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佳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胸椎
  • 2篇腰椎
  • 2篇软组织
  • 2篇手术
  • 2篇缺损
  • 2篇外科
  • 2篇微创
  • 2篇下肢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骨缺损
  • 2篇PILON骨...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横纹肌...
  • 1篇信号改变
  • 1篇胸背部
  • 1篇胸背部疼痛
  • 1篇胸片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

  • 11篇叶佳
  • 4篇陈森
  • 3篇方煌
  • 3篇陶凤华
  • 2篇胡锐
  • 2篇赵晶晶
  • 2篇金志辉
  • 2篇聂志刚
  • 2篇陈任
  • 2篇曹辉
  • 2篇郑剑
  • 2篇赵迎春
  • 2篇陶海
  • 1篇王欢
  • 1篇张向阳
  • 1篇林阳
  • 1篇黄若昆
  • 1篇李锋
  • 1篇胡太兵
  • 1篇徐志刚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骨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置入物表面仿生矿化微纳拓扑结构载碘涂层的抗菌与成骨性能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骨置入物表面仿生矿化微纳拓扑结构载碘涂层的抗菌与成骨性能。方法首先,在钛合金(Ti6Al4V)片表面通过碱热反应构建钛酸氢钠的纤维网状结构,标记为碱蚀(AT)组;然后,在改良模拟体液中仿生矿化形成高比表面积的微纳拓扑结构,标记为碱蚀后仿生矿化(AT-CaP)组;最后,负载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构建新型抗菌骨整合涂层,标记为碱蚀后仿生矿化载碘(AT-CaP-PVPI)组。每组3次平行实验,在涂层表面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貌和数量,检测其体外抗菌性能。取1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5):AT组、AT-CaP组、AT-CaP-PVPI组,在大鼠股骨下端髓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分别置入经AT、AT-CaP及AT-CaP-PVPI涂层处理的钛棒。比较3组大鼠术后4周股骨置入物表面的成骨状态、新生骨量体积比及骨小梁数目等。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AT组和AT-CaP组涂层表面细菌保持其固有的椭圆球形或圆球形,细菌处于良好的存活状态;而AT-CaP-PVPI组涂层表面细菌出现膜变形凹陷,有些细菌已经完全破裂、溶解,大量细菌死亡。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T组置入物周围几乎无新生骨形成;AT-CaP组置入物周围散在分布新生骨,但是新生骨分布不连续;AT-CaP-PVPI组置入物周围可见大量新生骨,且新生骨分布均匀,无感染迹象。AT-CaP-PVPI组置入物表面新生骨量体积比和骨小梁数目分别为0.453±0.206和6.055±0.536,均显著高于AT组(0.046±0.028、1.667±1.249)和AT-CaP组(0.188±0.052、3.804±0.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物表面仿生矿化微纳拓扑结构载碘涂层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和较好的骨整合活性。
王翊凯马思远金志辉陈森叶佳聂志刚王梦玮曹家睿任义军
关键词:置入物骨整合
胸腰椎骨折经骨折椎体内固定术后出现钉棒断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体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出现钉棒断裂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应用经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6例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骨折类型、是否椎管减压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对钉棒断裂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哈氏棒断裂2例。椎弓根螺钉和哈氏棒断裂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6个月。断钉断棒发生率:爆裂脱位型骨折患者(3/10)高于压缩型骨折患者(1/16)(P<0.05);椎板切除减压患者(2/12)高于未切除椎板患者(2/14)(P<0.05);术后卧床时间小于2个月患者(3/19)高于卧床2个月以上患者(1/7),此例因截瘫后一直卧床,但绝对卧床时间未超过2个月。结论椎弓根钉棒出现断裂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钉棒应力分布不均、脊柱后柱破坏加重、术后过早下床活动有关。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同轴同平面置钉和合理预弯哈氏棒使应力均匀分布、尽量保留脊柱后柱、避免过早下床剧烈活动可有效降低钉棒断裂的发生率。
叶佳彭爱民刘果方煌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
膝关节镜检查结合关节外微创技术对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分期修复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检查结合关节外微创技术对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分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42例(52膝),均给予膝关节镜检查结合关节外微创技术治疗,手术后均给予Lysholm与IKDC量表评分,评价膝关节修复效果。结果:Lysholm评分:平均分数为89.1分。IKDC评级:31个膝关节A级,17个膝关节B级,4个膝关节C级。Lachman试验:32个膝关节(-),16个膝关节(+),4个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52个膝关节的活动度均得到有效恢复,其屈曲受限均<10°,伸直受限均<5°。52个膝关节内、外侧应力试验均表现(-)。结论:采用膝关节镜检查结合关节外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曹辉陶海张向阳叶佳赵迎春郑剑陶凤华
关键词:膝关节镜检查
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比较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本课题组收治的61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方法不同分为内外固定分期序贯治疗组(序贯组)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内固定组)。序贯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65岁;骨折OTA分型:C1型4例,C2型8例,C3型14例;闭合性损伤7例,开放性损伤19例。内固定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9~64岁;骨折OTA分型:C1型6例,C2型13例,C3型16例;闭合性损伤21例,开放性损伤14例。术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患侧较健侧踝关节减少的活动度。结果序贯组和内固定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软组织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序贯组和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15.4%(4/26)和17.1%(6/35)]、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7.4±4.3)个月和(6.5±3.2)个月]、骨不连发生率[7.7%(2/26)和8.6%(3/35)]、AOFAS的踝-后足评分[(71.7±29.4)分和(74.4±19.5)分]和SF-36(83.1±9.9和83.8±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较健侧踝关节减少的活动度(34.6°±7.2°)显著大于内固定组(2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年(26.0°±11.1°和21.8°±1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内外固定分期序贯治疗可能更适应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
任义军赵晶晶严立胡锐黄若昆陈森金志辉叶佳陈任
关键词:内固定器外固定器PILON骨折序贯治疗
PTED和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成本-效益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MED组和PTED组各74例。观察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VAS、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比2组成本-效果评价的C/E值。结果PTED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MED组(P<0.05),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MED组(P<0.05)。2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逐渐降低(P<0.05);术后1 d时,MED组VAS评分显著高于PTED组(P<0.05)。2组患者治疗成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治疗费用和C/E均显著低于MED(P<0.05)。结论PTED和MED治疗LDH均可取得良好效果,PTED具有更好的微创性和经济学优势,而MED在减少手术时间和降低放射线辐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刘果王欢叶佳俞勇彭爱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成本-效益
胸椎骨样骨瘤1例报告
2009年
叶佳金志辉胡太兵方煌
关键词:骨样骨瘤胸椎胸背部疼痛ECG检查信号改变摄胸片
一期异位寄养大段游离骨块治疗开放性下肢骨缺损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一期异位寄养大段游离骨块治疗开放性下肢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采用一期异位寄养大段游离骨块治疗的11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下肢骨缺损患者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18~57岁,平均35.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2 h,平均6.3 h;游离骨块大小为3~16 cm,平均8.7 cm。急诊一期行血管、神经吻合;游离骨块清洗消毒后寄养到血供丰富部位,其中寄养到大腿外侧9例,腹股沟2例;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二期行创面修复;三期行骨块回植,行钢板内固定6例,外固定支架固定5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Pa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采用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评价功能,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50个月(平均15.5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骨髓炎。2例外固定支架固定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给予植骨+钢板内固定后,骨折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12个月(平均8.5个月),总治疗时间为8~16个月(平均12.5个月)。末次随访时按照Pa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7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0.9%(10/11)。术后SF-36评分平均86.7分。结论一期异位寄养大段游离骨块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下肢骨缺损是可行的,具有手术方式简单、骨髓炎发生率低等优势。
陈森聂志刚金志辉叶佳任义军
右肩部多形性横纹肌肉瘤1例报道
2019年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leomorphic rhabdomyosarcoma,PRMS)是一种好发生于成人的高度恶性肿瘤,是横纹肌肉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多发生于四肢的深部软组织。PRMS发病率低,国内外相关报道极为少见。现报道1例经手术病检证实的肩部PRMS。
罗越叶佳陶凤华
关键词:多形性横纹肌肉瘤肩部恶性肿瘤软组织发病率
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骨与软组织缺损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下肢解剖结构、恢复下肢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4月,应用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骨牵张技术重建患肢解剖结构及功能治疗51例,其中胫骨近端缺损17例、胫骨远端缺损27例、跟骨部分缺损4例、前足跖骨缺损3例。手术分期进行,一期组织瓣移植覆盖创面,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3例、腹股沟皮瓣8例、股前内侧皮瓣5例、胸脐皮瓣3例、背阔肌皮瓣2例,切取面积3.5 cm×15.0 cm^8.0 cm×25.0 cm;二期安装Ilizarov环形架或自行设计的牵张器,采用Ilizarov环形架44例、自行设计牵张器7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例股前外侧皮瓣部分坏死,3例皮瓣术后感染,其余47例皮瓣全部成活。36例胫骨采用骨搬运方法修复骨缺损,8例采用骨搬运与肢体延长结合恢复长度,4例跟骨采用横行或纵向牵张恢复跟骨外形,3例前足跖骨缺损采用纵向或横行牵张恢复足弓。随访9个月~2年,无骨髓炎复发,骨搬运对合端及延长区均获骨性愈合。按Paley骨性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8.0%,按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评分平均88.9分,按美国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平均79.5分。结论组织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可重建下肢骨与软组织缺损,最大程度恢复患肢功能。
任义军胡锐严立赵晶晶陈森金志辉叶佳陈任
关键词:下肢骨缺损外科皮瓣
胫骨远端内侧、前内侧入路微创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侧入路与前内侧入路微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治疗的72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采取胫骨远端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B组采取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Mazur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骨折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azur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但B组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踝关节Mazur评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踝关节术后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24个月,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入路对治疗Pilon骨折均有效,在手术过程中并无差异,但是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与胫骨远端内侧入路相比,可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曹辉陶海赵迎春郑剑叶佳陶凤华
关键词:PILON骨折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