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亚飞

作品数:154 被引量:828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59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4篇中医
  • 30篇教育
  • 26篇学位
  • 22篇应激
  • 22篇中医药
  • 21篇专业学位
  • 20篇慢性
  • 19篇四逆
  • 19篇四逆散
  • 16篇中药
  • 16篇加味
  • 16篇加味四逆散
  • 14篇研究生教育
  • 13篇抑郁
  • 12篇药学
  • 12篇中医学
  • 11篇证候
  • 10篇易激综合征
  • 9篇院校
  • 8篇调肝

机构

  • 154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广东省中医药...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54篇史亚飞
  • 56篇潘华峰
  • 44篇徐志伟
  • 23篇严灿
  • 21篇朱磊
  • 19篇张彩霞
  • 18篇吴皓萌
  • 16篇潘毅
  • 14篇吴丽丽
  • 14篇任金玲
  • 13篇李艳
  • 13篇敖海清
  • 13篇郭丽丽
  • 12篇袁玉梅
  • 11篇杨智辉
  • 9篇龙泳伶
  • 8篇严艳
  • 8篇邱仕君
  • 7篇赵自明
  • 7篇冯毅翀

传媒

  • 15篇中医教育
  • 13篇中国高等医学...
  • 1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0篇西北医学教育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4篇中华医学教育...
  • 3篇中药新药与临...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医学教育研究...
  • 2篇中医杂志
  • 2篇新中医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卫生软科学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20篇2014
  • 15篇2013
  • 21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学非医攻博研究生临床实习安排与能力培养
2007年
本文从实习目标、规章制度、学生特点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非医攻博研究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实习目的、科学设置实习内容与要求、理顺管理体制、营造良好临床实习氛围、优化课程设置、建立规章制度等对策。
史亚飞徐志伟丘惠燕冼绍祥潘华峰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中医学非医攻博
审核评估背景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初探
2018年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已于2013年正式启动,25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本科院校都属于接受审核评估的范畴。在此背景下,对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对中医药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背景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中医药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出理论构想,以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徐大量林辉史亚飞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教育
肿瘤并发抑郁国内外研究现状被引量:8
2014年
收集了近些年国内外有关肿瘤并发抑郁研究的文献资料,从肿瘤并发抑郁的流行病调查、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目前肿瘤并发抑郁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展望。
郭丽丽史亚飞张彩霞
基于中医四诊和脑肠肽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判别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从计量诊断学的角度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构建IBS-D中医证候的判别函数,以降低IBS-D中医证候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主观因素干扰。方法采用《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信息采集表》对439例IBS-D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运用聚类分析获取初始证候,以四诊信息和患者血清脑肠肽为变量,运用逐步判别法进行分析。结果聚类为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和寒湿困脾证,其中肝郁脾虚证最多,有效百分比为34.2%,寒湿困脾证最少,有效百分比为5.5%;逐步法所得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及脾胃湿热证5个判别函数,回顾性误判概率4.1%(16/390),交叉验证误判率为15.4%(60/390)。结论建立的判别函数,对ISB-D的中医证候的客观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皓萌徐志伟敖海清史亚飞胡海燕吉云鹏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脑肠肽
加味四逆散对青少期应激大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青少期应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前额叶皮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21日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加味四逆散组;除空白组以外的3组予慢性温和不可预计性应激(CUMS)。造模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取海马及前额叶皮质,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糖水偏爱度、旷场实验总路程、活动度、中央区路程,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均降低。加味四逆散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度、旷场测试中活跃度、中央区活动路程、总路程均增加,海马及前额叶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均明显升高。结论:加味四逆散可能通过提高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而改善CUMS的引起青少期大鼠抑郁样行为。
袁玉梅郭丽丽韩霞吴皓萌冯军史亚飞
关键词:加味四逆散应激单胺类神经递质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和途经。研究生教育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是顺应时代进步,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要举措。本文分析中医药院校进行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并就加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朱磊邝卫红史亚飞任金玲
关键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
从生源结构、专业分化及就业状况看非医攻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被引量:1
2010年
统计分析了我校"非医攻博"专业2002-2008七级共122人的生源结构、后期专业分化和就业情况三个重要环节,结合实施情况就非医攻博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为今后该模式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提供依据。
史亚飞
关键词:中医学非医攻博
小儿情志异常源流与“肝常有余”探讨被引量:14
2017年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小儿情志"与"肝常有余"理论的形成源流与主要文献,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生长成长因素影响,发现惊恐、郁怒等负性情绪是小儿情志异常的主要病因。伴随成长,郁怒成为青少期不良情志的主要诱因。总结小儿"肝常有余"理论的不断发展过程,表明肝常有余是小儿情志变化的病理生理基础,从肝论治小儿情志异常成为重要病机。
杨苾史亚飞郭丽丽徐志伟
关键词:小儿情志异常肝常有余惊恐
胃痞消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胃痞消对脾虚证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剂量为0.2 g·kg-1·d-1),胃痞消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7.5、3.75 g·kg-1·d-1)。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200μg/m L)自由饮用、小承气汤(2 m L/只,生药1 g/m L)灌胃法及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18周复制脾虚证胃癌前病变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组织病理学及行为学变化,检测血浆TNF-α及IL-4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浆TNF-α、IL-4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维酶素组、胃痞消高剂量组、胃痞消低剂量组血浆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与胃痞消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酶素组、胃痞消高剂量组、胃痞消中剂量组、胃痞消低剂量组血浆IL-4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胃痞消改善脾虚证胃癌前病变大鼠组织学变化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浆TNF-α、IL-4含量变化及胃黏膜间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动员而实现。
李海文潘华峰赵自明史亚飞严艳袁玉梅曾进浩林钟宇赵金媛
调肝、健脾、补肾治法及人参总皂甙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及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观察调肝 (调肝方 )、健脾 (四君子汤 )、补肾 (肾气丸 )治法方药及人参总皂甙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及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OP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下丘脑、海马氨基酸含量。结果 :人参总皂甙组下丘脑Glu明显下降(P <0 .0 5 ) ,健脾组与人参总皂甙组下丘脑Asp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模型组海马Glu明显下降 (P <0 .0 5 )。补肾组、健脾组和人参总皂甙组海马Glu和Asp均明显升高 (P <0 .0 1)。调肝组、健脾组和人参总皂甙组下丘脑GABA和Tau均明显下降 (P <0 .0 5或 0 .0 1)。补肾组下丘脑GABA明显下降 (P <0 .0 1)。模型组海马Tau明显下降 (P <0 .0 5 )。健脾组、补肾组与人参总皂甙组海马GABA和Tau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 (P <0 .0 1)。结论 :调肝治法方药的中枢作用部位可能主要在下丘脑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基酸水平有关 ;而健脾、补肾治法方药及人参总皂甙的中枢作用部位可能与海马和下丘脑都有密切关系 ,作用机制则与上调氨基酸水平有关。
李艳严灿徐志伟史亚飞吴丽丽王剑潘毅
关键词:调肝健脾补肾人参总皂甙下丘脑海马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