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江涛

作品数:216 被引量:458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45篇专利
  • 3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动力工程及工...
  • 68篇理学
  • 3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化学工程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机械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6篇制冷
  • 33篇制冷剂
  • 33篇冷剂
  • 21篇黏度
  • 19篇导热
  • 17篇导热系数
  • 15篇甲醚
  • 15篇二甲醚
  • 14篇液相
  • 14篇混合物
  • 13篇混合制冷
  • 13篇混合制冷剂
  • 13篇分子
  • 11篇动力学
  • 11篇热力学
  • 11篇热物理
  • 10篇能源
  • 10篇热物理性质
  • 9篇粘度
  • 9篇振动

机构

  • 215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太原理工大学
  • 6篇北京市燃气集...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计量学院
  • 2篇北京控股集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计量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制冷学会
  • 1篇学研究院
  • 1篇西安夏溪电子...

作者

  • 215篇吴江涛
  • 84篇刘志刚
  • 60篇毕胜山
  • 47篇孟现阳
  • 23篇张可
  • 16篇周永
  • 14篇王晓坡
  • 11篇赵小明
  • 10篇何茂刚
  • 10篇潘江
  • 10篇赵贯甲
  • 7篇高辉
  • 7篇杨爱贤
  • 7篇宋渤
  • 7篇褚英杰
  • 6篇尹建国
  • 6篇张园
  • 6篇陆雅红
  • 6篇邱硕
  • 5篇陈强

传媒

  • 44篇工程热物理学...
  • 3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0篇化工学报
  • 7篇2007年工...
  • 6篇热科学与技术
  • 6篇中国工程热物...
  • 4篇化学工程
  • 4篇中国工程热物...
  • 3篇2006年中...
  • 3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油气储运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制冷学报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发电设备
  • 1篇流体机械
  • 1篇物理实验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15篇2011
  • 15篇2010
  • 15篇2009
  • 20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2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酸二甲酯黏度和密度的实验测量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振动弦黏度/密度计对碳酸二甲酯的黏度与密度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的温度范围为283~353 K,压力范围为0.1~20 MPa。实验系统黏度和密度测量的不确定度分别为±2%和±0.2%。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分别拟合了碳酸二甲酯黏度和密度的关联方程。黏度实验数据与方程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47%,最大绝对偏差为2.06%;密度实验数据与方程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04%,最大绝对偏差为0.14%。最后将实验数据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为碳酸二甲酯作为替代燃料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孟现阳郑平军吴江涛刘志刚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黏度
一个修正的液体汽化热计算式被引量:1
2002年
对由分子聚集理论得到的液体汽化热的方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方程比原方程适用范围扩大 ,计算精度提高 ,通过 3 3种物质汽化热的计算结果与文献值比较 ,修正后的方程适用范围的对比温度由 Tbr
赵小明吴江涛刘志刚
关键词:汽化热热物性
流体PVTx性质测试虚拟仪器系统的研制被引量:2
2003年
在对国内外现有流体PVTx性质测量实验系统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现有温度、压力及计算机自动化测试等技术,研制了有关的温度、压力等测量系统,同时利用Visual C++6.0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流体PVTx性质测试软件,实现了PVTx性质测量的自动化,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体PVTx性质测试虚拟仪器系统。
吴江涛刘志刚
关键词:虚拟仪器
一种全水冷分凝的氨吸收式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一种全水冷分凝的氨吸收式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发生器,发生器的第一出口经分凝器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与再冷器的第一入口相连,再冷器的第一出口与蒸发器入口相连,蒸发器出口经再冷器与溶液冷却吸收器的第一入口相连;发生器的第二...
余东东孟现阳吴建文吴江涛
文献传递
采用PR方程的液相制冷剂摩擦理论黏度模型被引量:3
2010年
在对14种制冷剂(R152a、R123、R141b、R11、R12、R125、R22、R32、R143a、R227ea、R236ea、R236fa、R245ca、R245fa)的液相黏度实验数据进行收集的基础上,将摩擦理论与工程上常用的PR方程相结合,建立了这14种制冷剂的液相黏度模型,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模型中的各系数.结果表明,在拟合范围内,这14种制冷剂的稀薄气体黏度计算值与文献值的绝对平均偏差在1%以内,各制冷剂液相黏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绝对平均偏差在0.31%~1.92%之间,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王晓坡宋渤吴江涛刘志刚
关键词:制冷剂液相
基于流动法的Picker型比热容测量系统研究
2023年
为了研究稀溶液的表观摩尔热容,研制了一套Picker型流动法比热容测量系统,采用对称的双管路结构,以水作为参考流体,通过进样前后2次调节测温电桥平衡的过程,直接得到待测流体与参考流体的比热容比值。实验系统的温度测量范围为278~343 K,压力为常压。使用氯化钠(NaCl)溶液对系统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文献值平均相对偏差均在1%以内,表明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归凌燕孟现阳李东东吴江涛
关键词:计量学比热容稀溶液流动法
空调制冷剂HFC32/HFC152a/HFC125的性能研究
针对制冷剂HCFC22的替代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家用空调的环保型混合制冷剂 HFC32/HFC152a/HFC125。在REFPROP 7.0基础上,课题组对此混合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和制冷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
吴江涛褚英杰刘志刚
关键词:制冷剂制冷性能
文献传递
激光散射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统的研制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利用表面激光散射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方法是利用激光在液体表面毛细波的散射来获得液体的表面张力.本文在简单介绍表面激光散射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新研制的...
王凤坤吴江涛刘志刚
关键词:液体表面张力液体表面波
一种空调用环保混合制冷剂
一种空调用环保混合制冷剂,按质量百分比含:10~40%的二甲醚、55~85%的丙烯和5~35%的1,1,1,2,3,3,3-七氟丙烷。本发明的环境性能优越,ODP值为0,GWP值远小于R22和R407C;在标准工况和变工...
毕胜山吴江涛陈强周永
文献传递
用音速确定HFC125的第二维里系数和分子间势能参数被引量:1
2000年
利用HFC12 5的音速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中的Levenberg Marquardt方法 ,拟合得到一个新的具有更高精度和更广适用范围的HFC12 5第二维里系数计算关联式 ,可以用于流体其他热物性参数的计算 .从第二维里系数和第二音速维里系数及其与分子间势能函数的关系 ,提出了用第二音速维里系数确定分子间势能模型参数的新方法 ,并推导出用第二音速维里系数拟合方阱、LJ(6 ,12 )及Kihara等势能模型参数的关系式 .利用新方法拟合得到了HFC12 5的方阱、LJ(6 ,12 )及Kihara势能函数的势能参数 .与传统的拟合势能参数方法相比 。
吴江涛刘志刚
关键词:第二维里系数音速制冷剂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