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洪磊

作品数:79 被引量:65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矿业工程
  • 16篇建筑科学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文化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数值模拟
  • 12篇值模拟
  • 9篇岩体
  • 7篇突水
  • 7篇煤矿
  • 7篇教学
  • 7篇采矿
  • 7篇采矿工程
  • 6篇岩石力学
  • 6篇砂岩
  • 6篇矿山
  • 5篇虚拟现实
  • 5篇岩石
  • 5篇摄影测量
  • 5篇渗流
  • 5篇数字摄影
  • 5篇数字摄影测量
  • 5篇微震
  • 5篇教学改革
  • 4篇单轴

机构

  • 68篇东北大学
  • 7篇洛阳师范学院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煤炭科学研究...
  • 3篇教育部
  • 3篇黄金集团
  • 2篇贵州大学
  • 2篇黑龙江科技大...
  • 2篇桓仁矿业有限...
  • 2篇济南钢城矿业...
  • 2篇河北钢铁集团...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菏泽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抚顺职业技术...
  • 1篇鞍钢集团矿业...
  • 1篇中煤国际工程...
  • 1篇抚顺红透山铜...

作者

  • 79篇刘洪磊
  • 47篇杨天鸿
  • 26篇于庆磊
  • 19篇朱万成
  • 16篇张鹏海
  • 10篇陈仕阔
  • 7篇王培涛
  • 6篇李卫玲
  • 6篇李杨
  • 5篇唐春安
  • 5篇关凯
  • 5篇牛雷雷
  • 4篇徐涛
  • 4篇于天亮
  • 4篇师文豪
  • 4篇郑超
  • 3篇南世卿
  • 3篇汪泓
  • 3篇杨利明
  • 3篇张省军

传媒

  • 13篇金属矿山
  • 11篇东北大学学报...
  • 8篇煤炭学报
  • 6篇采矿与安全工...
  • 5篇岩土力学
  • 4篇高教学刊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中国矿业
  • 2篇广西科学院学...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科技信息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工程力学
  • 1篇计算机与数字...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计算机科学与...
  • 1篇中国科学:技...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荷载下干燥与饱和砂岩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被引量:31
2017年
对取自陕北榆横矿区小纪汗煤矿顶板砂岩的干燥及饱和试件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干燥与饱和状态下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征以及岩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与能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循环加、卸载导致干燥试件的峰值强度较单轴压缩时下降19.47%;(2)饱水对砂岩的强度和变形均有影响,饱和试件的平均峰值强度比干燥试件低39.55%,同时饱和试件具有更加明显的压密阶段;(3)循环加、卸载下砂岩的加载和卸载弹性模量均呈现增大趋势,但饱和试件的弹性模量低于干燥试件;(4)通过峰值强度归一化处理后发现,在应力加载的不同阶段,饱和试件的弹性应变能Ue和耗散能Ud均低于干燥试件;(5)加载过程中,饱和试件弹性应变能Ue的占比高于干燥试件,该比例随着加载过程逐渐下降并在破坏前与干燥试件的Ue的占比达到近似水平。
汪泓杨天鸿刘洪磊赵永川邓文学侯宪港
关键词:弹性模量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优化与初步实践被引量:4
2021年
采矿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受限于矿山开采周期长、涉及面广、采场环境较差、存在安全风险、实习经费有限等因素,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尤其是现场实践教学的效果通常很难达到预期。针对这一情况,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通过建立矿山实践教学基地,并基于矿山开采数据与软件的共享、虚拟仿真技术将其打造成贯穿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经典教学案例,实现了实践教学课程方法的优化。初步的实践证明优化成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择业意向。
张鹏海杨天鸿刘洪磊关凯马庆山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践教学教学基地
岩石破坏渗流机理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岩石作为一种天然的非均匀材料,其内部富含各种缺陷,包括微裂纹/(裂隙/)、孔隙以及节理裂隙等宏观非连续面,它们的存在为地下水提供了贮存和运移的场所。地下水渗流以渗透应力作用于岩体,影响岩体中应力场的分布,同时岩体应力场的...
刘洪磊
关键词:岩石破裂过程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MapX在VC++中实现中文标图的方法
分析了GIS组件——MapX的特性,介绍MapX实现标图的基本方法,重点介绍了MapX在VC++中为图层生成中文标注的方法。
李卫玲刘洪磊
关键词:GISMAPXOCX
文献传递
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顶板“O-X”型破断及矿压显现规律被引量:16
2015年
以北京大安山煤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大安山煤矿煤层矿压显现及顶板"O-X"型破坏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地压监测系统研究了大安山煤矿轴13槽顶板垮落及矿压显现规律;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开采过程中顶板塑性区形成、演化及破断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中部支架阻力要明显大于上部和下部。来压时刻,回风巷、运输巷工作面前方压力增高的范围平均值分别为12.17 m和9.46 m,压力平均峰值分别为24 MPa和23.57 MPa,且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采空区顶板"O-X"型破断规律。模拟结果所得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刘洪磊杨天鸿张鹏海李杨秦涛于庆磊
关键词:顶板破坏矿压显现规律
深部断层下巷道围岩破坏诱发涌水的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红透山深部断层下巷道围岩破坏诱发的涌水现象,以该矿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建立了岩体水力学模型,应用岩石破裂过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系统(RFPA^(2D)-Flow)模拟研究了深部断层下巷道围岩破坏过程:裂隙形成、扩展到突水通道最终贯通形成涌水的全过程.通过对损伤区分布、应力场和渗流场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巷道应力重新分布诱发损伤及渗流涌水规律,对涌水通道进行模拟定位,为红透山铜矿深部巷道支护防渗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郑红刘洪磊石长岩于庆磊杨天鸿
关键词:破坏过程涌水
基于PFC2D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强度折减法被引量:28
2013年
基于颗粒流离散单元法,将强度折减法引入到边坡稳定性研究中,可以解决应用连续变形分析方法研究存在的缺陷.取特定平均不平衡力比率作为边坡失稳与否判断准则,将颗粒间粘结强度及摩擦系数进行折减,以边坡岩体出现失稳破坏且断裂面贯通作为失稳判断准则,一方面能够对边坡局部危险区域予以定性预测,另一方面监测边坡变形到破坏的失稳过程,最终定量分析边坡稳定性.结合黑山铁矿现场边坡稳定研究实例,分别研究了边坡开挖扰动前后的边坡变形特征,得到开挖前后边坡安全系数分别为1.803和1.183,与预期结论一致.
王培涛杨天鸿朱立凯刘洪磊
关键词:PFC2D离散元法岩质边坡稳定性强度折减法数值模拟
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尤洛卡公司KJ216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对大安山煤矿轴13槽东一面工作面进行矿压监测,通过对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和上下顺槽超前支护压力的分析,得到了具有复杂地质构造的缓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保证了其安全回采,为以后相似条件下的工作面回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老顶平均初次来压步距为52.67 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22.12 m及来压时刻上下顺槽工作面前方压力增高的范围分别是8~16.2 m和5.2~13.6 m,压力增高平均峰值分别为24 MPa和23.57 MPa,且工作面中部支架阻力要明显大于上部和下部。
李杨杨天鸿刘洪磊姚飞
关键词:煤矿矿压显现矿压规律矿压监测
三山岛金矿采场顶板危岩体推测方法被引量:5
2011年
在应用三维岩体不接触测量系统对采场顶板岩体结构面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识别基础上,自行研发三维岩体节理建模与分析系统,构建采场顶板三维岩体结构面空间分布模型.依据采场顶板岩体结构面的几何特征参数和延伸节理等结构面的空间特征,通过延伸节理等结构面的空间交汇,识别采场危岩体赋存的空间位置、形态、体积等,并对采场顶板危岩体稳定性进行判断.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对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40055#采场顶板结构面进行现场测量,确定采场顶板危岩体空间赋存位置,为采场顶板稳定性分析和危险性评价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赵兴东刘洪磊郭甲腾杨素俊
关键词:采场顶板危岩体数字摄影测量
不同含水状态砂岩分级加载蠕变变形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针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矿柱在长期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的蠕变破坏受其含水状态影响的问题,利用岩石蠕变-冲击试验机,开展了干燥、饱水和浸水状态下的砂岩分级加载蠕变试验。超声波特性能够反映岩石内部结构和力学特性,因此基于超声波测试分析含水岩石蠕变过程中的声学特性,探索水对岩石力学特性弱化作用机理;研究含水状态对岩石蠕变破坏特性的影响,揭示含水矿柱蠕变破坏前兆和时间规律。基于干燥和饱水砂岩分级加载蠕变过程超声波测试,讨论了加载过程中超声波波速、主频和幅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水平增加,干燥和饱水砂岩的主频及幅值都在降低,出现“频率漂移”现象,砂岩饱水后表现出低通滤波特性;与干燥状态下的砂岩相比,饱水状态使其损伤量增大。初始含水状态影响蠕变变形量和变形速率,浸水砂岩和饱水砂岩破坏的时间和应力水平低于干燥试样;试样破坏前都有蠕变应变从缓慢增大到急剧增大的一个拐点,蠕变应变过了拐点后0.5 h之内试样破坏。干燥、浸水和饱水岩石蠕变破坏模式分别为X型破坏、整体破碎为多块和沿轴向张拉破坏。
刘洪磊宋旭牛雷雷刘溪鸽
关键词:浸水试验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