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丹

作品数:56 被引量:329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皂苷
  • 20篇黄芪甲苷
  • 19篇缺血
  • 19篇脑缺血
  • 18篇三七总皂苷
  • 18篇总皂苷
  • 17篇细胞
  • 13篇配伍
  • 12篇再灌注
  • 12篇灌注
  • 10篇缺血再灌注
  • 10篇脑缺血再灌注
  • 10篇冰片
  • 9篇PC12细胞
  • 8篇鼠脑
  • 8篇人参
  • 8篇人参皂苷
  • 7篇血管
  • 7篇再灌注损伤
  • 7篇大鼠脑

机构

  • 55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常德职业技术...

作者

  • 55篇刘晓丹
  • 30篇邓常清
  • 22篇黄小平
  • 21篇丁煌
  • 17篇杨筱倩
  • 13篇李平
  • 13篇宋祯彦
  • 10篇成绍武
  • 8篇唐标
  • 6篇唐映红
  • 6篇李静娴
  • 5篇王珊珊
  • 5篇杨仁义
  • 4篇张伟
  • 4篇李艳玲
  • 3篇葛金文
  • 2篇王国佐
  • 2篇周瑜
  • 2篇范婧莹
  • 2篇朱旭

传媒

  • 9篇湖南中医药大...
  • 5篇中国药理学通...
  • 5篇教育教学论坛
  • 4篇中草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Digita...
  • 1篇第四届世界中...
  • 1篇中南地区第八...
  • 1篇第八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甲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大鼠BMSCs移植后神经修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IV(astragalosideIV,ASTIV)与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saponins,PNS)配伍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STIV(10 mg/kg)与PNS(25 mg/kg)低剂量组、ASTIV(20 mg/kg)与PNS(50 mg/kg)高剂量组、BMSCs输注组、BMSCs输注联合ASTIV(10 mg/kg)与PNS(25 mg/kg)低剂量组、BMSCs输注联合ASTIV(20 mg/kg)与PNS(50mg/kg)高剂量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阳性表达率。各给药组给予药物进行干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Longa法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与尼氏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MSCs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表面标志物CD29、CD90、CD34、CD45鉴定符合BMSCs特征。大鼠脑缺血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细胞损伤率显著升高(P<0.01),尼氏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各给药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其中效应最强为BMSCs输注联合ASTⅣ+PNS高剂量组(P<0.01),优于单用药物和单用BMSCs输注。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输注BMSCs后,细胞可在缺血侧脑组织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药物联合BMSCs输注能够增强BMSCs在大鼠脑内的增殖和分化。大鼠脑缺血后,BDNF和GDNF蛋白表达增加,各药物组均能够不同程度上调其表达,其中效应最强为BMSCs输注联合ASTⅣ+P
李艳玲丁煌傅馨莹唐三陆展辉杨芙蓉刘晓丹邓常清
关键词:黄芪甲苷三七总皂苷脑缺血神经分化
冰片配伍黄芪甲苷与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 探讨冰片、黄芪甲苷(AST Ⅳ)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灌胃给药,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BBB通透性、闭锁小带蛋白1(ZO-1)、ZO-2、咬合蛋白(Occludin)及闭合蛋白5(Claudin-5)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和脑含水量增加,BBB破坏。各药物能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冰片+AST Ⅳ+PNS效应最强,优于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脑缺血/再灌注后,ZO-1、ZO-2、Occludin、Claudin-5表达减少。各药物使ZO-1增加,除AST Ⅳ外,上调Occludin表达;冰片+AST Ⅳ+PNS还明显上调ZO-2,且上调ZO-1、ZO-2、Occludin的效应优于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结论 冰片、AST Ⅳ和PNS能不同程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BBB通透性的增加,减轻脑水肿,对抗脑组织损伤,三药合用有增强效应,机制可能与协同抑制缺血后ZO-1、ZO-2、Occludin表达下调,保护BBB有关。
丁煌唐三杨筱倩刘晓丹黄小平邓常清
关键词:冰片黄芪甲苷三七总皂苷血脑屏障
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抗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自噬性损伤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配伍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性损伤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建立OGD/R自噬性损伤模型,分别设立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不同剂量,药物干预细胞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自噬体评价药物对细胞自噬性损伤的作用,并计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为1个剂量单位,按Isobologram法分别设立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不同比例(1∶2、1∶1、2∶1)的配伍,研究药物对细胞自噬的影响,计算各比例配伍的IC_(50),采用Isobologram及95%可信区间和相互作用指数γ分析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抑制自噬的相互作用性质。在此基础上,以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以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自噬体数量及p62蛋白表达评价药物配伍对细胞损伤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抑制自噬的IC_(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27.22±0.614)mg·L^(-1)[25.96,29.03]、(13.68±1.334)mg·L^(-1)[10.27,16.95]。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在1∶1配伍时呈现协同增效作用,而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在1∶2和2∶1配伍时,呈拮抗作用。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验证,结果显示单用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以及配伍均能增强细胞存活率,减轻LDH漏出,减少自噬体数量和LC3-Ⅱ蛋白数量,增加p62蛋白表达,且配伍组效应强于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单用组。析因设计实验分析表明,以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的IC_(50)剂量进行1∶1配伍时,对细胞存活、LDH漏出及自噬体形成均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在缺糖缺氧2h再复糖复氧24 h,细胞出现过度自噬和细胞损伤,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g1以IC_(50)剂量进�
丁煌李静娴唐标刘晓丹李玲唐映红邓常清黄小平
关键词: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配伍PC12细胞细胞自噬相互作用
化痰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肠-脑”轴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肠-脑”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化痰通络汤低、中、高剂量组(7.16、14.33、28.66 g/kg),阳性药物组(依达拉奉4 g/kg+丁酸梭菌5.0×108 cfu/mL),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形态学检测评价脑组织损伤,ELISA法检测肠道及脑组织中MTL、SS、VIP、5-HT、NA、DA、TLR4、IL-1β、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痰通络汤中、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化痰通络汤各剂量组、阳性药物组大鼠细胞损伤率降低(P<0.01),脑组织中TLR-4、IL-1β、IL-6、MTL、VIP、SS水平降低(P<0.05,P<0.01),5-HT、DA、NA水平升高(P<0.05,P<0.01),十二指肠中TLR-4、IL-1β、IL-6、VIP、SS、DA、NA水平降低(P<0.05,P<0.01),MTL、5-HT水平升高(P<0.01)。结论化痰通络汤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与肠的功能状态,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胃肠功能紊乱调节和脑保护作用。
唐三杨筱倩朱秋燕丁煌刘晓丹黄美婷熊海龙李莹邓常清黄小平
关键词:化痰通络汤脑缺血再灌注
高校专职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专职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对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自身兼职班主任工作实践,从大学兼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特点,以及如何开展具体工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宋祯彦刘晓丹李平成绍武
关键词:高校兼职班主任
冰片配伍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Ⅳ)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冰片组、ASTⅣ组、PNS组、ASTⅣ+PNS组、冰片+ASTⅣ+PNS低剂量组、冰片+ASTⅣ+PNS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腹腔注射给药,其他组灌胃给药,2次/d。采用线栓法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缺血2 h再灌注22 h建立CIRI模型。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尼氏染色计数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细胞尼氏体数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200,NF-200)表达;Westrn blot法检测αII-血影蛋白(αII-Spectrin,αII SP)表达。结果CIRI后,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尼氏体计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CA1区NF-200及αII SP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冰片+ASTⅣ+PNS组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尼氏体计数量及NF-200和αII SP蛋白表达(P<0.05,P<0.01),冰片+ASTⅣ+PNS配伍的作用强于各药物单用组及ASTⅣ+PNS组。结论冰片、ASTⅣ、PNS具有抑制CIRI后神经元损伤的作用,3种药物配伍效应增强。
欧阳波刘晓丹杨筱倩丁煌唐三黄小平邓常清
关键词:冰片黄芪甲苷三七总皂苷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
化痰通络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脑”轴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基于"肠-脑"轴探讨化痰通络汤(HTTL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和肠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TTLD高、中、低剂量组(28.66,14.33,7.16 g·kg^(-1)),依达拉奉(4 g·kg^(-1))+丁酸梭菌(5.0×10^(8)cfu·mL^(-1))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灌胃给药HTTL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损伤,小肠推进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肠道动力的影响,十二指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检测评价肠黏膜细胞损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LP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十二指肠的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TTLD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梗死灶,脑梗死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以HTTLD高剂量组的效应最佳,且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小肠推进率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能显著升高小肠推进率(P<0.01),以HTTLD高剂量效应最佳,且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十二指肠黏膜可见明显损伤,各给药组黏膜损伤情况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HTTLD低、中、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上调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P<0.05,P<0.01),以高剂量组的效应最为显著。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DLAC,DA
唐三杨筱倩朱秋燕丁煌刘晓丹曾鑫冰陆展辉杨芙蓉王宪庆黄小平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化痰通络汤肠道动力肠道屏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证患者情绪变化及疏肝解郁法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证患者的情绪变化,观察应用疏肝解郁法后对患者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郁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口服疏肝理脾片治疗对照组予...
刘晓丹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情绪变化肝郁证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平台的《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以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5班(54人)、6班(52人)为实验组,以2016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4班(49人)、5班(48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在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腾讯课堂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线下面授形式授课。结合期末考试成绩、课堂互动情况和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劣,采用SPSS 2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课堂互动频次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尤其是低分段学生明显减少;问卷调查显示,97.6%(100人)的学生喜欢线上教学的授课形式,98.1%(104人)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科研兴趣,95.3%(101人)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示学习资源丰富和教学手段多样是线上教学的优势,但线上教学无法监管学生情况仍需进一步改进。结论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科研思路与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宋祯彦朱旭刘晓丹李平陈书邓思思
关键词:线上教学课程教学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ET-1、vWF、H-FABP、PAO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IC组)通过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组各15例,ELISA法测定血清ET-1、vWF、H-FABP、PAO水平,并与1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ET-1、vWF、H-FABP、PA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各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ET-1、vWF、H-FABP、PAO水平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和证型进行评估或判断,可初步作为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李定祥方学杰刘晓丹李平刘文华文果邓奕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ET-1VWFH-FABPPAO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