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海刚

作品数:9 被引量:223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四川盆地
  • 6篇盆地
  • 5篇龙马溪组
  • 4篇页岩
  • 4篇沉积环境
  • 3篇有机质
  • 3篇有机质特征
  • 3篇志留系
  • 2篇泥页岩
  • 2篇五峰组
  • 2篇吸水
  • 2篇连通性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形成环境
  • 1篇页岩气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源岩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吕海刚
  • 8篇张同伟
  • 7篇张小龙
  • 7篇李艳芳
  • 6篇闫建萍
  • 2篇张瑜
  • 1篇张瑜
  • 1篇妥进才
  • 1篇于萍

传媒

  • 2篇煤炭学报
  • 2篇2012年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被引量:110
2015年
选择四川盆地长宁县双河镇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新鲜露头剖面,对24个页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硫含量和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了主、微量元素含量在剖面垂向上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海盆古沉积环境的关系,讨论了控制四川盆地奥陶纪—志留纪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约20 m的层段有机碳含量(TOC)较高,达2.2%7.76%,向上有机碳含量变低(0.81%1.83%)并趋于稳定。页岩的主要成分为SiO2(55.67%)、Al2O3(10.13%)和CaO(9.51%)。TiO2和Al2O3含量在剖面底部低,向上增大,指示陆源碎屑物质输入增加。富有机质页岩的SiO2和CaO含量明显高于贫有机质页岩的含量,而Al2O3、Fe2O3和TiO2含量较低;同时,在富有机质层段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V、Ni、Co、Cr和营养型元素Ba明显富集。Ni/Co、V/Cr、U/Th和黄铁矿矿化度(DOPT)指示五峰组沉积时期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变化较大,以贫氧—厌氧环境为主,龙马溪组底部水体还原性比五峰组强,为具有一定H2S含量的静海相环境,而中上部则为正常富氧环境。页岩中P和过剩钡(Baxs)含量指示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具有高生产力特征,且TOC与氧化还原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氧化还原环境。Mo/TOC与DOPT图解表明控制龙马溪组页岩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是氧化还原条件,而控制五峰组的则是水体滞留。龙马溪组有机质的富集主要是由海平面升降造成的海水缺氧程度所控制,而五峰组主要是水体滞留造成的海底缺氧使有机质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李艳芳邵德勇吕海刚张瑜张小龙张同伟
关键词:四川盆地沉积环境微量元素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U-Mo协变模式与古海盆水体滞留程度的判识被引量:21
2015年
古海盆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和滞留状况可通过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来指示。本文利用页岩中U、Mo微量元素含量,研究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四川盆地的水体滞留情况。龙马溪组页岩在厌氧环境中Mo/TOC平均值为15,接近于半滞留海盆。且随着还原程度的增强,U、Mo富集系数趋于增加,但海水中较低的Mo浓度限制了Mo/U比值的继续增加,稳定在1倍海水值左右,指示龙马溪期四川盆地属于半滞留海盆。五峰组页岩Mo/TOC平均值为4.7,接近于黑海(4.5)这样的强滞留环境。U、Mo富集系数明显小于龙马溪组,在缺氧的环境中未表现出随富集系数增大Mo/U比值增大的趋势,且Mo/U比值低于正常海水值,表明五峰组沉积时期海盆的滞留程度要比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强烈,属于强滞留环境。五峰组沉积时期强烈的海盆滞留导致水体交换速度缓慢,形成了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缺氧环境,而龙马溪组沉积时期海平面上升造成的缺氧环境控制了半滞留海盆有机质的富集。
李艳芳吕海刚张瑜张小龙邵德勇闫建萍张同伟
关键词: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泥页岩吸水模拟实验及对孔隙连通性的指示意义
随着水平钻井和水压裂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页岩油、页岩气已成为可有效开发的非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其资源潜力巨大,是未来重要的替代能源,但目前页岩油气开发系数很低,仅为5%-10%。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微米一纳米级孔隙发育,为油气...
吕海刚
关键词:泥页岩连通性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有机质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被引量:53
2013年
选择四川盆地长宁县双河镇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新鲜露头剖面,对124个样品进行碳硫含量、Rock-Eval热解分析和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约20 m段TOC含量较高,达3.04%~7.28%,向上残余有机质含量变低(0.81%~1.83%)并趋于稳定。硫含量在0.02%~4.69%,平均为0.95%。龙马溪组页岩δ13Corg值在-31.2‰^-29.4‰,平均-30.1‰,显示有机质以Ⅰ,Ⅱ型为主。TOC与硫含量、δ13Corg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结合龙马溪页岩的岩石学和化石特征,认为控制龙马溪组烃源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原因是海平面升高、气候变暖和深水还原环境,导致有机质产率高且保存好。奥陶系五峰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底部高有机质海相泥岩是页岩气富集的最有利层段。
张小龙李艳芳吕海刚闫建萍妥进才张同伟
关键词: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有机质沉积环境碳同位素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微量元素特征与沉积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的关系
李艳芳吕海刚张瑜张小龙邵德勇张同伟
页岩有机质特征对甲烷吸附的影响被引量:50
2013年
对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在压力15 MPa、温度分别为35,50和65℃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甲烷等温吸附线实验,结合美国相关盆地样品的吸附实验结果,探讨有机质特征对页岩气体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在不同类型干酪根lnK-1/T图解中位于Ⅱ型干酪根趋势线附近,但每吨岩石Langmuir最大吸附量只占美国3种典型干酪根类型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的30%左右。龙马溪组页岩的吸附热和标准吸附熵分别为19.8~25.4 kJ/mol和-94.0^-111.1 J/(mol.K),与Ⅱ型或Ⅲ型干酪根对甲烷的吸附很接近,远大于黏土矿物对甲烷的吸附,揭示了有机质是重要的吸附介质。值得注意的是龙马溪组页岩每吨有机质最大吸附量比美国3种典型干酪根类型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明显要大,这可能与高热演化条件下泥岩的孔隙结构密切相关,这一点在后续研究中要予以重视。
闫建萍张同伟李艳芳吕海刚张小龙
关键词:页岩有机质特征甲烷吸附气成熟度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烃源岩有机质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张小龙李艳芳吕海刚张同伟闫建萍
文献传递
川西南下古生界斑脱岩发育对页岩气形成环境的指示意义
本研究采集了发育在川西南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斑脱岩样品,拟开展锆石定年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根据斑脱岩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可以限定岩浆起源的大地构造背景,重大构造岩浆事件在地层中的反映及生物的灭绝演化的意义。
李艳芳张小龙吕海刚闫建萍张同伟
关键词:页岩气下古生界斑脱岩沉积环境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泥页岩吸水模拟实验及对孔隙连通性的指示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岩石小柱体吸水实验方法,结合N2吸附法对孔隙结构和BET比表面积的测量,以及TOC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的分析,研究了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对水的吸收程度,以此来探讨影响泥岩吸水的主控因素,以及对孔隙连通性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TOC和黏土矿物是影响泥页岩吸水的主控因素,泥岩吸水量与BET比表面积具较好的正相关性,吸水过程自发且可逆。相同泥页岩样品的绝对吸水量与其体积变化呈直线关系,斜率为单位体积吸水量,可计算泥岩有效孔隙度(6.23%),吸水研究为泥岩中孔隙的连通性和有效孔隙度的测量提供了新的手段。
吕海刚于萍闫建萍邵德勇贾详娟张同伟
关键词:泥页岩孔隙特征连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