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鸣明

作品数:36 被引量:265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美国McKnight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水稻
  • 8篇基因
  • 5篇克隆
  • 4篇短小芽孢杆菌
  • 4篇芽孢
  • 4篇芽孢杆菌
  • 3篇蛋白
  • 3篇野生
  • 3篇野生稻
  • 3篇杂交
  • 3篇植物
  • 3篇融合基因
  • 3篇普通野生稻
  • 3篇重组表达载体
  • 3篇组培
  • 3篇香柚
  • 3篇快繁
  • 3篇快繁技术
  • 3篇基因表达
  • 2篇点突变

机构

  • 33篇复旦大学
  • 4篇浙江师范大学
  • 4篇上海市农业科...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常熟高等专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6篇叶鸣明
  • 32篇沈大棱
  • 15篇明凤
  • 8篇李瑶
  • 8篇曲志才
  • 8篇梁斌
  • 7篇王敬文
  • 4篇徐根娣
  • 4篇倪德祥
  • 3篇陈云鹏
  • 3篇白逢伟
  • 3篇董玉光
  • 3篇钟江
  • 3篇娄玉霞
  • 3篇韩颖颖
  • 2篇李昌本
  • 2篇严健
  • 2篇曹清玉
  • 2篇沈大稜
  • 2篇潘重光

传媒

  • 11篇复旦学报(自...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上海农业科技
  • 2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师大学报...
  • 1篇上海农学院学...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8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组分10编码的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4
2002年
从我国山东发病的玉米材料中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抽提病毒RNA ,经RT PCR ,克隆了编码外层外壳蛋白的基因组组分 10 (S10 )的cDNA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 .与已报道的日本株和湖北等地的S10进行了序列同源性比较 .结果表明 ,与日本株的同源性为 92 % ,与湖北等地的同源性在 97%~ 98%之间 .将该序列构建到pGEX 3X表达载体中 ,经IPTG诱导 ,表达了分子质量约为 76ku的GST融合蛋白 .经亲和层析纯化和Western印迹分析 ,证实了该基因以可溶性的GST融合蛋白形式在原核中表达 .
白逢伟曲志才曹清玉许嘉叶鸣明沈大棱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S10
农杆菌转化水稻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3
1994年
自1988年以来,水稻基因转化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建立了转化水稻原生质体(电击法和PEG法)和完整细胞(基因枪法)的有效方法,得到外源基因稳定整合的转化植株及后代,但双子叶植物中最普遍使用的农杆菌介导法,却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水稻,虽有几篇报道,但未得到转化植株,也未有转化目的基因的报道.我们尝试用农杆菌介导,将人工合成的抗菌肽基因转化水稻不定芽,得到表达外源基因的工程植株,建立了一种转化水稻的有效方法.
李瑶沈大棱潘小舟任大明叶鸣明刘祖洞秦瑞珍
关键词:农杆菌抗菌肽
稻胚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被引量:3
1999年
以水稻基因组DNA为模板,以特异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扩增出稻胚凝集素基因并克隆到E.coli质粒pBluescriptSK(+)的SmaⅠ位点。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到的基因片段大小为781bp,没有内含子,编码1条长22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23kD的肽链,其中N-端28个氨基酸是信号肽。与报道的稻胚凝集素cDNA序列进行顺序同源性比较,发现它们之间有很高的同源性(99.74%),其编码区第167和563位各有1个碱基突变,但两者均为同义突变,并未造成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回收插入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RSET-C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表达,SDS-PAGE电泳图谱扫描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鉴于凝集素可能具有抗病虫害的能力,稻胚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原核系统中的成功表达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稻胚凝集素在植物防御以及其他生理活动中的功能。
郝峥嵘刘庆法季昀叶鸣明陈永青沈大棱
关键词:基因表达水稻
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离体无性系的建立(简报)被引量:3
1999年
通过对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建立了野生稻的细胞种质库和无性繁殖系库,并获得普通野生稻再生植株,为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王亦菲黄剑华叶鸣明曲志才陈永青
关键词:野生稻无性繁殖系
一种香柚的组培快繁方法
本发明为香柚的一种组培快繁的技术。通过材料筛选处理、培养基成份改进和激素调控等技术手段形成了每年扩繁速度为10<Sup>3</Sup>~10<Sup>4</Sup>倍的组培技术,本发明为国内外首次建立的香柚组培和快繁技术...
明凤叶鸣明沈大棱
文献传递
宝山地方特色树种香柚(香橼)组培快繁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建立被引量:5
2002年
明凤叶鸣明沈大棱
关键词:香柚香橼工厂化育苗技术快繁技术
短小芽孢杆菌表达系统
本发明属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短小芽孢杆菌中的启动子活性片断F1,及其融合基因构建体,携带该构建体的新的重组表达载体。还涉及所说的随机插入点突变、抗真菌蛋白获得、表达载体转化短小芽孢杆菌细胞,以及由转化细胞产生...
明凤陈云鹏孙晓波沈大棱叶鸣明
文献传递
蝴蝶兰不同花色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46
2003年
利用筛选到的 2 5个特异引物对蝴蝶兰不同花色品种作RAPD分析 ,确定了 12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并根据Neighbor joining遗传距离矩阵构建系统聚类文件 ,将该 12个品种分为两个家族 :第一家族中包含基色为白色的花色品种 ,花蕊颜色略有不同 ;第二家族为具有条纹的花色品种。品种间遗传距离最大为 0 .783 2 ,最小为 0 .10 3 4。
明凤董玉光娄玉霞王敬文梁斌叶鸣明沈大棱
关键词:花色品种RAPD分析
铝诱导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L.)光合系统相关基因表达被引量:6
2002年
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对正常与铝毒处理的普通野生稻植株进行表达基因差异性分析.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PCR选择性研究、阳性表达基因的测序、Northern杂交的进一步分析,得出3个cDNAs在铝毒处理的叶片中高效表达,其中2个与光合系统代谢相关,1个与花的发育有关.研究结果为更好地理解植物在铝毒胁迫下叶片相关基因表达提供思路,同时也为在野生稻这个丰富基因库中筛选出耐铝毒的重要基因,以便改良亲源较近的水稻适应日益酸化的土壤具有一定的意义.
明凤梁斌娄玉霞王敬文叶鸣明沈大棱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抑制差减杂交铝毒
活跃传毒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品系的杂交与选育被引量:21
2002年
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毒传播介体进行连续4个世代的杂交和严格的人工选育,获得活跃传毒的介体品系,其传毒率从F0群体的5.31%上升到25%,该介体品系经2年时间无人工选择压力的连续饲养,在间断选育的第5代,其传毒率明显下降,仅有14.75%.可见人工选择压对介体传毒力这一性状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介体获毒没有影响;单头昆虫的DIBA技术使测定标本用量可以少至1/30头灰飞虱,带毒虫率从F0群体的12.09%上升到F4代的32.6%.
曲志才马向前白逢伟叶鸣明潘重光沈大棱
关键词:灰飞虱杂交选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