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nt3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对神经发生的作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Wnt3a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对神经发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Wnt3aⅠ组、Wnt3aⅡ组、Wnt3aⅢ组、Wnt3aⅣ组和DKK-1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模型通过枕大池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的神经发生情况,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Wnt通路信号分子散乱蛋白-1(Dvl-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Wnt3a剂量升高,各组中BrdU阳性细胞百分率呈上升趋势(P<0.05),各组中Dvl-1与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也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给予经典Wnt通路抑制剂DKK-1后,Dvl-1、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与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中,Wnt3a可能通过经典Wnt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发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 李卓姜惠丽刘殿玮解杰姜勇
- 关键词:神经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间接免疫荧光法WNT3AΒ-连环蛋白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与药物干预
- 姜勇孟雷肖东杰刘殿玮
- 在济南市科学技术局的资助下,课题组于2008年7月开始,综合运用微量注射、灌流取脑、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行为学测验、Western-blot及Real-time PCR 等技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细胞凋亡...
- 关键词: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细胞凋亡分子机制药物干预
- BDNF在记忆消退及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记忆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 背景: 认知功能是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之一,是人类和动物获得或应用知识以及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精神和智力活动的各个方面,学习和记忆是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学习记忆是一个由各种神经细胞、神经突触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的复...
- 刘殿玮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文献传递
- 血清唾液酸测定对新生儿及幼儿期细菌性肺炎临床意义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探讨血清唾液酸(SA)测定在新生儿及幼儿细菌性肺炎的意义,我们测定了72例新生儿及98例幼儿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SA水平。结果显示幼儿肺炎组SA水平在1天~3天内增加到(782.1±16.5),与幼儿非肺炎对照组(591.9±11.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儿非肺炎组SA水平保持在(357.8±9.1),明显低于幼儿对照组(P〈0.001)。而新生儿肺炎组在起病1天~3天内增加到(604.1±15.4),明显高于新生儿非肺炎组(P〈0.001),但与幼儿对照组没有差异。因此,血清SA水平在幼儿时期即已达到成人水平,而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虽然SA在正常成人标准范围内,但明显高于非肺炎新生儿水平。
- 刘殿玮马玲陈颖洁孙昭辉
- 关键词:唾液酸肺炎新生儿幼儿
- 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脑区细胞Caspase-3、Bax、Bcl-2的影响
- 第一部分: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海马在不同时间点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ax、Bcl-2/)的基因表达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海马在不同时间点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
- 刘殿玮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抗TNF-Α单克隆抗体凋亡相关因子
- 文献传递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下丘脑caspase-3、bax和bcl-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下丘脑在不同时间凋亡相关因子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枕大池内新鲜自体动脉血二次注入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凋亡分子caspase-3和bax以及抗凋亡分子bcl-2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并在变化最明显的时间点用Western blot和尼氏染色的方法进一步验证此变化。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下丘脑凋亡分子caspase-3和bax基因表达量升高且在术后第2天达到高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量也有所升高(P<0.05);同时在第2天3种分子蛋白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也有明显的升高趋势。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凋亡及抗凋亡途径均在下丘脑内起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48h后达到高峰。由此推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部分激素分泌紊乱可能与下丘脑凋亡有关。
- 刘殿玮姜勇韩向阳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下丘脑凋亡因子
- 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3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中18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内科治疗17例,治疗后1、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临床疗效,手术组比内科治疗组的死亡率及重残率明显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由此,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
- 岳洪胜刘殿玮徐群张爱军朱捷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大骨瓣减压术手术时机
- 双侧椎动脉狭窄急症介入治疗1例临床分析
- 2015年
- 探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对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明确诊断后对左侧椎动脉行球囊扩张术,对右侧椎动脉的重度狭窄节段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椎动脉狭窄减轻,右侧椎动脉狭窄纠正,小脑后下动脉及基底动脉分支显影良好,临床症状纠正。脑血管介入治疗为有效的血管再通治疗方法。
- 岳洪胜刘殿玮徐群胡爱华张爱军李波孟雷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症介入治疗
- 干扰素-β对SAH致心肺损害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在心、肺的表达及重组人干扰素-β(INF-β)对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脑延髓池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SAH未治疗组和SAH治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VEGF-C在心脏、肺脏中的表达并测定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未治疗组和SAH治疗组,心脏和肺脏中VEGF-C的表达在24、48、72 h时均明显升高(P均<0.05);SAH治疗组24、48、72 h时,VEGF-C在心脏和肺脏中的表达均低于SAH未治疗组(P均<0.05)。结论 SAH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心、肺缺血,使VEGF-C的表达升高,INF-β可抑制心、肺等脏器的炎症反应并改善组织缺血。
- 孟凡良孟雷彭洪海史建国刘殿玮姜勇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干扰素Β
- Protective effect of anti-TNF-alpha antibody on apoptosis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Object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pathophysiological effect of TNF-alpha on apoptosis afte...
- 姜勇刘殿玮韩向阳董亚南高军杜斌孟雷史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