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静

作品数:106 被引量:80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4篇地震
  • 20篇青藏高原
  • 19篇古地震
  • 17篇海原断裂
  • 15篇地貌
  • 11篇地表破裂
  • 9篇探槽
  • 9篇同位素
  • 9篇青藏
  • 9篇青藏高原东南...
  • 9篇裂带
  • 9篇南缘
  • 8篇汶川地震
  • 7篇走滑
  • 7篇海拔
  • 6篇断层
  • 6篇断裂带
  • 6篇震级
  • 6篇花岗岩
  • 6篇滑动速率

机构

  • 78篇中国地震局
  • 35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9篇中国地震局兰...
  • 9篇天津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江苏省有色金...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湖南文理学院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铁二局集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作者

  • 106篇刘静
  • 20篇曾令森
  • 19篇邵延秀
  • 16篇王伟
  • 11篇王鹏
  • 10篇谢克家
  • 10篇袁兆德
  • 10篇张金玉
  • 10篇李占飞
  • 9篇高利娥
  • 8篇文力
  • 7篇许强
  • 7篇姚文倩
  • 6篇唐茂云
  • 6篇刘小利
  • 6篇刘静
  • 5篇孙杰
  • 5篇丁林
  • 5篇张智慧
  • 4篇胡古月

传媒

  • 15篇地震地质
  • 12篇地质通报
  • 7篇科学通报
  • 6篇岩石学报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质科学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第六届地质构...
  • 4篇第七届构造地...
  • 3篇地学前缘
  • 3篇第五届构造地...
  • 3篇2015中国...
  • 2篇2014年中...
  • 2篇2016中国...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世界有色金属
  • 1篇山东国土资源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11篇2016
  • 16篇2015
  • 12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8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德钦白马雪山岩体热历史及其对青藏高原三江地区构造地貌演化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青藏高原三江地区高程缓降、河流及深切峡谷发育,重建其构造-热年代时空演化为把握该地区地形地貌发育演化的内在驱动力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云南德钦白马雪山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磷灰石(U-Th)/He及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结合已发表的U-Pb和Ar-Ar年代学结果来重塑该地区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和地形演化。研究表明,该地区经历了多期快速冷却事件:三叠世的岩浆侵位活动,早白垩世和中-晚始新世的快速冷却,以及中新世和上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青藏高原隆升致使全球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导致其周缘地区经受强烈侵蚀:中新世以来(21~11Ma)快速冷却速率为10℃/Myr,而上新世以来(ca.5Ma)冷却速率从10℃/Myr增至15℃/Myr。假定区域现今地温梯度为25~35℃/km,河谷剖面不同位置的侵蚀速率及剥蚀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表明(靠近澜沧江主干道处侵蚀速率远高于其支流,且对应的年龄相对年轻),河流下切及溯源侵蚀的多重效应导致该地区快速剥蚀、剥露,地形起伏加大的瞬态地貌演化规律。
肖萍刘静王伟曾令森谢克家Raphaёl PIK钟宁
关键词:热历史地貌演化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貌景观区域性差异的量化及地形起伏演化的构造意义
青藏高原地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原内部存在一个高海拔、低起伏的面积较大的区域,在空间上包括高原的内流区及外流河的上游部分.国内对高原内部地势平坦的流行解释是代表了高原抬升前位于低海拔的(近海平面)夷平面.这种解释有其不可克...
刘静丁林曾令森Paul TapponnierYves Gaudemer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貌景观地貌演化构造地貌学
文献传递
西藏措勤晚白垩世英安岩的厘定与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拉萨地块中带措勤地区发育一套形成于晚白垩世中期的英安岩(88.5±1.2Ma)。该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地壳深部岩浆岩部分熔融形成的I型岩浆岩,经历了明显的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与同时代的侵入岩相比,该套火山岩为高度演化的岩浆,Rb/Sr比值较高,但Sr/Y比值较低。在拉萨地块内部,广泛发育的90~85Ma的岩浆作用与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作用相关。
王伟曾令森曾令森刘静肖萍
青藏高原东南缘芒康地区河流地貌演化的磷灰石U-Th/He记录被引量:12
2015年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侧向逃逸的特殊构造部位,地势起伏相对较缓,形成三江并流的独特地貌格局。然而,对于东南缘大尺度地形地貌形成机制与水系演化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获得的澜沧江流域芒康地区5个基岩样品磷灰石U-Th/He年龄表明该地区在早一中中新世(23-15Ma)经历了一次区域性冷却事件,且冷却速率在5Ma期间从40℃/Ma降低到28℃/Ma以下。目前可获得的青藏高原东缘一东南缘的低温年代学数据表明:尽管川西一藏东一滇北一带具有相似地貌特征,但高海拔、低起伏地貌面的形成是穿时性的,不能将它作为一个区域上连续的等时面来计算和探讨一个统一的区域抬升启动时间;三江地区地形属于非稳态的过渡型地形,尤其芒康一左贡地区剥蚀速率的差异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澜沧江流域地形演化处于非稳态期。此外,河流下切是塑造澜沧江流域的地形地貌主要驱动力之一:干流的侵蚀速率远远高于支流的侵蚀速率;河流下切强烈的地区(如德钦)对应的侵蚀速率及地形起伏度都较大,芒康地区微弱的地形起伏度取决于较低的侵蚀速率。第三纪以来的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崛起的同时,也对周边尤其藏东南三江地区的地形地貌塑造及气候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肖萍刘静王伟钟宁曾令森Raphael Pik谢克家
关键词:青藏高原侵蚀速率
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虹口乡段精细填图、位移特征和地震构造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同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最直观的表现。地表破裂带的精细填图对理解地震破裂过程及发震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5.12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同震破裂带南部的虹口乡区段开展了较为精细的填图工作,该区段地表破裂带的平面几何和同震位移特征沿走向均显示出公里尺度的横向变化和复杂性。根据同震破裂不连续性特征可把地表破裂分为4段,自南向北依次为深溪沟段、庙坝段、高原新村段和八角庙段。其中,深溪沟段和八角庙段同震垂直位错较大,达5~6m;庙坝段同震垂直位移量普遍较低,1~2m或更低;在高原新村附近,地表破裂带分为近平行的南北两支,北支以右旋走滑为主,南支以南东盘逆冲抬升为主,这与与映秀-北川同震破裂总体北西盘抬升的性质相反。本文对高原新村附近的反向陡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是破裂在从深部往上扩展的过程中,在浅表部位顺着发育在虹口东南部的大鱼洞-龙溪飞来峰后缘的具南东倾向的断面继承而成。与北川沙坝附近的反向陡坎一样,说明老断裂带构造几何特征对单次地震破裂的扩展有牵引作用。最后,讨论了八角庙有切割关系的两组断层擦痕的地震学和地质学意义,指出可能指示了映秀-北川断裂面上局部区段震前的初始应力水平较低。
刘静孙杰张智慧文力邢秀臣胡古月许强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
古地震序列震级差异性研究:海原断裂干盐池揭示非特征性古地震事件序列
<正>海原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重要的陆内活动左旋走滑断裂,从广义上来讲其西起哈拉湖,向东经祁连、冷龙岭、天祝、景泰、哈思山、海原,止于六盘山,全长近1000km,并分为多个活动性不同的段落。该断裂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
邵延秀刘静Yann Klinger谢克家袁道阳雷中生
阿尔金断裂中段乌尊硝尔段古地震记录与级联破裂行为被引量:6
2020年
阿尔金断裂是世界上少有的几条巨型活动走滑断裂带之一,对其古地震复发特征至今认识不足,与缺少高分辨率地层控制下的古地震记录有关.在阿尔金断裂中段乌尊硝尔附近发育的小型拉分盆地内,开展了精细的古地震探槽工作.高分辨率沉积地层记录了丰富的古地震变形及其沉积响应.基于裂缝充填、地层增厚、角度不整合、褶皱等古地震判别标志,共识别了4次古地震事件.结合14C测年技术,约束了4次事件的发生时间,其中事件W1发生在AD1220~1773,事件W2和W3发生在407~215BC,事件W4略早于1608~1462BC,显示出丛集性复发特征.通过与相邻的、平顶山阶区以东的探槽中古地震数据对比,发现平顶山阶区两侧在最新一次事件中发生了级联破裂.
袁兆德刘静周游李志刚王恒王恒姚文倩
关键词:青藏高原阿尔金断裂走滑断裂古地震
强震滑坡在活动造山带地形演化中的作用--以汶川地震和龙门山为例
王伟刘静肖萍唐茂云
文献传递
利用R语言半自动化提取河流阶地——以米家山黄河阶地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构造活跃地区阶地的发育对于分析不同时间域下的构造变形或气候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定量方法提取和精细刻画这类地貌特征显得极为重要。R语言是一种集统计分析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优秀编程语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但尚未应用于地质与地貌学领域。文中以海原断裂带景泰—哈思山段的米家山东侧保存较好的多级黄河河流阶地为研究目标,初步尝试基于R语言对Sf M技术获取的高精度地形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完成了对米家山黄河阶地的半自动提取,共划分出20级河流阶地,同时揭示出较年轻的阶地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延伸性,而较老阶地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则相对较差,且老阶地变形逐渐趋于明显,阶地年龄越老,其似半抛物线形态的翘曲越明显,反映了米家山东侧多级阶地形成后的不同演化历史。此次试验结果表明R语言有望成为高精度地形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有效工具。
姚文倩刘静Michael Oskin韩龙飞李雪王恒徐心悦李占飞张金玉
关键词:R语言SFM
古地震序列震级差异性研究:海原断裂干盐池揭示非特征性古地震事件序列
<正>海原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条重要的陆内活动左旋走滑断裂,从广义上来讲其西起哈拉湖,向东经祁连、冷龙岭、天祝、景泰、哈思山、海原,止于六盘山,全长近1000km,并分为多个活动性不同的段落。该断裂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
邵延秀刘静Yann Klinger谢克家袁道阳雷中生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