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源香

作品数:63 被引量:337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中医
  • 8篇疗效
  • 7篇用药规律
  • 6篇督灸
  • 6篇医案
  • 5篇动脉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数据挖掘
  • 5篇颈动脉
  • 5篇颈动脉粥样硬...
  • 5篇古今医案
  • 4篇临床疗效
  • 4篇方剂
  • 4篇阿尔茨海默病
  • 3篇针灸
  • 3篇中风
  • 3篇失眠
  • 3篇头痛
  • 3篇取穴
  • 3篇取穴规律

机构

  • 56篇山东中医药大...
  • 15篇山东中医药大...
  • 4篇济钢集团有限...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山东省中医药...
  • 1篇济南钢铁集团...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青岛市市南区...
  • 1篇天津市中医药...

作者

  • 62篇刘源香
  • 24篇杨继国
  • 4篇李金玲
  • 3篇孙海洋
  • 2篇刘平
  • 2篇何光武
  • 2篇张思硕
  • 2篇刘平
  • 1篇孙敬昌
  • 1篇卢绪香
  • 1篇沈天真
  • 1篇邵新
  • 1篇陈战
  • 1篇孙西庆
  • 1篇张继伟
  • 1篇杨公涛
  • 1篇郑翠娥
  • 1篇张兴彩
  • 1篇欧阳兵
  • 1篇闫瑢玓

传媒

  • 6篇山东中医杂志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西部中医药
  • 3篇四川中医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中医药导报
  • 2篇江西中医药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World ...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熄风通络化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化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以期寻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新思路及有效方药。  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熄风通络化痰汤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28天。通过观察治疗前...
刘源香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基于中医古代文献的髓病证整理与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查阅历代中医重要古籍文献,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古代文献中关于髓的内容进行收集,并筛选出髓相关病证,经梳理、归纳出44个髓病证,再依五脏理论进行分类,从而有助于系统掌握髓病证。研究结果表明,髓病证的产生与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髓病证以虚证为主,肾虚髓亏是其基本病机,故本研究为临床治疗髓病证提供资料参考与方法启示。
刘源香杨继国
关键词:中医
中医髓理论源流探析被引量:6
2015年
依据"髓是一种物质"的观点,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医髓理论的发展演变情况:先秦至汉时期对髓的性质、生理、病理及髓病证治疗有了初步认识和阐述,中医髓理论的雏形基本形成。魏晋隋唐时期中医髓理论内容得到丰富与发展,认识到髓病证的病因既有因虚致病,也有外邪侵髓所发;孙思邈提出"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观点;方剂与灸法的使用丰富了髓病证治疗学内容。宋金元时期从解剖学角度说明髓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元代滑寿首次提到"脊髓"概念,该时期髓理论已运用于骨伤科,髓病证治疗中出现风药配伍。明清时期髓理论更加完善,对中医脑髓的深入研究,丰富了髓理论内容,中医髓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刘源香刘丽杨继国
关键词:中医源流
中医硕士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被引量:2
2014年
中医硕士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是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关键,应通过建立适应中医临床教育的监控体系,量化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临床综合能力培养考核机制,完善临床综合能力培养评估制度,来保证和促进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质量的提高。
刘源香
关键词:中医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用药规律分析
2023年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探究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近20年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录入到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中,应用软件的中药频次统计、中药属性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并分析其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03首,涉及中药140味,中药使用的总频次是1260次,单味药使用频次高于20的药物有19味,出现频次最高的为柴胡,其次依次为郁金、甘草、川芎、石菖蒲等。用药以温、寒两性为主,味多苦、辛、甘,归经主归肝、心、脾经,其次为肺经。药物组合频次最高的为郁金-柴胡,其后依次为甘草-柴胡,白芍-柴胡,石菖蒲-郁金、川芎-柴胡等。结论: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证型虚实夹杂,实证以中风后遗留的风、火、痰、瘀及所导致的气郁为主,虚证往往归于脏腑的虚衰,尤其是心、脾两脏。中风后抑郁临床治法应以疏肝理气解郁为基本大法,兼以活血、燥湿、化痰等法,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同时,也有助于身体恢复。
王文彬刘源香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热像图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通过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AS)红外热像图的影响,初步探讨热像图在AS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督灸治疗AS肾阳虚证患者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疗程后检测脊背红外热像图。结果 :30例AS肾阳虚证患者脊背热像图有明显特征,经督灸1疗程后,患者脊背高温区中心温度与周围组织温度之差(⊿T)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督灸疗法对AS肾阳虚证患者脊背热像图具有显著影响,红外热像图技术可应用于AS的疗效观察。
杨继国刘源香孙山臧妮
关键词:督灸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
基于数据挖掘近30年针灸治疗失眠临床取穴规律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取穴规律,以跨学科的研究思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这一大数据挖掘技术作基础,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搜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近30年(198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如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社团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对纳入数据从单穴频次、穴对关联、核心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等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新颖多彩图表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结果:筛选后,纳入文献共191篇,涉及腧穴总数149个,总取穴频次2139次。其中取穴频次前五位的腧穴为三阴交(143次)、神门(139次)、百会(120次)、内关(115次)、太冲(107次)。前五位穴对有神门-三阴交(120次)、内关-三阴交(98次)、内关-神门(96次)、百会-三阴交(96次)、百会-神门(91次)。主要核心处方为三阴交、神门、百会、内关、太冲、心俞、太溪、足三里、四神聪、脾俞、安眠,次要核心处方为丰隆、肾俞、印堂、肝俞、胆俞、风池、中脘、神庭、照海、大陵、行间等。结论: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取穴规律,可指导临床实践应用,但请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临证加减。
张琼琼刘平赵金蕾刘源香
关键词:数据挖掘针灸失眠取穴规律
一种手持式肌张力测定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肌张力测定仪,旨在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手持式肌张力测定仪。它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数据处理器,设置于壳体的显示屏及输入键盘,设置于壳体内的锂电池,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充电模块,滑动穿设于壳体一端的压轴...
刘源香井夫杰杨继国张星贺张思硕
文献传递
从《景岳全书》浅析张景岳治眩思想
张景岳治疗眩晕主张以虚证为主,认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提出了"无虚不作眩"的观点,并创立了许多著名的温补方剂,对后世眩晕的诊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葛鑫刘源香
关键词:眩晕
隔物灸法衬隔物发展历程探析
2023年
隔物灸法是传统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用历史悠久。因其作用温和,适应证较广,在现代临床应用广泛。各类隔物灸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除灸法外,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搭配不同的衬隔材料来实现。从隔物灸法衍生以来,历代医家所取用的衬隔材料来源丰富,种类繁多,功效各异,而搭配不同的衬隔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灸法临床应用的范畴。基于此,文章从中医文献学的角度整理分析隔物灸法衬隔物的源流,理清其功用及适应证,以期拓宽隔物灸法临床应用的范畴,为隔物灸法临床应用的标准化提供一定理论参考的同时,为现代临床应用传统灸法提供更多选择。
李旭豪李金玲杨继国刘源香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