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薇薇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儿童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急性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4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慢性
  • 3篇患儿
  • 3篇氨甲蝶呤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药物
  • 2篇药物动力学
  • 2篇预后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唐山市卫生学...

作者

  • 15篇卢薇薇
  • 11篇卢新天
  • 11篇华瑛
  • 7篇赵卫红
  • 3篇于载泺
  • 3篇李惠芳
  • 2篇孙桂香
  • 2篇石丹妮
  • 2篇刘玲
  • 2篇卢炜
  • 2篇杜军保
  • 2篇郝锦丽
  • 1篇崔广霞
  • 1篇孙青
  • 1篇孙宏亮
  • 1篇朱赛楠
  • 1篇杨丽华
  • 1篇谢瑶
  • 1篇张宏文
  • 1篇王三梅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2010北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5
  • 1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血病多项耐药基因和CD_(34)抗原同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994年
白血病多项耐药基因和CD_(34)抗原同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李惠芳,孙桂香,卢薇薇,于载泺近年的研究已证实多项耐药(MDR)基因表达增加是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发生耐药的重要原因。我们初步探讨了28例急性白血病(AL)细胞MDR,基因mRNA表达与各种白细胞...
李惠芳孙桂香卢薇薇于载泺
关键词:白血病CD34抗原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对一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检测免疫表型,分析了不同抗原的表达情况,并且对其中部分病例追踪观察化疗后的缓解情况。结果发现,本组ANLL化疗后不能达到完全缓解的有关因素,除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高度表达外,尚有CD34抗原阳性表达、CD33/CD13<1及同时表达多种髓系相关抗原。
李惠芳卢薇薇于载泺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表型预后
骨髓造血祖细胞培养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骨髓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早期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骨髓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检测51例AA患儿初诊时的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粒-巨噬细胞丛形成单位(cFU-GM)、...
赵卫红华瑛卢新天孙青谢瑶卢薇薇石永进李雪迎
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突变相关疾病:一个家系报告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提高对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myosin heavy chain 9,nonmuscle,MYH9)突变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报告一个MYH9相关疾病家系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学检查(瑞姬染色),外周血超微结构检查,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MYH9 mR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分析MYH9基因。结果:患儿及其父亲均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内包涵体(Dhle样小体)。患儿及其父亲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均轻度降低。mRNA和基因组DNA分析均证实,患儿存在杂合的碱基替代突变(5797C>T),使第1933位密码子CGA转为终止密码子TGA。基因组DNA分析显示,其父亲携带有与患儿相同的突变。结论:本例患儿及其父亲具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内包涵体和MYH9基因点突变,MYH9相关疾病的诊断成立。
华瑛王芳赵卫红卢薇薇张宏文李建国丁洁卢新天
关键词:肌球蛋白重链血小板减少包涵体
淋巴恶性肿瘤患儿5g/m2氨甲蝶呤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HDMTX 5g/m2持续24小时输注的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获得模型参数群体值。用该模型分析HDMTX排泄延迟患儿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方法:51例淋巴系恶性肿瘤患儿接受HDMTX 5g/m2持续输注2...
赵卫红刘玲华瑛卢新天卢薇薇杜军保
关键词:氨甲蝶呤群体药物动力学毒副作用
文献传递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与转归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与成人不同,儿童ITP 通常是良性的自限性疾病,有70%~80%的患儿在发病6个月内完全缓解。其余的20~30%持续血小板 (PLT)减少(<150×1...
石丹妮卢新天赵卫红华瑛卢薇薇
文献传递
淋巴系恶性肿瘤患儿5g/m^2氨甲蝶呤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建立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5g/m2持续24h输注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获得模型参数群体值,用该模型分析HDMTX排泄延迟患儿的药动学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5月至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血液病房的51例淋巴系恶性肿瘤患儿,所有患儿接受HDMTX5g/m2持续输注24h,共194疗程。在输注的不同时间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MTX血药浓度,应用NONMEM软件建立HDMTX5g/m2持续24h输注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估算患儿MTX代谢参数的群体值,并运用模型分析排泄延迟患儿药动学参数特点。结果 HDMTX5g/m2持续输注24h在淋巴恶性肿瘤患儿体内符合二室一级消除模型,全身清除率CL1=5.61×[1-0.0183×(Age-8.3)+0.00683×(WBC-7.12)]L(/h·m2),室间清除率CL2=0.239L(/h·m2),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V1=12.1×[1+0.0369×(BUN-3.52)]L/m2,周围室表观分布容积V2=2.83×(1+0.00102×(PLT-254.6))L/m2。分布相常数α平均值为0.469(0.14~1.96)L/h,消除相常数β平均值为0.104(0.02~0.3)L/h。分布相半衰期t1/2α平均值为1.654(0.35~5.08)h,消除相半衰期t1/2β平均值为8.827(2.29~28.56)h,经过7个分布相半衰期之后药物进入消除相。排泄延迟组的CL2和V2均明显大于无排泄延迟组。结论患儿外周血WBC对CL1、血浆BUN对V1、PLT对V2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有影响。在HDMTX5g/m2持续输注过程中,发生排泄延迟组药物其药物更多分布于周围室。根据建立的群体药物代谢学模型可以推测不同时间的MTX浓度,来更好地指导解救,降低排泄延迟时毒副作用的发生。
刘玲华瑛赵卫红卢新天马岳红卢薇薇杜军保卢炜
关键词:大剂量氨甲蝶呤群体药动学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转归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总结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lTP)的临床经过及主要临床特点,以期对儿童clTP的应对策略有所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儿童慢性ITP的自发缓解情况与主要临床特点。结果(1)58例clTP患儿中,33例(56.9%)获得自发缓解,中位缓解时间1年;预计累计自发缓解率在诊断后6~12个月、2、3和4年内分别为40%,47%,47%,55%,无死于出血者。(2)儿童cITP的起病年龄、性别、前驱感染史、病初PLT、抗核抗体及病初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均与疾病转归无关(P≥0.05)。(3)急、慢性P患儿的最低血小ITP板计数分布基本相同(P=0.156),轻、中度出血的分布没有差别(P=0.329),但cITP重度出血多于急性ITP,分别为13.8%和l,9%。结论儿童cITP中的部分病例也呈现自限性经过,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药物治疗对疾病转归无明显影响。
石丹妮卢新天赵卫红华瑛卢薇薇孙宏亮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儿童转归
儿童急性白血病mdrl,bcl-x_L/bcl-XS和bcl-2/bax基因表达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通过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分析不同类型白血病的主要耐药机制。 方法  采用RT PCR检测 7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mdr1、Bcl 2、Bax、bcl xL 和Bcl x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同时分析化疗效果。结果  ANLL耐药组mdrl基因和bcl 2基因表达率明显升高。其中7/14例mdrl阳性表达的未缓解患者同时具有Bcl 2基因的表达 ;ALL耐药组中Bcl 2 /Bax和bcl xL/bcl XS的比值升高明显高于药物敏感组。结论  儿童ALL和ANLL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
李惠芳卢薇薇刘继华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BCL-XLBCL-XS基因表达
随月经周期发作的急性间歇型卟啉病二例被引量:1
2007年
例1患儿女,14岁,因“周期性腹痛2年余,加重2个月”于2005年9月7日入院。患儿于2年半前月经初潮,伴下腹部钝痛和频繁恶心、呕吐,3d后自行缓解。此后每于经前2~3d出现类似症状,月经期间腹痛加剧,呈全腹绞疼,阵发性加剧,伴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持续至经期结束,常需静脉补液。发作期多有失眠、便秘,尿色正常。
王三梅卢新天华瑛卢薇薇李明
关键词:发作期月经周期卟啉病急性剧烈呕吐月经初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