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渟

作品数:2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艺术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艺术
  • 8篇艺术史
  • 6篇审美
  • 4篇艺术史研究
  • 4篇世俗
  • 4篇文物
  • 4篇无名
  • 4篇西北艺术文物...
  • 3篇研究方法
  • 3篇审美情趣
  • 3篇情趣
  • 3篇美情
  • 2篇艺术研究
  • 2篇民俗
  • 2篇民俗文化
  • 2篇方法论
  • 2篇风俗
  • 2篇风俗画
  • 1篇大众美术
  • 1篇新史学

机构

  • 12篇四川师范大学
  • 9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9篇刘渟

传媒

  • 2篇大舞台
  • 1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美术
  • 1篇文艺研究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艺术探索
  • 1篇南昌教育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创意与设计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王子云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当代启示
2013年
王子云是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界的先驱,其艺术史学体现了中国艺术史学在现代转型时期诸多方法论和研究视野上的学科特点。以田野调查和西方现代艺术史学理论为基础的文献考证、实物调研结合艺术分析的实证与审美的综合研究方法是其主要学术特色。他对于考古学、文物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与艺术史的跨学科交叉研究,不仅促使了艺术史学科的现代转型,同时方法和视野的拓展,提升和拓展了中国艺术史学研究的范畴。研究他的治学方法,将启发学界反思当代艺术史研究中关于艺术史学科边界、研究对象以及学科受众等核心问题与困惑。
刘渟
关键词:学科价值
世俗之韵--对宋代宫廷风俗画审美情趣的再阐释被引量:1
2012年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风俗画总因其题材内容的世俗化而产生一种错觉和误导,仿佛风俗画在宋代经济繁荣、城市文化发达的历史大背景下,就理所应当成为迎合市井百姓审美取向的绘画门类。本篇试图从宋代宫廷统治阶层的文化政策、自上而下的宋学思潮对宫廷风俗画的作用以及对当时风俗画家的心态胸臆、主体精神倾向以及市井百姓的文化审美心态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对古代美术大众化形式的审美价值和情感追求作出新的阐释。
刘渟
关键词:审美情趣大众美术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写生图集研究
2012年
《王子云西北写生选1940-1945》一书是抗日战争时期,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学术踏查的艺术记录方式的成果。该书包含了西行考察过程中的人物、风景、民俗、文物遗迹与遗物等作品共计80余幅。写生作品分为西北沿途风景写生、艺术文物遗址的全景写生图、西北各地民族风情。这三类写生作品体现了考察团将艺术考察与文物调研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价值、文物史料价值和图像研究价值。
刘渟
关键词: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写生作品
解构后留下什么——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尴尬被引量:3
2004年
众所周知,自启蒙运动以后.西方现代主义走过了百年的历史.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艺术运动,一切传统的艺术标准、审美取向.价值观都遭到了彻底地否定.一大批在经历了西方工业革命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对传统的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系统组织管理和商品交换逻辑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态度。这些先锋派艺术家们以一种“非人化”的态度,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隔断艺术与日常经验世界的联系。艺术所表现的世界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不再具有任何的”相似性“.艺术和现实之间的模仿关系被彻底打碎了。
刘渟
关键词:后现代艺术解构主义艺术精神美学思想
再论美育的认知及其矛盾性被引量:9
2021年
美育的概念与内涵有很多种解读,许多学者站在对美育认知的各自立场上阐释了美育的重要性与价值。有的持美育工具论立场,有的持美育决定论立场,有的持美育自律论立场。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强调学校美育的当下,对美育尤其是学校美育在认知立场上的误区与矛盾性,造成美育工作推进的各种障碍与尴尬。尤其是在关于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美育的非功利性与功能观、美育理论与实践、美育课程化与终身化等问题上存在诸多认知矛盾性。因此,揭示过往美育认知的矛盾性,找准美育推进的路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刘渟
关键词:学校美育美育实施
艺术史研究的立场与方法探索——艺术史交叉研究带来的新思考被引量:1
2012年
近30年来,艺术史研究方法与角度日趋多元,使之朝着更为接近人文学科的方向发展。在扩大自身研究范畴与领域的过程与探索中,几个关键性的方法论立场是决定艺术史保持学科个性和边界的重要方面。艺术史研究应把着力点放在"艺术本体",而非纯历史分析。艺术史是主观审美判断与客观实证研究相结合人文学科。以艺术本体为重心的艺术史研究,在方法论上应审视"图像"的意义,使艺术史视野下的图像研究为其他人文学科提供文化研究的话语参考,而并非使"图像"成为其他人文学科涉入艺术史学科的保护伞。
刘渟
关键词:艺术史方法论图像
世俗之韵-对宋代宫廷风俗画的盛行与审美的再阐释
中国古代风俗画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以反映社会生活图景和表达普通老百姓的纯朴和挚烈的生活情感和理想为题材的人物画,因其反映内容的世俗性或者通俗性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讲求含蓄蕴藉、发乎情止乎礼,艺术语言典重绮丽的美学情趣形成鲜明对...
刘渟
关键词:兴盛审美
从“无名”到“有名”: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2024年
与传统画学研究相比,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在视野、对象、理论、方法上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无名”艺术进入“有名”艺术研究殿堂,成为中外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中国“无名艺术史”在20世纪上半叶有了过往所不具有的人文内涵,其关注点不在创作主体的个性流露,学术取向也不在于对象“有名”或“无名”,而是从创作共性角度去看待整体的艺术流变趋势。正是基于此,“无名艺术史”的研究与书写范式部分取代传统范式,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的中西方学术对话桥梁,凸显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征。
刘渟
世俗之韵
中国古代风俗画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以反映社会生活图景和表达普通老百姓的纯朴和挚烈的生活情感和理想为题材的人物画,因其反映内容的世俗性或者通俗性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讲求含蓄蕴藉、发乎情止乎礼,艺术语言典重绮丽的美学情趣形成鲜明对...
刘渟
关键词:民俗文化审美情趣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论王子云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历史成因
2014年
王子云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研究转型时期的重要艺术理论家之一,他将西方艺术史研究与现代考古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相结合,拓展了传统艺术史研究只重书画经典艺术而忽视民间艺术的面貌。本文将从三个阶段来探讨王子云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历史成因:留学法国的学术视野和知识拓展;回国后对河南、山东等地的实地考察;组建"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后的研究工作。
刘渟
关键词:历史成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