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祥
- 作品数:57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云南省昭通市鼠疫噬菌体分离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调查昭通市宿主动物中鼠疫噬菌体的携带情况,对部分噬菌体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2019年5月在昭通市永善、水富、绥江3个县采用鼠笼法及5 m夹线法捕获宿主动物,经鉴定采集肠道样本,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分离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宿主动物449只,分离到15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为3.34%。有8个乡(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青胜乡分离率最高为16%(4/25)。不同生境、性别和年龄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种属宿主动物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分离噬菌体噬菌斑表现为3种类型,电镜下观察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 云南省昭通市存在鼠疫噬菌体,所分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
- 彭海燕钟佑宏张海鹏石丽媛樊荣刘正祥杨丰义邵宗体
-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鼠疫疫源地噬菌体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调查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9月于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镇共13个野鼠鼠疫疫源地的鼠疫流行自然村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即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所分离噬菌体进行噬菌斑观察和电镜下形态鉴定。结果在丽江古城区5个乡镇共捕鼠766只,其中七河321只,文化镇131只,开南良美48只,大东乡117只,金安乡149只,采集鼠回盲段样本766份,在34份样本中分离34株鼠疫噬菌体,鼠疫噬菌体分离率4.43%;5个乡镇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七河噬菌体阳性率较高(6.85%)。34株鼠疫噬菌体中,29株分离自齐氏姬鼠,2株分离自大绒鼠,3株分别来自灰麝鼩、斯氏家鼠和树鼩。齐氏姬鼠的噬菌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鼠种,其所分离鼠疫噬菌体的噬斑出现特大(直径2.5~<3.5 mm)、大(直径1.5~<2.5 mm)、中(直径0.5~<1.5 mm)及小(直径<0.5 mm)四种噬菌斑。结论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因齐氏姬鼠的噬菌体携带率远高于其他鼠种,证明齐氏姬鼠是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 郭牧钟佑宏洪梅田楚琦吴鹤松杨桂荣刘正祥浦恩念陈志军肖双星王鹏
- 关键词:大绒鼠
- 三种方法测定地面游离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水盘法、粘蚤纸法及粘蝇板法等三种方法现场测定地面游离蚤的效果。方法选择云南省景洪市景讷乡4个村54户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个村同时布放水盘及粘蚤纸,另外2个村同时放置水盘及粘蝇板测定地面游离蚤,分别计算不同方法对地面游离蚤的捕获率,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同时布放粘蚤纸及水盘的勐混和小寨,粘蚤纸法和水盘法的捕获率分别为44.50%(283/636)和80.85%(494/611),两种方法对地面游离蚤的捕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33,P<0.01);同时布放粘蝇板及水盘的大寨和新寨,粘蝇板法及水盘法捕获率分别为54.06%(353/653)和69.78%(448/642),捕获率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9,P<0.01)。不同村寨水盘法的捕获率80.85%(494/611)和69.78%(449/642),与粘蚤纸法和粘蝇板法的捕获率44.50%(283/636)和54.06%(353/653)交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0,P<0.01和χ2=102.48,P<0.01)。分别布放在不同村寨的粘蚤纸及粘蝇板对地面游离蚤的捕获率44.50%(283/636)和54.06%(353/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1)。结论水盘法对地面游离蚤的收集效果明显优于粘蚤纸法及粘蝇板法,粘蝇板法虽然捕获率优于粘蚤纸法,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缺点。水盘法更适合在基层鼠疫监测工作中使用。
- 刘正祥蔡文凤王国良杨桂荣李保华
- 关键词:地面游离蚤
-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调查了解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的构成与分布。方法 2011年6-7月,以香格里拉县6个乡镇,海拔2500~4900 m区间4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的空间范围。分别采用笼夹法、圈套、吊杆扣、挖洞等方法捕获小型兽类,并分类计数。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及其他中型动物4目7科(亚科)14属21种共425只。其中,啮齿目种类最多,有4科11属15种,占总种数的71.43%,总捕获数的95.76%,齐氏姬鼠捕获数最多,占捕获总数的36.47%;食虫目1科1属4种,兔形目1科1属1种,食肉目1科1属1种。结论香格里拉县境内,不同生态环境和垂直梯度带中小型兽类的种类和构成不同:高山灌丛草甸以喜马拉雅旱獭和藏鼠兔为主;林区以姬鼠属鼠类占优势;农耕地齐氏姬鼠为优势种,居民区以大足鼠和社鼠为主。
- 刘正祥洪梅杨桂荣宋志忠孙绍华余化云吴国良徐友谊高子厚
- 关键词:小型兽类
-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调查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分布格局特征,为当地人类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防控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 000~4 500 m的山地耕地、林区和高山灌丛草甸3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的空间范围,分别采用夹夜法、圈套法、挖洞等方法在不同海拔梯度带相应生境中捕获小型兽类,分类计数分析。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1 279只,隶属于4目7科21属32种。其中啮齿目种类最多,为3科12属19种,共1 139只,占捕获总数的89.05%;兔形目1属2种;食虫目2科7属10种;攀鼩目1属1种。中华姬鼠、西南绒鼠、大耳姬鼠和齐氏姬鼠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结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小型兽类对不同生态环境及海拔梯度带的适应性不同,其种类、数量构成及分布因生境和海拔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优势种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广,适应能力较强;存在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
- 刘正祥高子厚邵宗体段兴德李玉琼浦恩念陈星
- 关键词:小型兽类群落组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 云南省家鼠鼠疫监测技术方案评估与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现场评估云南省家鼠鼠疫监测技术和方案,科学调整该省家鼠鼠疫监测方法和模式,提高监测质量和应急处置能力。方法随机抽取6个监测县(区),对48个固定点和流动点开展鼠密度调查;统一制定鼠疫监测调查表,对监测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评估。结果现场监测6县(区)固定点平均鼠密度为2.32%,流动点(菜园地和农耕地)和林地平均鼠密度分别为7.35%和5.01%;监测实际支出平均为29 089元/年;部分县级鼠疫实验室尚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应急装备基本配置参差不齐。结论云南省的鼠疫监测方案应根据家鼠鼠疫监测工作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增加监测经费投入,提高监测效率,为全省分析疫情和科学防治鼠疫提供可靠依据。
- 高子厚梁云宋志忠洪梅杜春红刘正祥
- 关键词:鼠疫监测技术
- 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种类及其分布,以掌握该地区小型兽类携带无形体对人、畜健康的危害,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2个县(市)的130个采样点,捕获分属4目9科26属52种的小型兽类2 251只,取其脾脏组织提取DNA后,运用无形体通用引物,巢式PCR检测无形体16S rRNA 660 bp部分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后,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感染无形体种类,结合样本信息分析流行病学意义。结果共检出阳性样本27份,产物序列经比对为23份A.phagocytophilum,4份未分类无形体。总阳性率1.20%;阳性小兽分属3目6科7属12种,分别是:针尾鼹50.00%(1/2)、纹背鼩鼱12.50%(2/16)、珀氏长吻松鼠8.33%(1/12)、藏鼠兔5.66%(3/53)、白尾松田鼠5.41%(2/37)、西南绒鼠4.00%(2/50)、社鼠3.74%(4/107)、大足鼠3.57%(1/28)、斯氏家鼠2.20%(2/91)、大耳姬鼠1.85%(2/108)、中华姬鼠1.30%(4/308)和黄胸鼠0.69%(3/433),分布于5个县(市)。统计学分析表明,无形体的感染率雄性高于雌性,海拔>2 500 m捕获小兽感染率最高。不同生境和年龄的小兽感染率无差异。结论云南省部分县(市)的多种小型兽类携带A.phagocytophilum,给当地人群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人群和媒介蜱、其它宿主的感染和分布等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 汤丽邵宗体邵宗体段兴德贾娜张云张云李玉琼李玉琼刘正祥陈星刘洪波蒋宝贵高子厚高子厚
- 关键词:小型兽类无形体
- 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调查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从665份野外鼠形动物肝脾标本中抽取407份,采用巢式PCR对样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检测,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应用生物软件MEGA7.0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其它无形体属种株进行序列对比分析。结果检测野外鼠形动物3目5科12属17种407只,阳性率为3.19%(13/407),其中大足鼠、黄胸鼠和斯氏家鼠阳性率分别为21.43%(3/14)、6.00%(6/100)和4.94%(4/81),其它鼠形动物均未检测出阳性;不同海拔梯度(P=0.219)、不同性别(χ^2=0.441,P=0.506)及不同生境间(χ^2=0.386,P=0.534)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野外鼠形动物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序列对比分析显示所有样本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国内外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进化分析显示与国内外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处同一个分支。结论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低度感染。
- 张宏泽朱俊洁俞丹洪汝丹洪梅刘正祥栗冬梅尹家祥
-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
- 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人群和指示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调查
- 2022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人和指示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情况,分析鼠疫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方法2019年7—8月,课题组选择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弥勒市、芒市和梁河县作为研究区域,对8个曾经报告2次及以上鼠疫的自然村和8个从未报告鼠疫的自然村的人群及指示动物进行血清采集,每个自然村采集人血清不少于20份,指示动物血清不少于10份。用间接血凝法检测鼠疫F1抗体,并用上转发光法对阳性样本进行再次检测确认。结果368份人血清中仅有1份鼠疫F1抗体阳性,307份犬血清和12份猫血清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率非常低,但鼠疫F1抗体阳性的自然村需要加强鼠疫监测。指示动物未检测出鼠疫F1抗体,当地发生鼠疫的风险不高。
- 武丽贺琪楠刘思彤洪汝丹李瑞张垚罗云燕黎文鸿刘正祥尹家祥
- 关键词:鼠疫F1抗体人血清动物血清
- 云南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应急处置措施研究概述被引量:1
- 2021年
- 云南省存在家、野两型鼠疫疫源地,野鼠自然疫源地近年来持续活跃,严重威胁当地社会稳定和人群健康。但尚未有针对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制定的应急处置体系,其应急措施和技术主要是借鉴家鼠鼠疫。要构建与完善云南野鼠鼠疫应急体系,既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鼠疫方面的应急处置措施的发展和现状,又要结合现有云南野鼠自然疫源地的防治策略、应急措施和技术,从而进一步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野鼠鼠疫应急体系。本文将云南野鼠自然疫源地的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 刘美琪邵宗体刘正祥段兴德梁云浦恩念高子厚
- 关键词:鼠疫应急处置应急技术应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