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湉南

作品数:1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章太炎
  • 3篇文化
  • 3篇教育
  • 3篇国学
  • 2篇儒家
  • 2篇商界
  • 2篇维新
  • 2篇维新派
  • 2篇西学
  • 2篇西学东渐
  • 2篇工商界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观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学衡
  • 1篇学衡派
  • 1篇学者
  • 1篇以商立国
  • 1篇早期维新派

机构

  • 12篇上海电力学院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吴湉南
  • 2篇胡逢祥

传媒

  • 4篇郑州航空工业...
  • 2篇兰台世界(上...
  • 2篇继续教育研究
  • 2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作家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0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章太炎的“七次追捕”与“三入牢狱”考释
2013年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革命生涯充满传奇,本文拟就章太炎的"七次追捕"与"三入牢狱"的历史情形进行考释。
吴湉南
关键词:章太炎
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
近代以来,“欧风美雨”持续东来,至清末民初,“欧化”、“西化”思潮盛行,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中西文化的交锋自此便一直贯穿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新文化运动期间,随着西学输入步伐和规模的迅速加大,传统文化遭到了更为猛烈的撞...
吴湉南
关键词:国学教育新文化运动
论老子的尊严观
2011年
老子的尊严观是其"道"统驭下的尊严观,是同乎其"德"的尊严观。不论是对生命的珍惜和敬重,或是统治者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敬畏,还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和认可,都是如此。且得一份"道",同一份"德",则增一分尊严。得大道成善德,则如同大道大德,无为而有为,不治而大治,无有而富足,不争而无争,无尊而至尊。
吴湉南
关键词:老子
章太炎“国学”之用探析被引量:1
2010年
章太炎认为国学的功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学的革命反满之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学是革命派铭记种姓和激励革命斗志的武器;二是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之重地。章氏无论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还是在其远离政治权力中心之时,均戮力进行国学的研究和传承。三是塑造国民道德之用。面对清末民初社会道德沦丧的景况,章氏认为国学是塑造国民道德的恒久法宝。
吴湉南
关键词:章太炎国学
略论“学衡派”的民主观念被引量:1
2008年
学衡派认为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道德精神,民主的实行并不是"权力"的泛滥;民主需要约束、需要纪律、需要享受民主者拥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高尚人格;需要儒家"忠恕"、"中庸"、"克己复礼"的思想作为实行民主的"理性"基础,才能使个人的社会"责任"、"义务"与"自由"、"民主"权利有机结合,才能对"民治主义"进行必要的有益维系。
吴湉南
关键词:学衡派儒家思想民主
章太炎中西文化观探析
2008年
章太炎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又是近世以来的国学大师,在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各方面影响颇为深广。他曾撰文反对西方代议政治制度,因为他坚持认为适合他国的政治制度,不一定适合中国,而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不适合中国实际情况。他结合明朝官职并吸收西方政治制度创造性提出"五权分立"的政治设想;他曾从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分镇""分道"思想出发,主张地方自治主义,以克服民国政治中的黑暗和腐败;他批评当时青年道德低下及"全盘西化"思想,主张实行国学教育,来提升国人道德水平,实行自己的教育。但是,章太炎并不反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章太炎一度主张保存"国粹",但并不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坚守传统文化的精华,却与学习西方相结合。
吴湉南胡逢祥
关键词: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政治制度教育思想
胡适与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普及被引量:2
2006年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学的普及不遗余力。主要表现在他先后两次关于中学古文教学的公开演讲及为清华学生开列的最低国学书目中。胡适注重国学知识的普及,认为没有相应的国学知识,青年们对外则不能代表中国,对内则将没有意义。国学一定可以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吴湉南
关键词:中学生
唐文治“弃政”从教之缘初探被引量:1
2007年
唐文治在少年时代即怀有"修齐治平"的"伊尹之志"。28岁中举之后,开始步入仕途,官至农工商部署理尚书。他的14年从政经历可谓通畅。但是在唐文治逐渐接近实现并大展其"伊尹之志"之际,他却于1906年毅然抽身政治,此后再未踏入官场。他将其后半生全部投入教育中,成为近代中国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之一。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及不思振作是唐文治"弃政"从教的根本缘由。
吴湉南胡逢祥
关键词:从政
章太炎之“国学观”探析被引量:4
2012年
章太炎(1869-1936)是近代国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都是受关注的对象。港、台及大陆两岸三地对章太炎的相关研究也早已成果卓著。但是考察过往专家学者的研究,鲜有关注章太炎之“国学观”者。本文“日学观”的讨论仅限于国学是什么及国学的功用等议题。
吴湉南
关键词:国学大师章太炎中国近代史两岸三地专家学者
论章太炎“保持国性”的教育观
2011年
章太炎认为教育应以德育为中心,对于近代国人尤其是青年的道德水准深感忧虑。他坚持"国学"教育是保持"国性"的良方,是提升和锻造青年道德情操的必由之路。他赞成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但主张实施"保持国性"的教育。
吴湉南
关键词:章太炎教育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