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杰

作品数:38 被引量:257H指数:1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2篇毒性
  • 15篇肝毒
  • 15篇肝毒性
  • 12篇薄荷
  • 12篇薄荷油
  • 8篇川楝
  • 8篇川楝子
  • 6篇鼠肝
  • 6篇中药
  • 6篇中医
  • 6篇细胞
  • 6篇量效
  • 6篇大鼠肝
  • 4篇毒效
  • 4篇时效
  • 4篇小鼠
  • 4篇量效关系
  • 4篇急性肝
  • 4篇肝细胞
  • 3篇四性

机构

  • 2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7篇暨南大学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食品药...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作者

  • 38篇刘红杰
  • 19篇金若敏
  • 14篇齐双岩
  • 7篇梅彩霞
  • 5篇李天昊
  • 4篇黄怡文
  • 4篇张文斌
  • 4篇詹莎
  • 3篇周志兰
  • 3篇宋哲平
  • 3篇陈亮
  • 2篇陆雄
  • 2篇熊彦红
  • 2篇邓巍
  • 2篇陈贵海
  • 2篇唐树杰
  • 2篇庞惠芳
  • 2篇洪燕龙
  • 2篇陈利国
  • 2篇臧知明

传媒

  • 5篇毒理学杂志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第九次全国中...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2007年全...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在中医阴阳理论学习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当代文化背景下,在中医阴阳理论的学习中,广泛使用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进行思辨并对之发出诘问是必然的。应用逻辑思维的同一律,可以避免偷换概念、明晰阴阳对应,从而加深对阴阳内涵、外延的理解,避免思维错误;强调辩证思维的矛盾转化条件性,可以有效地分析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等各种情况出现的条件,从而加深对阴阳关系的理解,避免临床错误。这对于阴阳理论的学习是有益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医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刘红杰
关键词:辨证思维逻辑思维阴阳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结构缺陷及改进设想被引量:3
2010年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将"藏象"与"气血津液"分别集中在两个独立的章节中学习,忽略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材编写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何者在前,均必须涉及后一章节的大量内容。深入剖析、分化藏象气化理论体系,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编写教材,改变中医理论"意理深奥,艰涩难懂"、难学难讲的现状,既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需要。
陈贵海武丽邓巍刘红杰臧知明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被引量:5
2010年
《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医药学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概括和总结作为入门课程,违背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和教材编写原则。加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系统性的结构性缺陷,初学者接受困难一直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影响了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对象所决定的。
陈贵海臧知明邓巍刘红杰武丽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循序渐进
传统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评述
刘红杰
白芍对薄荷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白芍对薄荷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预先口服白芍水提醇沉液3天,再给予2.4mL/kg薄荷油(同时继续服用白芍2次)1次,给与薄荷油36h后,大鼠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
金若敏刘红杰梅彩霞齐双岩黄怡文
文献传递
中药辅助左旋多巴类药物改善帕金森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辅助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系统、PubMed、Springer-link、EBSCO、Elsevier-SDOL中检索1994年10月~2014年10月关于中药辅助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局指标为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统计所纳入文献的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患者共有1352例,对照组(单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或加模拟药)671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加左旋多巴类药物)681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以降低UPDRS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PDRSⅠ[W MD=-0.76,95%CI(-1.30,-0.23),P =0.005],UPDRSⅡ[WMD =-3.07,95%CI(-4.18,-1.97),P〈0.00001],UPDRSⅢ[WMD =-4.09,95%CI(-5.05,-3.12),P〈0.00001],UPDRSⅡ与Ⅲ积分和[W MD=-7.01,95%CI(-11.61,-2.41),P=0.003],UPDRSⅣ[SMD=-0.63,95%CI(-1.00,-0.26),P=0.0009],UPDRS总积分[SMD =-7.32,95%CI(-8.50,-6.13),P〈0.00001]。结论中药联合左旋多巴类药物在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单用左旋多巴类药物。
崔会营刘红杰
关键词:中药帕金森病META分析
川楝子水煎醇沉液毒性的时效研究
目的:川楝子,为临床常用中药,现代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都证明有较强的毒性。通过研究其时间依赖性,探索其毒性。方法:本研究以昆明小白鼠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肝功能评价方法(生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川楝子水煎醇沉液不同时间点...
齐双岩熊彦红刘红杰金若敏
文献传递
“精、气同出而异名”论被引量:1
2016年
对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精"和"气"进行界定。二者来源相同。精密度大而凝聚,本自呈各向同性的凝聚运动,为人体有形、安静物质之根基;气密度小而弥散,本自呈各向同性的弥散运动,为人体无形、运动物质之根基。二者呈对立互根作用,精、气的运动相互制约,气凝聚而为精,精弥散而为气。精、气为一物之两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为精、气的衍生,脏腑、官窍也在精、气基础上化生和发挥功能,它们与精、气是不同层次的物质,但对精、气的化生和运动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有望建立一个严密的具备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的理论医学的逻辑体系。
刘红杰
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建立中药肾毒性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四性、五味和归经与中药肾毒性的相关性,建立中药肾毒性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肾毒性中药111味、非肾毒性中药398味。记录上述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和归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和肝经),进行肾毒性中药、非肾毒性中药与其四性、五味和归经的相关性检验,相关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概率的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四性归属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241;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五味归属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0.210;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归经归属无相关性(P>0.05)。四性、五味两个方面12个变量因素入选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四性中的热、平和五味中的苦、甘共4个变量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概率分界值为0.28)。结论中药四性、五味、归经3个方面24个变量因素当中,四性、五味两个方面12个变量因素与其肾毒性具有相关性,其中四性中的热、平和五味中的苦、甘为肾毒性的影响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于中药肾毒性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刘红杰陈亮李天昊詹莎陈灵修陈利国
关键词:中药四性归经
艾叶挥发油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艾叶挥发油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艾叶挥发油。健康成年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10),四氯化碳(CCl_4)组(n=10),低(n=10)、中(n=10)和高剂量(n=12)艾叶挥发油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橄榄油,CCl_4组给予2.5g·kg^(-1)的CCl_4,低、中、高剂量艾叶挥发油组分别给予1.9,2.3,2.7 g·kg^(-1)的艾叶挥发油。各组均为一次性灌胃,容量为20 mL·kg^(-1)。6h后处死小鼠,检测谷草转氨酶(AST),分离肝组织线粒体,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线粒体形态,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肿胀敏感性,定磷法检测线粒体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ase)、钙腺苷三磷酸酶(Ca^(2+)-ATPase)和钙镁腺苷三磷酸酶(Ca^(2+)-Mg^(2+)-ATPase)活力,结果低、中、高剂量艾叶挥发油组血清AST水平分别为(224±56),(251±64),(316±101)U·L^(-1),对照组为(154±27)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艾叶挥发油组肝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22.06±6.18,21.34±5.99,16.48±4.88,对照组为31.35±9.14(P<0.05)。低、中、高剂量艾叶挥发油组肿胀敏感性分别为(0.68±0.28)×10^(-2),(0.40±0.18)×10^(-2),(0.26±0.10)×10^(-2),对照组为(1.43±0.69)×10^(-2)(P<0.05)。低、中、高剂量艾叶挥发油组Na^+-K^+-ATPase活力分别为2.60±0.60,2.20±0.80,2.10±0.80,对照组为4.40±0.90(P<0.05)。低、中、高剂量艾叶挥发油组Ca^(2+)-ATPase活力分别为2.70±0.50,2.50±0.80,2.20±0.60,对照组为4.20±0.80(P<0.05)。低、中、高3个剂量艾叶挥发油组Ca^(2+)-2Mg^(2+)-ATPase活力分别为2.80±0.60,2.60±0.90,2.50±0.70,对照组为3.90±0.70(P<0.05)。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剂量的变化趋势相关。结论艾叶挥发油可能通过诱发肝组织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障碍而导致小鼠急性肝损伤。
刘红杰詹莎李天昊陈亮陈灵修张玉佩
关键词:艾叶挥发油小鼠急性肝损伤线粒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