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勤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边缘叙述视角下曾国祥电影中的空间建构被引量:1
- 2021年
- 作为当代最有才华的香港电影人之一,曾国祥始终将叙事视角聚焦于城市底层的边缘人群,其影片中的空间建构与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呈现着复杂的权力表征,其核心表述可具体划分为三组关系:其一,公共空间的压抑、被欺辱表征着边缘人群受困的生存现状;其二,私人空间的家宅感指涉着边缘人群获得短暂喘息和自我疗愈的细微可能;其三,想象空间为边缘人群的梦与自由提供了栖息的土壤。这种对应关系建构了电影本身的骨架,也表征着曾国祥本人对边缘群体拯救之可能的思索。
- 周秀勤
- 关键词:公共空间私人空间
- 1979—2000年中国内地小说中的西方形象
- 2024年
- 在1979—2000年间,中国内地作家对西方的想象呈现出了较为复杂的形态。在物质文明方面,西方人对物质不惜一切的追逐,既促成了西方物质文明的繁华,也导致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喧嚣。在经济制度方面,既看到了西方竞争性市场机制的高效性,也发现了以竞争为基本运行机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失衡性。在道德方面,西方人对自由无限度的追求既促成了西方社会享乐主义的盛行,也导致了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的泛滥。
- 周秀勤赵小琪
- 关键词:物质文明经济制度道德精神
- 20世纪美国诗歌建构中国形象的方式论被引量:1
- 2021年
- 20世纪美国诗歌的中国形象之所以呈现一种异于19世纪西方文学中国形象的风貌,与诗人们想象中国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大致而言,20世纪美国诗歌建构中国形象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再造性想象、互文性想象、相反性想象。运用再造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再造中国器物表征与再造中国化视觉空间,旨在通过“发现”中国来言说自我。运用互文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对中国诗歌文体、句法结构、立意进行仿拟,对中国字和句进行直接粘贴,意在通过“师法”中国文学和文化来丰富自我。运用相反性想象,20世纪美国诗人将混乱、称霸的美国与和谐、友善的中国进行对比,意在通过“正视”中国来反思自我。可以说,这三种想象中国的方式,在20世纪美国的不同历史情势下,都成为这一时期美国诗人具有积极意义的批判性武器,它们以中国文化为参照系,对美国现实进行了社会和审美等方面的批判。
- 赵小琪周秀勤
- 关键词:美国诗歌再造性想象
- 让文学的历史还原历史的文学——邓国栋先生《苏辛词选笺释》细读
- 2014年
- 作为两宋词坛最明亮的双子星座,苏轼和辛弃疾一直是词学批评家笔下的宠儿。南宋范开在《稼轩词序》中第一次将苏、辛并称,此后沈义父、刘辰翁等学者不断对苏辛词加以评点。可以说,在邓国栋先生的《苏辛词选笺释》(以下简称“笺释》”)写作之前,相关论述已几乎可以撑起一门苏辛词批评史。
- 周秀勤
- 关键词:还原历史笺释词选文学细读沈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