国农垦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性研究、专题性研究和区域性研究,在研究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为农垦史研究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相对封闭性;另一方面,农垦史在内史研究中对科技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关注不足,在外史研究中与其他学科的互动性有限,不够全面开放。农垦史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其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对新中国农垦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农垦事业科学发展。
孔香香夏如兵
关键词:新中国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文章着眼于分析徐州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大学生"村官"政策有效实施的对策,为今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李芳芳李思王言夏如兵
中国石榴栽培历史考述被引量:9
2014年
石榴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是人类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自汉代传入中国内地,东汉魏晋时期由长安传播到洛阳,进而扩展到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至唐代已遍及南北。石榴引种各地后,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地方品种,并积累了系统的繁殖、栽培和贮藏技术。古代石榴除栽培以供观赏和鲜食外,还被用作药物、染料、饮料等,得到深入广泛的利用。
夏如兵徐暄淇
关键词:石榴栽培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中国蚕桑业中心转移被引量:3
2020年
历史时期中国蚕桑业中心发生过明显的转移。元代以前黄河流域的蚕桑业虽迭经兴衰,但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元代中后期中国蚕桑业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江南地区。气候变化是导致蚕桑业变迁和中心转移的直接因素。气候的转折期和冷期蚕桑灾害的发生剧烈而频繁,冷期的持续低温显著抑制蚕桑生产。因此历史气候的冷暖变化节律与黄河流域蚕桑业变迁高度一致,即暖期兴盛、冷期衰落。元代中后期中国气候由温暖急剧转冷,蚕桑灾害空前剧烈,随后进入长达6个世纪的明清小冰期,终使中国蚕桑业中心完成了南移。
夏如兵严火其
关键词:蚕桑业气候变化黄河流域
中国近代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中国的水稻杂交育种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此后的20余年中,中国的水稻育种学家在水稻天然杂交率、亲本选配、杂交结实率、杂交技术、杂种后代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开展了杂交育种试验,于1933年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杂交品种‘中山1号’,从此开启了中国水稻育种的新纪元。
夏如兵
关键词:水稻杂交育种
中国近代水稻品种改良的作用与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近代水稻品种改良对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良种在水稻产区的推广增加了水稻单产和总产,改善了品质,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对水稻种植制度和分布区域产生了一定影响。1941至1946年四川等12省因推广水稻良种共约增产稻谷1300多万担。其次,良种推广推动了区域农业开发,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后方各省的农业开发。再次,近代的水稻品种改良对现代水稻育种科技和水稻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水稻良种在1950年以后的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利用近代良种作为育种亲源育成的品种在50年代以后的水稻生产上亦占有很高的比例。此外,近代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出一批水稻育种人才,他们成为50年代以后中国水稻育种的中坚力量。
夏如兵
关键词:水稻育种技术
中国古代蚕桑业的时空变迁--以蚕书为视角被引量:1
2018年
中国古代蚕桑业和蚕书发展在时空特征上具有一致性。北宋以前蚕书多出自黄河流域,南宋时南方蚕书首超北方,元代前期黄河流域蚕书数量有显著增长,明清时期江浙稳居蚕书出版中心地位。蚕桑业变化轨迹与之类似,宋以前全国蚕桑业中心在黄河流域,南宋时逐步南移,元代前期北方蚕桑业出现短暂复兴,至明清蚕桑业中心则完全移到江南。但二者并非完全同步。乾隆和光绪年间北方蚕书由于政府推广政策驱动兴盛,而北方蚕桑生产依然困顿。
夏如兵童肖
关键词:蚕桑业
近代中国水稻育种科技的发展历程被引量:2
2010年
Based on its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the development of breeding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first stage goes from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o 1919 when western breeding theories were yet to be publicized in China and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breeding were yet to take root.Professional breeding organizations and personnel were yet to be trained and quality rice varieties were yet to b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emporary technology.The second stage lasts from 1919 till 1930 when foreign breeding experts and returned Chinese students helped to introduce advanced breeding theories and technology into China.China’s rice breeding marched forward on a systematic,intentional and procedural track.The third stage goes from 1930 to 1949.In the 1930s,breeding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National Rice and Wheat Reform Institute were set up to indicate that China’s breeding experts had grasped the breed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to enable them carry out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boost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breeding technology.This stage is the harvest period in China’s contemporary rice breeding with more than 300 quality rice varieties selected and 90% of them were bred between 1930 and 1945.
夏如兵
关键词:杂交水稻粮食生产水稻生产水稻产量
气候剧变与元代黄河流域蚕桑业的兴衰被引量:2
2020年
元代黄河流域的蚕桑业发生了前盛后衰的显著变化,元代前期蚕桑业发展迅速,中后期急剧衰退。造成这一转折的主要原因并非棉花推广的取代,气候变化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元代前期气候温暖,中后期发生突变,从此进入近600年的寒冷期。在气候剧变的影响下,空前剧烈的灾害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蚕桑业,持续寒冷的气候显著降低蚕桑生产的效益。二者的交互作用导致元代黄河流域的蚕桑业由盛转衰,并由此彻底失去中心地位。
夏如兵
关键词:元代蚕桑业气候变化黄河流域经济史
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被引量:26
2009年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进行稻田养鱼的国家,这种传统的生态农业方式既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又能增产粮食和水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而被传承下来,并在稻作区广泛传播,成为极富生命力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农业生产中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富有启发意义。这一历史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今天传统稻鱼生产方式正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夏如兵王思明
关键词:稻田养鱼历史传统自然资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