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咽肿瘤
  • 2篇食管
  • 2篇细胞
  • 2篇化学预防
  • 2篇癌变
  • 2篇癌前
  • 2篇癌前病变
  • 2篇鼻咽
  • 2篇鼻咽肿瘤
  • 2篇病变
  • 1篇药物疗法
  • 1篇移植瘤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肝转移
  • 1篇人食管癌
  • 1篇上皮

机构

  • 7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湛江医学院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卢圣贤
  • 6篇蔡海英
  • 2篇叶燕丽
  • 2篇唐慰萍
  • 1篇沈淑静
  • 1篇左连富
  • 1篇林元珠
  • 1篇何为民
  • 1篇周志伟
  • 1篇钟强荣
  • 1篇万德森
  • 1篇陈旦洋
  • 1篇王辉云
  • 1篇赵明伦
  • 1篇魏龙星
  • 1篇区宝祥
  • 1篇孙振权
  • 1篇张恩罴
  • 1篇马国胜
  • 1篇孙宁

传媒

  • 5篇癌症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鼻咽鼻腔癌前病变的化学预防与治疗
1992年
作者在建立鼻咽癌前期病变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中药复方抗癌Ⅱ片、抗癌Ⅲ片,维胺酯(RI)等对大鼠鼻腔上皮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给予20 mg/kg或40 mg/kg二亚硝基哌嗪(DNP),全部动物鼻腔粘膜发生不典型增生。RI治疗组癌变率由对照组100%下降至61.5%和76.5%,预防组癌变率由对照组85.7%下降至38.4%(P<0.01);抗癌Ⅱ片、抗癌Ⅱ片与RI的联合使用预防癌变,癌变率由对照组60%分别下降至36.5%和20.1%(P<0.05);抗癌Ⅱ片.抗癌Ⅲ片治疗癌变,癌变率由对照组60%分别下降至24.1%和31.4%(P<0.05)。
蔡海英卢圣贤李博山孙宁唐慰萍
关键词:维胺酯癌前病变鼻咽肿瘤
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用先进的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研究了三种不同状态的大鼠食管上皮细胞:正常(NRE),不典型增生(DRE)和恶性转化的RE_(25-3),结果发现NRE和DRE的DNA指数(DI)相似为1.0,而RE_(25-3)则高达1.6—3.36,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细胞周期分析,S期细胞比例NRE为5.04%,DRE和RE_(25-3)均明显上升为29.92%和48.85%,差异十分明显。将RE_(25-3)接种至裸鼠,其S期细胞比例下降为12.24%,表现出宿主的影响。
蔡海英叶燕丽卢圣贤马国胜左连富林元珠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食管上皮细胞癌变
鼻咽癌前病变及癌的化学预防与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2年
癌的诊断与治疗虽有很大进展,但均在癌发生后进行,当前国际趋向致力于癌前的化学预防(Chem-ical Prevention),鼻咽癌前的化学预防与治疗国际上极少报道,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鼻咽粘膜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研究鼻咽粘膜的不典型增生及癌变过程,以及寻找预防癌变的药物,以降低癌前病变的癌变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蔡海英赵明伦唐慰萍沈淑静王辉云卢圣贤区宝祥黄培垠
关键词:鼻咽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疗法
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
1994年
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周志伟,卢圣贤,万德森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10060)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治疗进展不大,5年生存率约50一60%。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是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约...
周志伟卢圣贤万德森
关键词:肠肿瘤肝肿瘤肿瘤转移动物模型
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株建立及其应用的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用人食管癌组织直接接种于裸鼠,建立两株裸鼠移植瘤株,分别命名为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HEC_2)和人食管腺鳞癌裸鼠移植瘤(HEC_6),两瘤株的鼠间传代达40余代,历时3年,生长稳定,潜伏期短,移值成功率达100%。并应用于抗癌药物和放射增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对HEC_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重复两次,抑制率分别为56.5%和8.87%;血卟啉衍生物(HPD)对HEC_2 X线分次照射有明显增敏作用。
蔡海英魏龙星叶燕丽陈旦洋卢圣贤何为民张恩罴钟强荣孙振权
关键词:裸鼠肿瘤动物模型食管肿瘤
鼻咽鼻腔癌变化学预防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用我们过去建立的鼻咽鼻腔癌前与癌变的模型研究中药抗癌乙、三合剂、维胺酯及芦笋对鼻咽鼻腔癌变的影响。用Wistar大鼠30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七组:(A)对照组;(B)三合剂预防组;(C)三合剂治疗组;(D)抗癌乙治疗组;(E)抗癌乙预防组;(F)抗癌乙+维胺酯联合作用组;(G)芦笋组。各组动物均按40mg/kg的二亚硝基哌嗪(DNP)剂量,每周两次皮下注射,共14次,诱发癌变,预防组在开始给DNP前一天给药,治疗组在注射DNP 14次,诱发鼻腔粘膜不典型增生后一天给药。(A)至(G)组分二批处死。结果表明:抗癌乙片对DNP诱发大鼠鼻腔癌变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癌变率由对照组60%下降至预防组36.5%和治疗组24.1%;抗癌乙片中的三成分组成的三合剂亦具有明显的抑制癌变的作用。癌变率由对照组60%下降至预防组46.0%和治疗组31.4%;抗癌乙和维胺酯对癌变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作用效果比单纯用抗癌乙好,癌变率由对照组60%下降至29.1%;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而芦笋原汁对癌变的抑制作用不及抗癌乙和三合剂。
蔡海英卢圣贤
关键词:化学预防鼻肿瘤
芦笋对小鼠前胃癌变和3T3细胞生长的影响
1993年
本实验分为体内体外两部分。体内实验证明芦笋对由肌氨酸乙酯亚硝胺诱发的小鼠前胃鳞状上皮癌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照组癌变率为63.0%,芦笋组为26.8%,两组癌变率与胃重比较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芦笋不但可以降低癌变率而且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浸润。体外,芦笋对3T3细胞的生长曲线与分裂指数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细胞增殖缓慢,但无明显毒性。本文还讨论了芦笋抑制癌变的可能机理。
卢圣贤蔡海英李晴雪
关键词:芦笋抗癌作用3T3细胞癌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