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核磁共振
  • 2篇核磁共振成像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收缩
  • 1篇心肌收缩功能
  • 1篇氧化酶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受体
  • 1篇脂氧化酶
  • 1篇室壁

机构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叶正
  • 2篇施增儒
  • 2篇陈思聪
  • 1篇张国元
  • 1篇童坦君
  • 1篇陈明哲
  • 1篇盖晓波
  • 1篇倪晋明
  • 1篇白若昀

传媒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1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磁共振成像评价室壁心肌收缩功能
1990年
通过对25例心肌梗塞(MI)患者作磁共振成像,发现MI节段心肌在收缩末期增厚(PSWT)为0.168±0.334,未梗塞处为0.644±0.209,差异显著(P<0.001),合并室壁瘤者,其PSWT仅为0.0125±0.0296,该处室壁心肌收缩功能更差。本结果表明:磁共振成像对测量室壁心肌厚度和评价MI后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较其他方法更为精确。
叶正叶正陈思聪张国元施增儒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心肌梗塞室壁瘤
磁共振成像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991年
磁共振成像(MRI)是七十年代末出现的先进检查技术,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使用的MRI均为质子磁共振成像技术,其磁场强度在1.5特斯拉以下,对人体无损伤,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理想检查方法。其原理是:在均匀的强磁场中,组织中的质子的排列方向趋于一致,发射特定的电磁波可以激发质子共振。射频停止后,共振的质子开始恢复到正常位置,即质子的弛豫过程。根据组织质子密度(〔H^+〕)的不同及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的不同(T_1)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_2)的不同,磁共振成像仪把质子弛豫过程中接收到的信号排列成图像。
叶正陈思聪施增儒
关键词:冠心病核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和15-脂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异常被引量:1
1996年
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和15-脂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异常叶正陈明哲白若昀童坦君倪晋明盖晓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广泛存在于体内,其中肝脏最为丰富。LDLR在主动脉中膜层吸收和降解低密度脂蛋白(LDL)方面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旨在...
叶正陈明哲白若昀白若昀倪晋明童坦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脂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