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治续

作品数:17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7篇盆地
  • 5篇塔里木盆地
  • 5篇裂变径迹
  • 5篇隆升
  • 4篇构造隆升
  • 3篇新生代
  • 3篇中新生代
  • 2篇油气
  • 2篇源岩
  • 2篇塔西南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青藏高原
  • 2篇构造带
  • 2篇碧口地块
  • 1篇单轴
  • 1篇单轴抗压
  • 1篇单轴抗压强度
  • 1篇断裂带
  • 1篇堆垛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冀东...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作者

  • 17篇叶治续
  • 11篇金文正
  • 5篇崔泽宏
  • 2篇师生宝
  • 2篇陈践发
  • 2篇郭建军
  • 1篇周学慧
  • 1篇段文标
  • 1篇李程善
  • 1篇梁则亮
  • 1篇刘君荣
  • 1篇李艳梅
  • 1篇王铁冠
  • 1篇刚文哲
  • 1篇刘海青
  • 1篇付园
  • 1篇白万奎

传媒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2篇华南地质
  • 1篇世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7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广元北部地区的构造分区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四川盆地广元北部地区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平衡演化剖面绘制及分析,对该地区构造特征及分区开展工作。研究认为:研究区构造变形强烈,西北地区主要发育复向斜、复背斜、倒转褶皱等构造,东南地区主要发育脆性特征明显的构造,深部发育双重构造和背冲断块等,即NW—SE向,变形特征整体表现为由塑性到脆性的转变;该地区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多个阶段,二叠纪之前构造伸展和构造挤压发生多次转换,二叠纪之后基本上以构造挤压为主,在多期构挤压和伸展中,燕山运动至喜马拉雅运动造成的构造缩短量最大,各地质历史时期总共缩短了29.0 km,缩短率达到43.2%;根据构造变形强度变化及演化特征,研究区分为4个构造单元,即西北区、中北区、中南区和东南区,构造变形由韧性变形过渡到韧脆性特征和脆性变形,构造变形程度由强到弱。
金文正王俊鹏崔泽宏叶治续
关键词:变形样式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8
2008年
塔里木盆地的勘探程度较低,下古生界不同烃源岩的特征及其展布仍是困扰地质家的重大问题。通过详细分析已钻揭的寒武系烃源岩,深入探讨了寒武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地区寒武系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存在差别,因此不同地区有机质的丰度、甾萜烷的分布特征以及"三芴"组成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进行寒武系的油源对比时应考虑到这种差别,以提高油源对比的精度。总体来讲,寒武系烃源岩的标志性特征主要包括甾烷中的C28含量较高(>25%)、伽马蜡烷的含量较高(峰高与C31H接近,G/C31H22R>0.89)、碳同位素比值偏重(1δ3C饱重于-30‰,1δ3C芳接近或重于-28‰),三芳甾烷的分布特征也明显区别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郭建军陈践发王铁冠叶治续周学慧师生宝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生物标志物
巴楚隆起色力布亚断裂带分段构造变形及演化
2018年
色力布亚断裂带为巴楚隆起与麦盖提斜坡的分界断裂,通过地震剖面解释认为色力布亚断裂分为南、中、北三段,每段构造样式及断裂形成演化均有差异,南段断裂复杂,为上下两层断裂结构,形成较早,为奥陶纪末形成,后期经过多期活动,到海西晚期基本停止活动,喜马拉雅期在浅层形成一条逆冲推覆断裂;北段和中段形成较晚,为喜马拉雅早期形成并强烈活动,喜马拉雅晚期基本不活动。
金文正崔泽宏叶治续
关键词:巴楚隆起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盆山耦合类型
2022年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典型地震剖面构造解释,认为塔西南地区断裂构造发育,从山前部位至塔西南新生代前陆盆地,构造变形强度由强变弱,揭示了西昆仑造山带对塔西南地区的构造控制逐渐降低。因受厚层膏岩影响,致使研究区西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构造变形存在差异,并且主要变形层位也有所差异。综合分析认为,塔西南地区存在三种主要盆山耦合类型,分别为叠瓦冲断式盆山耦合、双重构造式盆山耦合和堆垛构造式盆山耦合,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这种差异主要与厚层膏岩滑脱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昆仑造山带和阿尔金造山带两种不同构造应力综合作用的制约。
金文正王俊鹏崔泽宏叶治续
关键词:盆山耦合塔西南
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研究及应用——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埋藏史研究
通过对目前剥蚀厚度恢复方法的分析研究,结合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实际的地球化学资料、钻井、测井、录井资料等,选用镜质体反射率、沉积速率法、地层横剖面对比法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地层进行剥蚀厚度恢复,在结合以前对塔里木盆地的剥蚀厚度...
叶治续
关键词:剥蚀厚度埋藏史塔里木盆地
川西地区构造滑脱层岩石力学特征及构造变形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川西地区岩石样品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和三轴抗压强度测试,认为岩石抗压强度与岩石密度具正相关关系。早期地层常具有较大的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粘聚力亦具有类似变化趋势。构造滑脱层应具有相对较小的单轴抗压强度、较小的弹性模量和较小的泊松比。该区从上侏罗统至中奥陶统各地层中发育多套滑脱层,即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下泥盆统和志留系等。滑脱层在构造变形中多表现为各逆冲断裂下部汇聚或尖灭消失的构造软弱带,且滑脱层上部层位构造变形强度较大,多形成密集分布的逆冲断裂带,而滑脱层下伏区域构造变形微弱,多形成倾角较缓的单斜构造或者宽缓褶皱。
金文正王俊鹏崔泽宏叶治续
关键词:单轴抗压强度
青藏高原东部中新生代差异隆升的热年代学证据
2023年
为定量分析青藏高原东北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时序及特征,笔者开展了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BF](66±9)~(4.3±1)Ma,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87±11)~(69±4)Ma,东北部及东部裂变径迹年龄值较大;研究区西北缘构造隆升较早(200~160 Ma),东南部隆升相对较晚(140~30 Ma),西(南)部构造隆升最晚(90~10 Ma),新近纪之后则整体进入构造隆升;岩石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广元—江油一带西侧较高,红原—文县一带南侧更高,理县附近最大,分别为23.26℃/Ma和0.78 mm/a,这种分区差异性主要受多条区域性大型断裂带制约。
金文正王俊鹏白万奎叶治续
关键词:裂变径迹构造隆升中新生代青藏高原
川西龙门山北段中生代差异构造隆升特征
2023年
川西龙门山冲断带内部发育多条大型断裂并经历了多期且复杂的构造演化。为探讨龙门山北段中生代以来主要断裂带之间的差异构造隆升,本文开展了锆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工作,并计算了冷却速率等构造隆升参数。结果表明,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主要集中在238~122 Ma之间,唐王寨向斜和仰天窝向斜核部冷却速率为1.211~1.438℃/Myr,剥蚀速率为0.038~0.048 mm/yr。向斜西北翼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相对稍高,分别为1.150~1.586℃/Myr和0.038~0.053 mm/yr,总体上,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冷却速率和岩石隆升幅度等参数在平面呈带状,且与主干断裂近于平行。各构造隆升参数在青川断裂、北川断裂和江油断裂所夹持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变化范围,自北西至南东方向,构造变形兼具“前展式”和“后展式”特征。由前展式变形转变为后展式变形的时期为139~122 Ma。
金文正白万奎叶治续
关键词:锆石裂变径迹构造隆升中生代龙门山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烃史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对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空间展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根据吸附作用模型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建立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排烃史模型,并计算了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强度和排烃量。台盆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排油量与排气量分别为325.10×108t和610.25×1011m3,总排烃量811.35×108t,主要排烃期为中、晚奥陶世与志留-三叠纪2个阶段;灰质烃源岩排烃中心主要分布在北部凹陷隆起区、塔中隆起、巴楚隆起南部以及麦盖提斜坡部分地区,泥质烃源岩排烃中心主要分布在满加尔凹陷与阿瓦提凹陷。
梁则亮刚文哲叶治续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烃源岩排烃量
新疆天山造山带内山间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初探
2022年
通过对比分析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天山内部侏罗系和部分古生代地层是烃源岩发育的主力层位,且具有相对较好的地球化学指标,而各山间盆地之间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差异大,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大地热流特征、强烈的构造变形、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和岩浆岩分布等诸多方面。综合盆地面积、盆地内断裂情况、烃源岩层系和岩浆岩分布等因素,将各盆地划分4类不同级别,其中Ⅰ类盆地为吐哈盆地,Ⅱ类盆地包括伊宁盆地和焉耆盆地,这2类盆地具有常规油气勘探的潜力,Ⅲ类盆地包括精河盆地、小尤尔都斯盆地和大尤尔都斯盆地等,可以考虑进行非常规油气勘探,Ⅳ类盆地包括昭苏盆地、新源盆地和后峡盆地等,该类盆地可以进行各类固体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金文正王俊鹏崔泽宏叶治续
关键词:山间盆地油气勘探非常规油气固体矿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