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金宝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艺术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审美
  • 3篇文化
  • 3篇戏曲
  • 3篇剧种
  • 3篇画像
  • 3篇河南濒灭剧种
  • 3篇濒灭剧种
  • 2篇音乐
  • 2篇舞台
  • 2篇汉代
  • 2篇汉画
  • 2篇汉画像
  • 1篇大雅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魅力
  • 1篇音乐文化
  • 1篇音乐文物
  • 1篇中流砥柱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关怀

机构

  • 10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吴金宝

传媒

  • 6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戏曲艺术
  • 2篇南都学坛(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代画像石中的戏曲元素被引量:3
2007年
“戏曲者,导源于古代乐舞者也。”而从汉画像中表现的图像看来,汉代乐舞百戏已经包括了音乐、舞蹈、说唱、装扮、杂技、武术、舞美等戏曲基本元素,戏曲的唱、念、做、打也可以说是导源于汉代的舞乐百戏艺术。
吴金宝
关键词:汉代画像石戏曲元素
大调曲《李豁子离婚》的艺术魅力被引量:1
2011年
大调曲《李豁子离婚》是经久不衰、影响深远的曲艺经典。它在公正对待女主人公的祈求、张扬新的婚姻规范的同时,对丑陋的男主人公寄予诚挚的人文关怀,呼应了人的道德本源的"仁"和"义",触及了受众对人格价值的自觉评判和对弱势的倾向性与恻隐之心。它以真情实感表现真实的生活,用鲜活生动、雅俗共赏的语言、曲调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展示出民族民间艺术浓郁的根源性色彩。
吴金宝
关键词:大调曲人文关怀
从汉画像看汉代音乐文化的转型
2005年
汉代处于封建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宽松的文化艺术氛围和汉代统治阶级的重视与偏爱,为汉代音乐文化的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画像大量丰富的乐舞图像与典籍史料相互印证,反映了汉代音乐文化从音乐功能、音乐形式、音乐社会生活几个方面的较大转型。
吴金宝
关键词:汉画像汉代音乐
中国古代剧场之演变被引量:2
2007年
我国戏剧遗产极为丰富,和人民群众有密切的联系,继承这种遗产,加以发扬光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变迁,如不及时加以抢救,无形文化遗产的消亡将比有形的文化快得多。为此,我们组织这组文章,分别就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濒灭剧种青年观众的流失问题,中国古代戏剧剧场的演变,传统戏剧唱腔的声韵美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期望能对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及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吴金宝
关键词:剧场汉武帝舞台
从中外艺术教育差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存在的问题
2010年
从中外艺术教育差异中很容易发现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重视艺术教育,重视戏曲教育。解决戏曲教育根本问题的途径是在大中小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程。
吴金宝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层专业剧团是乡村戏曲振兴的中流砥柱
2012年
多年来,各类戏曲赛事活动的开展,对不断提高戏曲艺术质量,弘扬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2年开始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作为一项打造舞台艺术国家形象的战略性措施,必将为不断催生戏曲精品力作,推动戏曲现代化进程发生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就在我们努力打造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剧目之时,
吴金宝
关键词:戏曲舞台艺术乡村民族文化
汉画像乐舞艺术的区域文化特征被引量:3
2006年
各地出土汉墓画像音乐文物既反映了汉代社会音乐文化的共性特征,又通过其不同的题材、内容和风格等,展示出不同文化区域中音乐艺术的个性差异与特征。鲁豫苏皖边界区深沉凝重和朴实严谨的儒家气息;南阳风格区楚文化中巫风浓郁、神秘莫测的原始灵感,狂放夸张、玄妙绮丽的浪漫激情,个性鲜明、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四川区汉画中乐舞形象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和独具特色的品格,对于我们认识当时音乐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吴金宝
关键词:汉画像音乐文物
论河南濒灭剧种的唱词通俗美被引量:5
2006年
河南濒灭剧种的唱词通俗美主要表现为鲜明的地方性、浓郁的生活性、率真的乡土性、唱词的即兴创作性等四个方面。
吴金宝
关键词:濒灭剧种审美
河南濒灭剧种现状调查报告被引量:18
2005年
河南濒灭剧种指清康乾年间兴起的“罗戏”、“卷戏”、“大弦戏”、“怀梆”、“怀调”、“宛梆”;道咸年间的“北调子”、“二夹弦”、“落腔”、“道情”、“花鼓戏”、“咳子戏”;同光年间的“四股弦”、“羊羔戏”、“四平调”等。虽然这些剧种在河南都有过兴盛的历史,代表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戏曲文化积淀,现在都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但他们丰富的剧目,各有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及它们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文化特征、审美选择。是研究戏曲文化、戏曲艺术。
吴金宝
关键词:濒灭剧种审美选择戏曲美学怀梆宛梆
从剧目看河南濒灭剧种的审美形态被引量:1
2005年
河南地处中原,以"儒学"为核心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中原文化,造就了淳朴善良、崇礼习尚的朴实民风。中原文化的理性内省精神,文人士大夫传统的忧患意识、参政意识,"儒家"文化的"忠、孝、廉、节、义"的道德观念,造就了河南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确定了河南地方戏曲的审美选择。
吴金宝
关键词:濒灭剧种审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