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宪玉

作品数:15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力衰竭
  • 5篇衰竭
  • 4篇舒张
  • 4篇舒张性
  • 4篇老年
  • 3篇舒张性心力衰...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心脏
  • 2篇心脏性
  • 2篇心脏性猝死
  • 2篇性猝死
  • 2篇血分
  • 2篇脏性
  • 2篇照料
  • 2篇射血分数
  • 2篇术后
  • 2篇猝死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2篇干休所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总后勤...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隆福医...

作者

  • 15篇吕宪玉
  • 6篇李嘉琦
  • 4篇秦浩
  • 4篇李莉
  • 4篇王瑞芳
  • 4篇刘聚伟
  • 4篇何昆仑
  • 4篇刘丽丹
  • 3篇尚建辉
  • 1篇何耀
  • 1篇洪宝发
  • 1篇薛佩军
  • 1篇崔亮
  • 1篇徐阿祥
  • 1篇杨承欢
  • 1篇杨铁
  • 1篇侯京山
  • 1篇吴南洲
  • 1篇王海波
  • 1篇高江平

传媒

  • 4篇人民军医
  • 3篇中华保健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化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在医学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在医学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参加2005年度体格检查者1000例,其中男567例,女433例,年龄45—92岁,平均73岁,对其进行普通DR胸片和DES检查。结果:1000例胸片中有阳性征象者,普通DR胸片136例(肺内结节性病变63例、炎性病变19例、钙化病变49例和骨病5例),双能量减影摄片227例(肺内结节性病变98例、炎性病变21例、钙化病变87例和骨病21例)。两者总检出率分别为13.6%和22.7%,两者对肺内结节性病变、钙化病变、骨病的检出率分别为6.3%和9.8%、4.9%和8.7%、0.5%和2.1%,有显著差异(P〈0.01),两者对炎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1.9%和2.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能量减影摄片对胸部病变的早期诊断筛查是对普通DR平片的一个很好补充,大大提高了肺内结节性病变、钙化病变及骨病等的检出率,在医学体检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庞小平吕宪玉薛佩军肖越勇杨承欢杨铁吴南洲张福
关键词:双能量减影胸部
舒张性心衰的抽样调查研究
2009年
目的:分析多个社区的舒张性心衰的发病现状。方法:对多个社区参加年度查体的老干部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填写调查表、一般检查等筛查出充血性心衰患者,再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结合其他检查诊断出舒张性心衰进行分析。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28人,占10. 29%;收缩性心衰167人,占7.54%;舒张性心衰及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150人,占6.77%(其中舒张功能不全89人)。结论:本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明显高于国内报道,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56岁以上的退休人员。舒张性心衰占充血性心衰的26.75%,而加上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则占47.32%,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秦浩吕宪玉刘聚伟王瑞芳何昆仑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发病率流行病学
军队干休所卫生所做好医疗保健工作的思考被引量:2
2012年
军队干休所保健对象比较特殊,要求卫生所的医务人员在医疗保健中应树立“大保健观”意识,工作做到精细化、个性化、亲情化^[1]。现就军队干休所卫生所做好医疗保健工作的相关问题思考如下。
李嘉琦吕宪玉刘丽丹李莉邱丽英
关键词:干休所
社区老年人群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目的: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指一组以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而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DHF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射血分数及基础...
吕宪玉
关键词:老年人舒张性心力衰竭
文献传递
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32例被引量:2
2012年
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患者原有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性和术后软组织粘连、变性、痉挛和挛缩,部分患者术后仍遗留腰痛及不同程度功能障碍。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我们选择某军队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软组织疼痛32例,采用银质针松解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李嘉琦侯京山侯咏梅吕宪玉王海波
关键词:银质针松解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可能病因及老年人DHF的基础疾病特征。方法通过填写心力衰竭调查表,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结合其他检查筛查出159例DHF患者及200例无DHF的老年人,记录其基础疾病的种类及患病时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HF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71.7%,冠心病患病率48.4%,心律失常患病率8.2%,与对照组(分别为45.0%,21.0%,2.5%)比较,患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疾病为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者,DHF发生率随基础疾病患病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是老年DHF的主要病因,心律失常也是引起DHF的重要病因。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DHF的发生率随这些基础疾病的病程延长而增加。
吕宪玉刘聚伟秦浩王瑞芳何昆仑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病因学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新型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NICOM)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及2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NICOM检查,并对CHF患者和正常对照者NICOM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CHF组NICOM与超声心动图的SV分别为52.15±15.90ml、47.75±15.39m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9.31±19.29ml、54.72±17.12ml,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COM检查所测得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HR、SV、CO及C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NICOM检查在CHF的诊断、心功能的监测及评估方面有应用价值。
刘聚伟吕宪玉秦浩王瑞芳何昆仑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泵血功能心输出量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基础疾病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填写心力衰竭调查表、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将参加实验人群分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组、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组,心功能正常(NL)组.进行基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相关分析.结果:DHF组(239例)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分别占55.8%,37.7%,16.3%;SHF组(81例)分别占71.6%,61.7%,18.5%;NL组(250例)分别占45.2%,21.2%,10.4%.SHF组、DHF组与NL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DHF组与SHF组相比较,只有冠心病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产生DHF的主要病因,其次为冠心病、糖尿病为可能原因.
刘聚伟吕宪玉秦浩王瑞芳何昆仑
关键词:射血分数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性猝死高危者照料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调查了解心脏性猝死(SCD)高危者照料人员心肺复苏(CPR)知晓、培训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北京地区12家军队干休所SCD高危者照料人员206例CPR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了解CPR知识的知晓、获取CPR知识的途径、参加CPR培训等情况。结果:SCD高危者照料人员CPR知晓率为84.7%,获取CPR知识的途径最多为网络(65.1%),参加过CPR培训者占20.8%,89.7%的照料人员愿意参加CPR知识培训,98.6%的照料人员希望得到理论讲授结合模拟人练习。结论:加强SCD高危者照料人员CPR培训非常必要,应采取措施提高照料人员CPR的技能。
李嘉琦吕宪玉尚建辉李莉刘丽丹佘海涛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心肺复苏知识
三种方法对心脏性猝死高危者照料人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对干休所心脏性猝死(SCD)高危者照料人员实施心肺复苏(CPR)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57个干休所SCD高危者照料人员2136人,分为1组714人、2组710人、3组712人,以干休所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教员组织。1组仅进行CPR理论和操作培训;2组在1组基础上,于培训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各电话回访1次,督促复习CPR培训光盘;3组在1组基础上,于培训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各现场回访1次,由教员现场指导复习CPR技能操作。各组均为培训后和1年后进行考核,比较3组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1组、2组、3组考核合格率、总成绩、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差异不显著(P>0.05)。培训1年后,各组考核合格率、总成绩、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比较,2组、3组非常显著高于1组(P<0.01),3组显著高于2组(P<0.05)。结论:理论和操作培训加进一步学习指导的方法效果好。
李嘉琦吕宪玉尚建辉李莉刘丽丹佘海涛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心肺复苏培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