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瑶 作品数:8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促进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2月62例接受化疗后30 d内发生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化疗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使用情况将62例患者分为rhTPO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rhTPO组PLT<100×10^(9)/L时,每天皮下注射rhTPO 1500 U,总计注射14天或PLT恢复至100×10^(9)/L时停用;对照组不应用升血小板药物,仅进行支持治疗。比较两组CIT的分级、血小板恢复情况以及化疗期间血小板输注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rhTPO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25×10^(9)/L的恢复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hTPO组的PLT≥50×10^(9)/L的恢复时间、PLT≥100×10^(9)/L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治疗后PLT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TPO组疗效为83.3%,所有患者PLT均恢复至25×10^(9)/L以上,未达到PLT≥50×10^(9)/L的患者2例;对照组疗效为78.1%,所有患者PLT均恢复至25×10^(9)/L以上,未达到PLT≥50×10^(9)/L的患者3例。rhTPO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TPO可促进MM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减少血小板输注量,并且安全性较好。 李可芯 赵薇薇 刘瑶 高新宇 王连杰 周芳卉 常玉莹 刘娟 陈丽艳 王巍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化疗 血小板输注 功能性高危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功能性高危骨髓瘤(functional high-risk myeloma,FH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2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3例从诊断至出现复发和诱导欠佳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根据复发时间,将≤12个月出现复发的24例MM患者归为FHR组,>12个月出现复发的29例患者归为对照组。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法筛选危险因素,筛选出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此外,将初诊时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igh-risk cytogenetic abnormality,HRCA)的患者归为基因高危组(genome high risk group,GHR组),其余未具有HRCA的患者根据疾病复发时间再分组,分为修订-功能性高危(revised-functional high risk group,R-FHR组)(≤12个月)和标准风险(standard risk group,SR组)(>1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复发时间对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FHR组患者合并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的发生率更高(16.67%vs 0.00%,P=0.022);初诊时具有HRCA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1.67%vs 13.79%,P=0.022);FHR组患者与对照组经一线治疗后≥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率、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0.83%vs 82.76%、87.5%vs 100%,前者疗效较差,≥VGPR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32.08(23.87~44.03)个月。FHR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24.0个月vs 65.8个月(P<0.05)。(3)在53例MM患者中,GHR组患者14例,R-FHR组患者14例,SR组患者25例,经生存性分析显示,SR、R-FHR和GHR 3组的中位OS分别为65.8个月、23.0个月和32.0个月(P<0.05)。结论FHR患者对初始治疗反应差,合并髓外病变比例高,即使排除任何高危细胞遗传学因素,总体生存时间仍明显缩 余婕 赵薇薇 刘瑶 高新宇 常玉莹 韩碧清 薛艳明 董秀帅 潘珍珍 王巍关键词:疾病进展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2年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在临床广泛应用治疗肾性或非肾性贫血。它可以使长期透析的肾病患者脱离了长期以来对血制品输注的依赖,同时避免了输血带来的风险,使肾病患者的贫血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好转,改善生命质量。 刘瑶 王京华关键词: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泊沙康唑肠溶片抗真菌初级预防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期间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2022年 目的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采用泊沙康唑肠溶片初级预防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化疗期间的145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资料,根据抗真菌预防药物分为泊沙康唑肠溶片预防组69例和对照组(伏立康唑预防)76例,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特征、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预防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45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泊沙康唑肠溶片预防组1例发生IFD,发生率为1.4%,为确诊病例。对照组患者中9例发生IFD,其中确诊2例,拟诊2例,未确定5例。泊沙康唑肠溶片预防组IF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084,P=0.014)。泊沙康唑肠溶片预防组(11.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应用泊沙康唑肠溶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进行IFD初级预防,能够显著降低IFD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伏立康唑且可以耐受。 李可芯 李晓云 赵薇薇 刘瑶 董秀帅 刘娟 王连杰 陈丽艳 高新宇 王巍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侵袭性真菌病 乳酸脱氢酶与急性白血病危险分层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低高危分级及治疗各阶段乳酸脱氧酶(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成低、高危组,检测血清LDH水平的变化.并对87例患者依据治疗阶段分为初治组、缓解组、未缓解组、... 陈丽艳 李兆海 张晓敏 姜永芳 薛艳明 董秀帅 刘瑶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血清生化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并判断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一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同时诊断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过,对其预后进行评价。结果:该患者诊断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后,经化疗对症治疗病情无显著改善,且患者ALK阳性,考虑预后较差,建议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例在国内外十分罕见,治疗方法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 刘瑶 陈曦 刘娟 薛艳明 王京华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非霍奇金淋巴瘤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对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初诊MM患者150例,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观察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分析其严重程度与疗效、生存、年龄、基础疾病及个人史的相关性。结果:硼替佐米治疗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达60.0%,3级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组总有效率、2年无进展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1~2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便秘、糖尿病、骨折/脊髓压迫卧床及酗酒病史与硼替佐米治疗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发生风险呈正相关(P<0.05)。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明显减轻,可继续硼替佐米治疗。结论:硼替佐米治疗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高,其严重程度与临床疗效、高龄、便秘、糖尿病、骨折/脊髓压迫卧床及酗酒病史密切相关,需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期更好地治疗疾病及逆转自主神经病变。 赵薇薇 董秀帅 刘瑶 高新宇 李晓云 常玉莹 王京华 戴海滨 刘娟 陈丽艳 王连杰 王巍关键词: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维奈克拉血药浓度监测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价值及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评价维奈克拉血药浓度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并分析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我院接受维奈克拉联合治疗的4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维奈克拉血药浓度检测采用HPLC-MS/MS法。结果:随访2.5~17.5个月,中位随访6.1个月。总缓解率为70.0%(28/40),其中16例(40.0%)获得完全缓解,8例(20.0%)获得骨髓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4例(10.0%)获得部分缓解。发生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患者分别为23例(57.5%)和22例(55.0%),1例患者因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和感染而停药,无临床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40例患者的中位维奈克拉血药浓度为1.6(0.2~7.8)μg/mL,血药浓度<1.0μg/mL、1.0~3.2μg/mL、>3.2μg/mL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4%(4/11)、89.5%(17/19)、70.0%(7/10),≥Ⅲ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6.4%(4/11)、47.4%(9/19)、100.0%(10/10),≥Ⅲ级血小板计数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45.5%(5/11)、42.1%(8/19)、90.0%(9/10)。维奈克拉血药浓度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2=0.485)及血小板计数(R2=0.457)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均P<0.05)。40例患者中15例(37.5%)死亡,中位总生存期为10.1(0.3~17.5)个月。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较维奈克拉单药治疗缓解率高,总生存时间长,且严重不良反应少。监测维奈克拉血药浓度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李可芯 赵薇薇 刘瑶 高新宇 周芳卉 陈青鹏 常玉莹 王巍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扎胞苷 疗效 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