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俊贤

作品数:17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共哈尔滨市委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生产力
  • 4篇产力
  • 3篇社会主义
  • 2篇有中国特色社...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特色社会主义
  • 2篇主义
  • 2篇建设有中国特...
  • 2篇发展社会
  • 2篇发展生产力
  • 1篇当代中国马克...
  • 1篇第十个五年计...
  • 1篇信息革命
  • 1篇行动纲领
  • 1篇有权
  • 1篇有中国特色社...
  • 1篇中国马克思主...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社会主义公有...
  • 1篇社会主义建设

机构

  • 9篇中共哈尔滨市...

作者

  • 9篇吴俊贤
  • 2篇陈荧
  • 1篇宋昌平
  • 1篇沈东生
  • 1篇王秀琴

传媒

  • 2篇理论探讨
  • 2篇求是学刊
  • 2篇生产力研究
  • 2篇哈尔滨市委党...
  • 1篇学术交流

年份

  • 2篇2000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谈
2000年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个《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 ,放眼世界 ,规划中国的发展蓝图 ,指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战略布局、重点任务 ,是指导我们向新世纪进军的行动纲领。本刊在这里选编的一组文章 ,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和认识 ,诚望对领会这次会议精神有所裨益。
吴俊贤沈东生陈荧胡术阁宋昌平
关键词:第十个五年计划十五届五中全会行动纲领审议
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1994年
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教授吴俊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它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文选鸿篇巨著、博大精深,如何把握它的中心呢?我体会,必须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
吴俊贤
关键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放生产力
论生产力标准被引量:1
1988年
党的十三大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思想的发展。把生产力做为标准更深刻的意义在于运用这个标准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而运用的关键又在于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因此,需要对生产力标准本身进行研究。一、生产力标准的含义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之一,是他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为生产力高度,从而把社会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
吴俊贤
关键词:生产力标准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结构生产力基础信息革命发展社会
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
1989年
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纷纭复杂状况,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但是,它绝不是杂乱无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留下的轨迹,发展中国家前进中的道路,都无例外地严格遵守它的内在的逻辑: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一、工业化: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结构基础,不可逾越的历史课题。 翻开历史。
吴俊贤
关键词:历史课题机器大工业
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
1993年
吴俊贤
关键词:发展生产力劳动者经济制度
谈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的问题
1995年
谈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的问题吴俊贤,魏荣耀,王秀琴干部教育作为党的一项关系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作用更加突出,更为重要。能否加强党的干部教育,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
吴俊贤魏荣耀王秀琴
关键词:发展社会主义干部教育教育工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产权与生产力:制度变迁的理论思考被引量:2
1995年
吴俊贤
关键词:财产所有权所有制形式产权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关系私有制
论科学技术的转化机制
1992年
一、科学技术的流动和耦合科学技术做为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因素有如下特点:第一,它借助语言和文字等物质手段取得独立的形式,可以储存和积累并超越时空地点进行传递和交流。第二,它以信息的形态输入劳动系统,通过物化的途径对生产要素进行渗透和改造,实现对劳动过程的控制。第三,它具有共享生、无限性和增殖性,一旦掌握和应用了科学技术就可以产生生产力的放大效应,并用来为全人类服务。以上特点说明:第一,科学技术做为一种信息形态,是依靠信息的流动和传递产生作用的,作用大小取决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第二,科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中介手段对劳动过程的要素进行渗透和改造发挥作用的,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物化和转化的途径和速度。把前者概括为科学技术的流动,把后者概括为科学技术的耦合。
吴俊贤
关于调整哈尔滨市国有工业资本结构的探讨
2000年
吴俊贤陈荧
关键词:资本结构调整资本运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